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根据病情及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及T管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残石率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口取石及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残石率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简单适用,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手术 治疗
肝胆管结石(Hepatic calculus),指的是肝管分叉部以上原发性胆管结石,又称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那个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色素性结石。肝内胆管深藏于肝组织内,分支解剖结构复杂,结石性质不定,治疗困难。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并发症高。近年来随外科技术的进步,肝内胆结石疗效有所提高。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微创取石术(观察组)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组:全麻,采用脚低头高左侧偏卧位,二氧化碳气腹,建立镜孔和操作孔。超声刀分离腹腔内粘连部位,尤其是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处,胆囊管游离后作结扎,通过牵拉胆囊进一步显示胆总管,确认后用镰状钩刀沿纵轴向胆总管前壁挑开0.5cm,微剪纵行剪开1.0~2.0cm,从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镜,探查结石,如发现通过取石网篮取出,如果结石因过大发生嵌顿可采用取石钳取出。通过纤维胆镜冲洗胆道,观察肝管、胆管是否有狭窄或残余。术后“t”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术组:采用常规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左外侧肝叶切除l3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后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l例。术后“t”管引流。
1.3 疗效评价显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术后偶有上腹部不适,但无需特别治疗,渐好转;无效:术后上腹部仍有疼痛、发热,需再次住院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35.5±13.5)min,术中出血量为(50.2±16.4)ml;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60.5±15.6)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30.6)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1例结石复发,1例胆道感染,对照组8例结石复发(26.7%),4例胆道感染(13.3%),切口感染5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又称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处以上的肝管内结石。其成因与胆道寄生虫、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管变异及胆汁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由于左侧肝胆管的特殊生理结构,结石主要局限在左侧肝胆管系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从而引发上腹部疼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研究显示,我国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达到4.7%,由于肝胆管结石具有病情复杂,术后残留结石率、复发率及并发症较高,可诱发胆管癌等特点,至今仍然是胆道外科的难点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取净结石、通畅引流、降低复发。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也在广泛地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的总体疗效优于肝切除术。在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时应注意:穿刺证实胆总管后应在胆总管前壁开约0.5cm切口,沿着纵行剪至1.0~2.0cm,以免损伤胆总管后壁,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和出血;如发现结石过大或嵌顿在胆总管者,可以降低负压,让胆总管更加靠近腹前壁利于取石。总之,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肝内萎缩区和增生区同时存在,后期多伴肝外胆管结石。主要病理改变是梗阻和感染。目前公认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
肝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未充分矫正的肝胆管狭窄是外科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肝管炎性狭窄好发于肝门部胆管分叉处和左肝管,狭窄多属环状狭窄,并有上下方的肝管扩张。对狭窄的充分切开,缝合肝胆管瓣形成胆管的后壁以Roux-Y吻合术空肠袢修复胆管的前壁,作广泛的肝管、胆总管切开和胆肠吻合术,与肝切除联合施行,以增加清除病灶的彻底性,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肝叶、段切除+肝内外胆管联合切开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组虽然优良率与肝叶、段切除组无明显差别,然残石率明显低于肝叶、段切除组。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以肝切除术的效果最好,但受到病变广泛、技术难度高和肝脏储备功能等限制,易出现术后并发症高、有残留结石及残留胆管狭窄等。而对于存在肝胆管狭窄的患者行肝叶、段切除+肝内外胆管联合切开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能有效解除胆管狭窄问题,能够保证通畅胆汁引流,防止残存结石。
参考文献
[1]路宁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08).
[2]龙俊,戴佳乐.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
[3]付伯祥.80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手术 治疗
肝胆管结石(Hepatic calculus),指的是肝管分叉部以上原发性胆管结石,又称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那个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色素性结石。肝内胆管深藏于肝组织内,分支解剖结构复杂,结石性质不定,治疗困难。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并发症高。近年来随外科技术的进步,肝内胆结石疗效有所提高。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微创取石术(观察组)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组:全麻,采用脚低头高左侧偏卧位,二氧化碳气腹,建立镜孔和操作孔。超声刀分离腹腔内粘连部位,尤其是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处,胆囊管游离后作结扎,通过牵拉胆囊进一步显示胆总管,确认后用镰状钩刀沿纵轴向胆总管前壁挑开0.5cm,微剪纵行剪开1.0~2.0cm,从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镜,探查结石,如发现通过取石网篮取出,如果结石因过大发生嵌顿可采用取石钳取出。通过纤维胆镜冲洗胆道,观察肝管、胆管是否有狭窄或残余。术后“t”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术组:采用常规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左外侧肝叶切除l3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后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l例。术后“t”管引流。
1.3 疗效评价显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术后偶有上腹部不适,但无需特别治疗,渐好转;无效:术后上腹部仍有疼痛、发热,需再次住院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35.5±13.5)min,术中出血量为(50.2±16.4)ml;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60.5±15.6)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30.6)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1例结石复发,1例胆道感染,对照组8例结石复发(26.7%),4例胆道感染(13.3%),切口感染5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又称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处以上的肝管内结石。其成因与胆道寄生虫、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管变异及胆汁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由于左侧肝胆管的特殊生理结构,结石主要局限在左侧肝胆管系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从而引发上腹部疼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研究显示,我国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达到4.7%,由于肝胆管结石具有病情复杂,术后残留结石率、复发率及并发症较高,可诱发胆管癌等特点,至今仍然是胆道外科的难点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取净结石、通畅引流、降低复发。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也在广泛地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微创取石术的总体疗效优于肝切除术。在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时应注意:穿刺证实胆总管后应在胆总管前壁开约0.5cm切口,沿着纵行剪至1.0~2.0cm,以免损伤胆总管后壁,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和出血;如发现结石过大或嵌顿在胆总管者,可以降低负压,让胆总管更加靠近腹前壁利于取石。总之,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肝内萎缩区和增生区同时存在,后期多伴肝外胆管结石。主要病理改变是梗阻和感染。目前公认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
肝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未充分矫正的肝胆管狭窄是外科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肝管炎性狭窄好发于肝门部胆管分叉处和左肝管,狭窄多属环状狭窄,并有上下方的肝管扩张。对狭窄的充分切开,缝合肝胆管瓣形成胆管的后壁以Roux-Y吻合术空肠袢修复胆管的前壁,作广泛的肝管、胆总管切开和胆肠吻合术,与肝切除联合施行,以增加清除病灶的彻底性,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肝叶、段切除+肝内外胆管联合切开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组虽然优良率与肝叶、段切除组无明显差别,然残石率明显低于肝叶、段切除组。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以肝切除术的效果最好,但受到病变广泛、技术难度高和肝脏储备功能等限制,易出现术后并发症高、有残留结石及残留胆管狭窄等。而对于存在肝胆管狭窄的患者行肝叶、段切除+肝内外胆管联合切开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能有效解除胆管狭窄问题,能够保证通畅胆汁引流,防止残存结石。
参考文献
[1]路宁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08).
[2]龙俊,戴佳乐.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
[3]付伯祥.80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