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侠小说古已有之,唐代逐渐完善繁荣。受时代风气影响,唐代游侠小说辞藻精丽,情节奇诡曲折,引人入胜。宋代游侠小说进一步发展。与唐朝的游侠小说多有相似之处,虽不及唐代游侠小说恢弘大气,亦朴素真切,平实近人。作为继承者,宋代游侠小说有很多作品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都与唐代游侠小说类似,但在主题、社会环境、人物形象三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唐宋;游侠小说;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6-01
一、主题比较
游侠小说主要有五大思想主题:“第一类是描写游侠之士以他们的精湛武艺对抗统治者皇帝和贵族官僚, 描写他们武艺超群, 敢于蔑视宫禁之严, 法律之威破坏统治阶级的现有秩序”[2],如唐皇甫氏的《车中女子》、宋沈俶的《我来也》等。“第二类作品是描写游侠任侠仗义,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人民排难解纷,救人困厄的故事”[3],如唐王定保的《宣慈寺门子》、宋吴淑的《洪州书生》等。“第三类作品是描写下层人民忍辱负重、报仇雪恨的故事”[4],如唐李公佐的《李小娥传》、宋洪迈的《义妇复仇》等。第四类作品表现游侠们的交游轶事。如唐张鷟的《朝野佥载·彭闼高瓒》、宋何薳《春渚纪闻·乖崖剑术》等。这些游侠个个武艺精湛,他们或相互比试,以争高下,或是游历访友,结交志士。第五类作品写豪侠为统治者服务,侧面凸显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如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宋游侠小说在主题方面的差异集中体现在第一类和第五类中。于第一类而言,唐游侠小说多颂扬游侠武技。如唐皇甫氏的《嘉兴绳技》中囚犯能在平地中将绳笔直抛向空中二十余丈而不落下,这样的技艺令人惊叹!相比而言,宋游侠小说多赞颂人物品性。如刘斧的《任愿》中对青巾者救人的场面描写仅六个字,却概括了救人的全过程,突出青巾者的任侠仗义。于第五类而言,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本就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他初见李世民时便“见之心死”,并夸赞其“真天子也”。甘心放弃自己的野心,散尽家财资助李世民,赞颂了虬髯客的义举,也反映了作者维护李唐王室正统地位的思想。而宋代的游侠小说则几乎没有表现这类主题的作品。
二、社会环境比较
(一)政治经济状况。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实现了民族统一。在无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大兴科举,致使文人涌现,文学作品亦层出不穷。从而促进了唐游侠小说的繁荣。宋初与唐初的政治环境相似,“杯酒释兵权”一时也成为天下之美谈。虽然武将并非游侠,但游侠的成长需要一个尚武的氛围,武将的削弱无形中导致了宋代游侠文化的衰落。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唐朝历经“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盛唐气象蓬勃而出,一时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从杜甫的《忆昔》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盛况。在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环境中,文化兴盛毋庸置疑,游侠小说便也随之而兴。宋朝经济比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工、农、商业高度发达,市民阶层日渐壮大,文化娱乐促使说话技艺迅速发展。“作为说话技艺的底本——话本也随之取得了相当的成就。”[5]话本采用通俗文字语言来写作。话本的产生,不仅丰富了市民们的娱乐生活,更扩大了游侠小说的受众,使游侠小说的读者不再局限于上层文人,下层百姓亦津津乐道。
(二)社会风俗情貌。魏晋至隋唐,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民族受了北方游牧民族尚武好勇精神的侵染,造成侠风大盛,加上唐朝的皇室本就属于西北胡化很深的贵族,他们出身关陇军事集团,世尚武勇”、“游牧民族好动尚勇,喜爱争斗的风习随着民族融合的过程在唐代盛于一时,北方音乐以及对军中勇豪之戏的耽爱,也都作为民俗心理的重要方面,与武侠尚义精神形成交叉互渗,共生互动,造成了当时民风勇悍的特色”[6]。《旧唐书·太宗本纪》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容,群盗大侠,莫不效死力。”[7]从唐统治者大举招揽豪侠义士的行为可以看出唐朝对游侠的宽容。统治者鼓励,下层人民顺势而行,唐朝侠风得以大盛。此外,唐代文人对侠客多认同仰慕。李白的《侠客行》、孟郊的《杂曲歌辞·游侠行》等皆是歌颂游侠的名篇。与唐相反,宋代“重文教,抑武事”,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由于重文轻武,宋代文人也就谈不上以侠客许人或以侠客自许”[8]了。
三、人物形象比较
