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党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爱党教育’。”“爱党教育”符合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观,也是初中地理學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从必要性、开展路径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进行初步探索。实践证明地理教师可通过把“爱党教育”与“爱国教育”有机统一、将地理与其他学科形成“统一战线”等途径把“爱党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无声。
  关键词:“爱党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中小学生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爱党教育’。”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爱党、爱国和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充分渗透“爱党教育”,是拓展地理学科育人内涵和发挥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符合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观。
  目前,地理教育教学中关于“爱党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和红色研学等方面,依托地理情境的实践活动较少。值此我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奋斗的历程,引导中学生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形成依托地理情境、体现地理特色的“爱党教育”范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地理眼”“地理口”“地理心”“地理手”和“地理脑”的视角设计实践活动,以期为探索渗透“爱党教育”的育人方式和“爱党素养”的培养途径提供一些思考。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的必然性
  1.百年历史新起点的时代需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风雨兼程,历程沧桑巨变。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让党创业之艰辛、红色基因之传承浸润到青少年的血液中去,是“爱党教育”的题中之义。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富含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教育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以地理的视角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符合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
  2.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在新时代要求下,着力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内容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等,充实丰富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同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也包括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2]上述课程标准为地理学科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奠定了基调,提供了与之相契合的内容选择。
  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和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情境,本文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一是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二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变迁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三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的“《长征》观影、影评”活动;四是基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的深圳特色“扶贫政策解读”活动;五是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识,感受中国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深化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活动。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的路径
  1.用“地理眼”洞察红色教育资源:参观深圳龙岗红花岭烈士陵园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2]。研学旅行能够重构地理课堂情境,是校内课堂的校外延伸。红色文化资源既是重要的学习素材,也是一种学习情境载体,应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前地理研学教育结合起来[3]。在地理研学实践的视角下,将参观红花岭烈士陵园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确定主题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红花岭烈士陵园的历史由来和位置交通信息,确定园区实地考察的路线,初步制定研学旅行手册。在实施阶段,学生现场聆听红花岭战役故事,了解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通过问卷访谈、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其他参观人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加大对深圳红色教育基地的宣传,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识。在总结阶段,学生设计一条深圳红色旅游线路并绘制地图进行展示,说明设计理由和体现的红色文化特色,让学生用“地理眼”看红色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党情怀。
  地理研学旅行为红色教育基地宣传和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方法支持,培养了学生的“爱党爱国精神”,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红色研学中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红色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在鲜活的情境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浸染和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2.用“地理口”竞答党史知识:开展地理党史知识竞赛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和发展差异,并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2]。党在地理空间上的发展表现为“党组织活动区域的流转与扩展”和“区域社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变迁与发展”,而实现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必须克服地理距离、信息距离和运输条件等障碍[4]。在地理党史知识竞赛中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可选取以下相关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地域上的扩展过程”。由最初的上海、北京等地到湘、鄂、鲁、粤等省,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省份,以地理空间的视角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这既是学习党史、汲取历史精华的重要载体,也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各版本教材中,中国的行政区划、区域的差异与联系等内容息息相关。二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各区域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可高度融合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职能等内容,充分展现区域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展现我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三是“党章中的地理知识”。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与党章中提及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不谋而合。通过党章中的地理知识,初步了解我党的重要经验和理论精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开展地理党史相关知识竞赛,做到“爱党教育”和学科教学相互渗透,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地域扩展、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变迁以及党章中体现的地理思维等,是学习党史的重要方式和陶冶爱党情操的重要途径。
  3.用“地理心”重温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地理活动课观影《长征》
  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意识,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翻山越岭到涉渡江河再到征服草地,所经之地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长征》相关的影视作品阐释的内容经典,对严酷的地理环境的呈现更具直观性和震撼性。在观影后,学生绘制长征路线图,进一步熟悉沿途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要素特征。同时,开展观后感交流活动,锻炼收集相关地理信息,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和成果的能力。掌握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深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刻体会红军依靠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指出:要通过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的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能够给学生带来长征“难”的心灵震撼、红军“强”的情感升华,在重温党的艰苦历程和追寻先辈的足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4.用“地理手”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解读中国的扶贫政策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同时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涵括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2]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性较大,这对中国的扶贫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作为先发带动后发的典例,以“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使命推进帮扶工作。因此,以深圳为缩影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通过搜集对口帮扶地区的资料,了解这些区域面积广、海拔落差大、民族地区多的特点。师生以对口帮扶的新疆喀什、广西百色等具体案例,解读扶贫工作中融入的深圳理念,感受战贫过程中的互联网思维,体验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鼓励家长带领学生走进“深圳消费扶贫中心”和普通超市,实地调研与对口帮扶地区相关的产品,通过产品二维码了解供深食品的产品证书、产地图片等,体验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意识,践行为维护民族团结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
