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白板在教育领域的普及,语文教学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课程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说教,应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增加语文趣味,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因此大力提倡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适应社会需要,顺应语文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让多媒体服务于语文教学,笔者特意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效果进行了观察、实践,并对结论进行了分析整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24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88-01
部编版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的运用正好与课程标准相得益彰。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土地的誓言》表达了端木蕻良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插入九一八背景资料及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九一八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后再读课文,学生自然多了一份庄严和肃穆。还可以请朗读能力高的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就更贴近作者那一颗赤子之心。
再如教学文言文《陋室铭》一文时,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也别有韵味:第一遍课件展示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初读。
第二遍换一种形式展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亂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可以看出课文多处用了对偶手法,这样排列不但形式上整齐美观,更突出对偶手法,易读易诵。
二、多媒体技术引入,能更逼真地还原课文情景,创造身临其境之感。
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散文,游记类作品通过作者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美,但对于没有到过此地的学生来说,感受就很浅了,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和陌生感。但多媒体就可轻松实现跨越,通过链接将景物直接呈现于眼前。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网络上有一个制作精美的水墨动画,配有音乐朗读。通过视听,学生面前展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山水画,更是一部有情有味的记录片。学生看了一下子就可以说出一滴水的经历,并且对丽江的美,对四方街的情产生了一种神往。有学生甚至在课后为课文配上了一幅画,并题名为“我心中的丽江”。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拓宽语文的外延。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这两个电视节目的兴起,古诗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课本中选的很多古诗词在学习时都可以运用节目中的片段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如在执教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一诗时,可以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以及王冕的《墨梅》组成一个群文,可以引入《经典咏流传》中京剧少年王弘翔演唱的“卜算子 咏梅”和“墨梅”,学生对古诗词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也产生了一种传唱古诗词的欲望。
在执教罗素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时,与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和卫平的《我们为什么活着》进行对比阅读,既能体会大人物为国为民的情怀,也理解了普通人平淡是福的追求。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寻得一种平衡。
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让课堂变得更鲜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作文教学一直没有十分有效的方式,过多的讲技巧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讲方法学生又无从下笔。有一次听公开课,那位老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在分析了背影中的冷暖之后,父爱渐渐被挖掘出来,在一首歌曲《父亲》为背景音乐的氛围中,老师用课件展示了班里几个学生与父亲的合影以及学生习作的几个片段。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那几个片段,不少学生忘情地哭了起来,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地想起自己的老父亲,悄悄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我想这也许是个很好的尝试,读和写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读中悟,在悟中写,岂不是一举两得。
新教材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科书、电影、电视、广播等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只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一定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24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88-01
部编版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的运用正好与课程标准相得益彰。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土地的誓言》表达了端木蕻良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插入九一八背景资料及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九一八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后再读课文,学生自然多了一份庄严和肃穆。还可以请朗读能力高的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就更贴近作者那一颗赤子之心。
再如教学文言文《陋室铭》一文时,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也别有韵味:第一遍课件展示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初读。
第二遍换一种形式展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亂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可以看出课文多处用了对偶手法,这样排列不但形式上整齐美观,更突出对偶手法,易读易诵。
二、多媒体技术引入,能更逼真地还原课文情景,创造身临其境之感。
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散文,游记类作品通过作者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美,但对于没有到过此地的学生来说,感受就很浅了,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和陌生感。但多媒体就可轻松实现跨越,通过链接将景物直接呈现于眼前。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网络上有一个制作精美的水墨动画,配有音乐朗读。通过视听,学生面前展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山水画,更是一部有情有味的记录片。学生看了一下子就可以说出一滴水的经历,并且对丽江的美,对四方街的情产生了一种神往。有学生甚至在课后为课文配上了一幅画,并题名为“我心中的丽江”。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拓宽语文的外延。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这两个电视节目的兴起,古诗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课本中选的很多古诗词在学习时都可以运用节目中的片段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如在执教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一诗时,可以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以及王冕的《墨梅》组成一个群文,可以引入《经典咏流传》中京剧少年王弘翔演唱的“卜算子 咏梅”和“墨梅”,学生对古诗词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也产生了一种传唱古诗词的欲望。
在执教罗素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时,与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和卫平的《我们为什么活着》进行对比阅读,既能体会大人物为国为民的情怀,也理解了普通人平淡是福的追求。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寻得一种平衡。
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让课堂变得更鲜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作文教学一直没有十分有效的方式,过多的讲技巧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讲方法学生又无从下笔。有一次听公开课,那位老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在分析了背影中的冷暖之后,父爱渐渐被挖掘出来,在一首歌曲《父亲》为背景音乐的氛围中,老师用课件展示了班里几个学生与父亲的合影以及学生习作的几个片段。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那几个片段,不少学生忘情地哭了起来,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地想起自己的老父亲,悄悄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我想这也许是个很好的尝试,读和写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读中悟,在悟中写,岂不是一举两得。
新教材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科书、电影、电视、广播等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只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一定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