唐与宋游侠小说里的游侠们都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此乃相似之处。如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为杀负心者,“衔之十年”。本欲称王称帝,见识到李世民的风采后便“见之心死”,散尽家财资助李靖,使其辅佐李世民。宋吴淑的《江淮异人录·洪州书生》中的洪州书生,见恶少年欺压卖鞋小儿,便仗义出手,杀死恶少年。
不同在于,唐朝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更豪迈,身怀异能,充满传奇色彩。如袁郊《红线》中的红线武艺高强,有过人本领,为帮主人薛嵩分忧,一夜竟往返七百里,盗取田承嗣的金印;又如裴铏《聂隐娘》中的聂隐娘小时候被老尼偷走,随其学习武艺,行侠仗义,后在刺杀刘昌裔的时候被其礼遇感动,为刘击败魏帅派来的精精儿和空空儿。而宋代游侠则少了些豪气,多了分市井之气,不够外放。如刘斧《青琐高议·王实传》中孙立与张本的打斗没有任何特别的绝技,仅是体力、手脚功夫的较量。又如洪迈《夷坚志·霍将军》中霍秀才与劫匪的打斗也只是普通的武技,并无盖世神功。比较可见,聂隐娘的战斗奇诡、精彩,已达到“神”的境界。与聂隐娘相比,孙立、霍秀才纵然武艺再高,不过只是“人技”罢了。
因此,唐代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沾染了高度的浪漫特质和神秘主义倾向,有的重在推宕以示阔大,有的流于诡异尽显神奇。如先秦以来的游侠精神一样,仍然没有与底层民众发生直接的关联”,他们是文人的侠,是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化身,他们高高在上,超脱世外,不食人间烟火。而宋代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是更接近“人”的存在,游侠直接与市民接触,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是市民的侠。
参考文献:
[1]宋巍.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195-196.
[2]褚荣昌.唐代游侠小说简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3):38-39.
[3] 同[2].
[4] 同[2]
[5]王平.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的宋元话本小说[J].菏泽学院学报,2010,(1):23.
[6]黄奕.唐代侠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72.
[7] <后晋>刘煦.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5.
[8]张志和.郑春元.中国文史中的侠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0-52.
作者简介:杨中正,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唐宋;游侠小说;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6-01
一、主题比较
游侠小说主要有五大思想主题:“第一类是描写游侠之士以他们的精湛武艺对抗统治者皇帝和贵族官僚, 描写他们武艺超群, 敢于蔑视宫禁之严, 法律之威破坏统治阶级的现有秩序”[2],如唐皇甫氏的《车中女子》、宋沈俶的《我来也》等。“第二类作品是描写游侠任侠仗义,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人民排难解纷,救人困厄的故事”[3],如唐王定保的《宣慈寺门子》、宋吴淑的《洪州书生》等。“第三类作品是描写下层人民忍辱负重、报仇雪恨的故事”[4],如唐李公佐的《李小娥传》、宋洪迈的《义妇复仇》等。第四类作品表现游侠们的交游轶事。如唐张鷟的《朝野佥载·彭闼高瓒》、宋何薳《春渚纪闻·乖崖剑术》等。这些游侠个个武艺精湛,他们或相互比试,以争高下,或是游历访友,结交志士。第五类作品写豪侠为统治者服务,侧面凸显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如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宋游侠小说在主题方面的差异集中体现在第一类和第五类中。于第一类而言,唐游侠小说多颂扬游侠武技。如唐皇甫氏的《嘉兴绳技》中囚犯能在平地中将绳笔直抛向空中二十余丈而不落下,这样的技艺令人惊叹!相比而言,宋游侠小说多赞颂人物品性。如刘斧的《任愿》中对青巾者救人的场面描写仅六个字,却概括了救人的全过程,突出青巾者的任侠仗义。于第五类而言,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本就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他初见李世民时便“见之心死”,并夸赞其“真天子也”。甘心放弃自己的野心,散尽家财资助李世民,赞颂了虬髯客的义举,也反映了作者维护李唐王室正统地位的思想。而宋代的游侠小说则几乎没有表现这类主题的作品。
二、社会环境比较
