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引导学习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变阅读为“悦读”,使学生简简单单学习语文、轻轻松松学习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的方向,本文作者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在语文教学中教教材,读丛书,用丛书三方面的体会和感悟,以供教育界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简单引领 快乐指导 巧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222-01
一、简单引领——教教材
(一)降低难度,让学生愿读
对于课本中的文章,教学时我们不能平均用力,要做到“精、简、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没有养成,过多的问题,会让他们产生畏惧感,所以我们从每一单元的课文里选出一至两篇在内容上、写作方法上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带领学生精心地读,引领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品味。其他的文章,读熟,读懂,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就可以了。这样降低难度由浅入深的读,学生才愿意读。
(二)示范点拨,让学生会读
学生不是天生的会朗读,需要我们耐心指导才有进步,由会读才乐读。一篇文章拿过来后,教师首先要自己读好,以便指导的时候心中有数,有法可教。范读引领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字当中传递的美感,点拨之处要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以教材为主体,以丛书为依托,随时指导,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二、快乐指导——读丛书
(一)鼓励倾听,让学生乐读
学生阅读的时候,我做的最多就是倾听鼓励。如在学生个别读的时候,针对不同特点进行鼓励,自由读的时候,桌间巡视俯身倾听,有时候抚摸一下他们的小脑瓜和后背。让他们知道自由练读老师也能听到我、注意到我。遇到好的段落句子,还会经常说你们的朗读让人陶醉,老师没有听够,能不能再来一遍?你读得真好,给人一种听觉享受,谁能像他那样再读一遍?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会让学生越读越起劲。几遍之后好句子上口了,也就轻松地背诵下来。
(二)注重方法,让学生善读
好的读书方法,会让语文主题学习事半功倍。我校李慧娟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做前置性学习笔记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这样充分的学习,交流时就会胸有成足,形成善读乐写的好习惯。
三、巧妙结合——用丛书
(一)课前运用,引出兴趣
我校徐桂福老师在教学《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的时候,考虑到这两首古诗讲述的故事和语文主题丛书中《牛郎织女鹊桥会》和《嫦娥奔月》的两篇文章内容息息相关。于是,一上课,她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这两个动人的故事,学生在说完了解到的知识后,她趁热打铁,出示两首古诗,学生们通过朗读品悟,很快说出了诗句内容及所描绘的意境。这样高效的学习,就源于课前主题阅读的有效铺垫。
(二)课中运用,激活思维
四年级朱锦新老师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考虑到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难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有多深这一细节。所以在课中穿插了主题丛书《畅想和谐》中的《和平呼唤》这一单元的文章,阅读中学生们受到的触动和激发,让他们妙语连珠。最后朱老师带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让学生自学阅读链接中的《儿童条约》一文。整堂课,阅读容量大,语言、思维训练点多,让学生懵懂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课后运用,拓展提升
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共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不好讲。我校赵宏卫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精讲一个片段,带领学生总结出“关注细节、品味特点,捕捉细节、表现特点”的学法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片段,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三个片段,最后进行对比阅读,加入主题丛书中《欧也妮葛朗台》节选一文,让学生再次领略名著,感受作家精妙的写法。
(四)时事链接,激发情感
在四川雅安地震后,我的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报了这条新闻。小小年纪的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借此时机,我让他们打开主题丛书《爱在人间》中《太阳下的温暖 》这组课文,用心读一读。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在阅读中孩子们感动了,丰富了,积累了,提高了。
语文主题学习,归根结底要读写结合。我运用丛书布置的几种作业,巧设作业,增趣减负。
杂志设计:这是教六年级时,让学生模仿主题丛书,选择优秀习作分类订,创办的班级杂志。生字卡片:一年下学期,教给学生从主题丛书中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生字做的卡片,学生通过查字典,请教家人的办法完成卡片上的字音、筆画 、组词、造句,有能力的同学走可以根据词义配上合适的画。小组评比后,好的张贴墙上。记得当时用这个办法,学生认识了很多课外生字。读书日记:二年级学生读丛书做的读书日记。日记内容比较简单,写一两句或者两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懂得什么,了解了什么就可以。活页笔记:三年级针对丛书中喜欢的句段,自行设计,进行活页摘抄;手抄报是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做的这些别致的作业在班级的展示墙中定期评比更换,学生们兴味盎然,乐此不疲。不但丰富了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3).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简单引领 快乐指导 巧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222-01