  在上述过程中,家校联合开展以扶贫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切身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认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5.用“地理脑”感悟党的卓越领导力:深化理解“一带一路”倡议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和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目标。[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其中既有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双赢的国际分工的行动,更有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主张。“一带一路”从提出至今已取得诸多经济成效、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信息,创设情境教学,使地理教学具有生活性、思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全球视野。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非洲”的教学设计中,引入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规模水稻项目: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丰收的素材,将中国利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发展多元化经营帮助莫桑比克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鲜活例子呈现在课堂中,展现共建“一带一路”为当地人开创致富路、促进南南合作日益深化的切实成效。在“南亚”的教学中,介绍孟加拉国帕德玛水厂项目,中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污染问题,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在“巴西”的教学中,了解中方在巴西美丽山建设输电工程时,聘请600多名动植物专家开展环保相关工作等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示中国与各国携手打造绿色“一带一路”的积极姿态。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发展的,也是绿色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互利共赢的新平台与新机遇。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相关素材和实例,增进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多样性、宗教的复杂性、国情的差异性的认识,感受中国用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化解一个个复杂问题,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实践的反思
  1.把“爱党教育”与“爱国教育”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爱党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領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爱党教育”与“爱国教育”的有机统一。
  2.将地理、历史和思政学科形成“统一战线”
  “爱党教育”在初中历史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时,要和历史教师、思政教师形成“统一战线”,多请教专业知识,保证“爱党教育”知识内容、逻辑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同时要大胆地开拓创新,挖掘“爱党教育”与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开展高效的、系统的“爱党教育”。学科渗透是“爱党爱国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科融合的模式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打破学科壁垒,更好地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形成“爱党教育”统一战线。
  3.“爱党教育”要做到“春风化雨润无声”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党教育”,并不是生搬硬套党的历史知识。相比其他学科,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考察进行学习,学生在增进地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感受到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生活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5]。结合地理学科的学科理念、思维特点,有地理味道、地理特色地向学生渗透“爱党教育”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地理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1]。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初中地理教学利用学科特色开展“爱党教育” 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聂丽婵.湖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地理研学方案中的设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  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J].北京党史,2015(01):23-24.
  [5]  王哲呈,方琦,顾松明.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以制度自信与地理教学融合为例[J].地理教育,2021(05):51-5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住宅建筑的崛起, 建筑给排水专业也迅速发展,建筑给排水系统已成为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建筑内一些设施的布置、材料的选用、噪声的污染、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
期刊
【摘要】:东升水电站工程中的引水管道采用岔管结构形式。由于岔管形体复杂,展开轨迹难以描述,计算机技术是解决水电站引水管道中应用最广泛的肋梁系岔管结构下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些技术研究和运用,有力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制造岔管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东升水电站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东宁县东宁镇西绥芬河干流
期刊
摘要:在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道路与桥梁的施工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更是迎来了其快速建设的春天。但是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快,设计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道路和桥梁在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大,本文结合路桥施工管理、安全监督检查、质量把关等方面详细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路桥;施工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1.在当今世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黄土”的故事为主线,设计五大活动主题及其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黄土风情、黄土风成说、黄土地貌、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认识区域的方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黄土高原;活动设计;地理探究  一、“黄土高原”活动教学设计背景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属于中国地
2021年3月23日,世界最大集装箱巨轮之一的“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意外搁浅,导致运河发生“世纪大堵船”,货轮解困进展牵动全球目光。苏伊士运河大“堵船”事件也成为地理热点,地理学科应该如何思考和解释其形成原因与解困途径?  “堵船”缘何引关注?苏伊士运河位于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的要冲,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是全球最重要的海运通道之一,也是亚欧之间原油和原材料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据统计,全球贸易量的1
期刊
摘要:本文站在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过程的角度,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相应的积极作用和关键的控制点。技术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企业经营管理中,施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施工管理也是遍布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称当中。通常情况下,一个公路工程质量的优劣也往往是根据施工技术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来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境案例,从时间尺度设置“稻鱼之美”“稻鱼之衰”“稻鱼之路”三大学习环节。学生通过从探究区域的整体性,到区域的差异性与关联性,最后能从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角度探索区域发展之路,深入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区域;整体性;关联性;因地制宜  一、教学背景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第一章“区域与区
随着各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投入使用,对不同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版本教材的优点,对优化教学很有价值.本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高中地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同内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不同教材在知识要素选取,起始要素、结点要素与要素之间形成关系异同及原因,有助于建构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提出教学设计要对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并从不同知识要素选取以及要素间形成某种逻辑关系的角度进行教学优化.
摘 要:本文以复习课 “河流”单元教学为例,围绕“素养本位”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河流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与重组,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学习的整体意识;依据学情及“河流”单元学习特点,精选“河流的特征”“河流与地貌”“河流与人类”三个子单元,采用“同一情境”“问题链探究”“新情境迁移对比”等学习策略,提升单元学习的效益,营造创新且极具个性色彩的课堂。  关键词:素养本位;单元;同一情境;河流;人地协调  随
本文以“研学旅行”“地理研学”“Study Tours”“Outdoor Education”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利用CiteSpace对获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发文数量、关键词频、研究机构等对国内外研学旅行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基于目前研学旅行现状,对研学旅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地理研学旅行的研究应四大素养并举;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深化,研学旅行与五育一体的研究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因此高校与中小学、校地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