(一)政治经济状况。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实现了民族统一。在无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大兴科举,致使文人涌现,文学作品亦层出不穷。从而促进了唐游侠小说的繁荣。宋初与唐初的政治环境相似,“杯酒释兵权”一时也成为天下之美谈。虽然武将并非游侠,但游侠的成长需要一个尚武的氛围,武将的削弱无形中导致了宋代游侠文化的衰落。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唐朝历经“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盛唐气象蓬勃而出,一时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从杜甫的《忆昔》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盛况。在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环境中,文化兴盛毋庸置疑,游侠小说便也随之而兴。宋朝经济比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工、农、商业高度发达,市民阶层日渐壮大,文化娱乐促使说话技艺迅速发展。“作为说话技艺的底本——话本也随之取得了相当的成就。”[5]话本采用通俗文字语言来写作。话本的产生,不仅丰富了市民们的娱乐生活,更扩大了游侠小说的受众,使游侠小说的读者不再局限于上层文人,下层百姓亦津津乐道。
(二)社会风俗情貌。魏晋至隋唐,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民族受了北方游牧民族尚武好勇精神的侵染,造成侠风大盛,加上唐朝的皇室本就属于西北胡化很深的贵族,他们出身关陇军事集团,世尚武勇”、“游牧民族好动尚勇,喜爱争斗的风习随着民族融合的过程在唐代盛于一时,北方音乐以及对军中勇豪之戏的耽爱,也都作为民俗心理的重要方面,与武侠尚义精神形成交叉互渗,共生互动,造成了当时民风勇悍的特色”[6]。《旧唐书·太宗本纪》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容,群盗大侠,莫不效死力。”[7]从唐统治者大举招揽豪侠义士的行为可以看出唐朝对游侠的宽容。统治者鼓励,下层人民顺势而行,唐朝侠风得以大盛。此外,唐代文人对侠客多认同仰慕。李白的《侠客行》、孟郊的《杂曲歌辞·游侠行》等皆是歌颂游侠的名篇。与唐相反,宋代“重文教,抑武事”,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由于重文轻武,宋代文人也就谈不上以侠客许人或以侠客自许”[8]了。
三、人物形象比较
唐与宋游侠小说里的游侠们都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此乃相似之处。如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为杀负心者,“衔之十年”。本欲称王称帝,见识到李世民的风采后便“见之心死”,散尽家财资助李靖,使其辅佐李世民。宋吴淑的《江淮异人录·洪州书生》中的洪州书生,见恶少年欺压卖鞋小儿,便仗义出手,杀死恶少年。
不同在于,唐朝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更豪迈,身怀异能,充满传奇色彩。如袁郊《红线》中的红线武艺高强,有过人本领,为帮主人薛嵩分忧,一夜竟往返七百里,盗取田承嗣的金印;又如裴铏《聂隐娘》中的聂隐娘小时候被老尼偷走,随其学习武艺,行侠仗义,后在刺杀刘昌裔的时候被其礼遇感动,为刘击败魏帅派来的精精儿和空空儿。而宋代游侠则少了些豪气,多了分市井之气,不够外放。如刘斧《青琐高议·王实传》中孙立与张本的打斗没有任何特别的绝技,仅是体力、手脚功夫的较量。又如洪迈《夷坚志·霍将军》中霍秀才与劫匪的打斗也只是普通的武技,并无盖世神功。比较可见,聂隐娘的战斗奇诡、精彩,已达到“神”的境界。与聂隐娘相比,孙立、霍秀才纵然武艺再高,不过只是“人技”罢了。
因此,唐代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沾染了高度的浪漫特质和神秘主义倾向,有的重在推宕以示阔大,有的流于诡异尽显神奇。如先秦以来的游侠精神一样,仍然没有与底层民众发生直接的关联”,他们是文人的侠,是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化身,他们高高在上,超脱世外,不食人间烟火。而宋代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是更接近“人”的存在,游侠直接与市民接触,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是市民的侠。
参考文献:
[1]宋巍.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195-196.
[2]褚荣昌.唐代游侠小说简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3):38-39.
[3] 同[2].
[4] 同[2]
[5]王平.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的宋元话本小说[J].菏泽学院学报,2010,(1):23.
[6]黄奕.唐代侠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72.
[7] <后晋>刘煦.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5.
[8]张志和.郑春元.中国文史中的侠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0-52.
作者简介:杨中正,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