一、简单引领——教教材
(一)降低难度,让学生愿读
对于课本中的文章,教学时我们不能平均用力,要做到“精、简、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没有养成,过多的问题,会让他们产生畏惧感,所以我们从每一单元的课文里选出一至两篇在内容上、写作方法上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带领学生精心地读,引领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品味。其他的文章,读熟,读懂,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就可以了。这样降低难度由浅入深的读,学生才愿意读。
(二)示范点拨,让学生会读
学生不是天生的会朗读,需要我们耐心指导才有进步,由会读才乐读。一篇文章拿过来后,教师首先要自己读好,以便指导的时候心中有数,有法可教。范读引领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字当中传递的美感,点拨之处要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以教材为主体,以丛书为依托,随时指导,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二、快乐指导——读丛书
(一)鼓励倾听,让学生乐读
学生阅读的时候,我做的最多就是倾听鼓励。如在学生个别读的时候,针对不同特点进行鼓励,自由读的时候,桌间巡视俯身倾听,有时候抚摸一下他们的小脑瓜和后背。让他们知道自由练读老师也能听到我、注意到我。遇到好的段落句子,还会经常说你们的朗读让人陶醉,老师没有听够,能不能再来一遍?你读得真好,给人一种听觉享受,谁能像他那样再读一遍?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会让学生越读越起劲。几遍之后好句子上口了,也就轻松地背诵下来。
(二)注重方法,让学生善读
好的读书方法,会让语文主题学习事半功倍。我校李慧娟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做前置性学习笔记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这样充分的学习,交流时就会胸有成足,形成善读乐写的好习惯。
三、巧妙结合——用丛书
(一)课前运用,引出兴趣
我校徐桂福老师在教学《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的时候,考虑到这两首古诗讲述的故事和语文主题丛书中《牛郎织女鹊桥会》和《嫦娥奔月》的两篇文章内容息息相关。于是,一上课,她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这两个动人的故事,学生在说完了解到的知识后,她趁热打铁,出示两首古诗,学生们通过朗读品悟,很快说出了诗句内容及所描绘的意境。这样高效的学习,就源于课前主题阅读的有效铺垫。
(二)课中运用,激活思维
四年级朱锦新老师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考虑到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难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有多深这一细节。所以在课中穿插了主题丛书《畅想和谐》中的《和平呼唤》这一单元的文章,阅读中学生们受到的触动和激发,让他们妙语连珠。最后朱老师带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让学生自学阅读链接中的《儿童条约》一文。整堂课,阅读容量大,语言、思维训练点多,让学生懵懂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课后运用,拓展提升
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共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不好讲。我校赵宏卫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精讲一个片段,带领学生总结出“关注细节、品味特点,捕捉细节、表现特点”的学法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片段,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三个片段,最后进行对比阅读,加入主题丛书中《欧也妮葛朗台》节选一文,让学生再次领略名著,感受作家精妙的写法。
(四)时事链接,激发情感
在四川雅安地震后,我的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报了这条新闻。小小年纪的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借此时机,我让他们打开主题丛书《爱在人间》中《太阳下的温暖 》这组课文,用心读一读。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在阅读中孩子们感动了,丰富了,积累了,提高了。
语文主题学习,归根结底要读写结合。我运用丛书布置的几种作业,巧设作业,增趣减负。
杂志设计:这是教六年级时,让学生模仿主题丛书,选择优秀习作分类订,创办的班级杂志。生字卡片:一年下学期,教给学生从主题丛书中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生字做的卡片,学生通过查字典,请教家人的办法完成卡片上的字音、筆画 、组词、造句,有能力的同学走可以根据词义配上合适的画。小组评比后,好的张贴墙上。记得当时用这个办法,学生认识了很多课外生字。读书日记:二年级学生读丛书做的读书日记。日记内容比较简单,写一两句或者两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懂得什么,了解了什么就可以。活页笔记:三年级针对丛书中喜欢的句段,自行设计,进行活页摘抄;手抄报是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做的这些别致的作业在班级的展示墙中定期评比更换,学生们兴味盎然,乐此不疲。不但丰富了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3).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