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充满生命力的,小语课堂是妙趣横生、其乐融融的,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在上语文课时,从心动、情动、行动三方面切入,采用激疑、设境、激趣等手段,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动感”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品味语文、读懂语文,在快乐中体会成长,在成长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活跃;动感;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甚至将其视为“另类”,大加制止。可是不难发现,当这些孩子手停、脚停、口停时,他们的思维也跟着停了下来。任凭老师再怎么绘声绘色,充其量只不过是自我陶醉的“独角戏”罢了。学生坐稳了,整齐划一,课堂的“形”有了,可课堂的“神”却跑了。看到学生那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呢?
学生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流程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关注生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一、“奇”中心动,在“生命长廊”中融入自然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未知的一种心理倾向,可以说是人之本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颗好奇心,坚持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并有新的创意,机变百出、奇中动心,让学生迅速主动地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班级故事会上给孩子们讲《矛盾》的故事时,开始,我设下悬念问学生“古时候,人们在战场上打仗,用的最多的武器是矛和盾,到底是矛能穿过盾,还是盾能挡住矛?”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矛能穿过盾。”有的说:“盾能挡住矛。”两拨学生争论不休,我又问:“如果把矛和盾集合,那将是怎样的武器?学生面面相觑,好奇之余,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急忙打开书阅读起来,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组织学生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所以激疑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好奇则心动,心动则行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可谓润物细无声。我们不仅用语言的活力来拨动孩子的心灵,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孩子的灵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知情交融,充满盎然的生命力。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已深;课已完,意未尽。这样的语文课如同生命的连廊,像磁铁那样把每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二、“境”中情动,在“动感磁场”下自主探索
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并从活动中产生乐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标志。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境教学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上我总是合理创设和充分利用各种情境。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尤其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读明白了,文章中的意思自然也就出来了,如我在教《江南》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江南”的图画;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小姑娘,坐着小船,荡漾在江南美丽的水乡,鱼儿在水中嬉戏,伴随着优美的古筝乐曲,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时地出现一幅美丽的采莲图(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看见了嬉戏的鱼儿,说话训练:我坐在小船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鱼儿、青蛙、莲花、鸭子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这样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趣”中行动,在“美妙花园”里平等对话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是师生双方的互相“敞开”“接纳”“分享”,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学习内容共创作的过程,是生命意义共生的过程,是成功体验共享的过程。
1.趣味性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谁把衣服穿反了,先穿了外衣,再穿里面的衣服。”指出了错误,学生也心领神会了。
2.趣味性游戏,在快乐中学习。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们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着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找这一种动物,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森林”。以故事为背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但复习了有关的音节,而且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找朋友、插花、摘果子等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要求,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其实课堂中的“动”“静”是辩证的统一,静中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悟;动中静则是让学生经历一段更为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动”“活”“乐”中,我们更应注重学科本身,从学习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快乐语文。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活跃;动感;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甚至将其视为“另类”,大加制止。可是不难发现,当这些孩子手停、脚停、口停时,他们的思维也跟着停了下来。任凭老师再怎么绘声绘色,充其量只不过是自我陶醉的“独角戏”罢了。学生坐稳了,整齐划一,课堂的“形”有了,可课堂的“神”却跑了。看到学生那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呢?
学生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流程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关注生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一、“奇”中心动,在“生命长廊”中融入自然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未知的一种心理倾向,可以说是人之本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颗好奇心,坚持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并有新的创意,机变百出、奇中动心,让学生迅速主动地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班级故事会上给孩子们讲《矛盾》的故事时,开始,我设下悬念问学生“古时候,人们在战场上打仗,用的最多的武器是矛和盾,到底是矛能穿过盾,还是盾能挡住矛?”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矛能穿过盾。”有的说:“盾能挡住矛。”两拨学生争论不休,我又问:“如果把矛和盾集合,那将是怎样的武器?学生面面相觑,好奇之余,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急忙打开书阅读起来,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组织学生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所以激疑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好奇则心动,心动则行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可谓润物细无声。我们不仅用语言的活力来拨动孩子的心灵,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孩子的灵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知情交融,充满盎然的生命力。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已深;课已完,意未尽。这样的语文课如同生命的连廊,像磁铁那样把每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二、“境”中情动,在“动感磁场”下自主探索
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并从活动中产生乐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标志。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境教学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上我总是合理创设和充分利用各种情境。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尤其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读明白了,文章中的意思自然也就出来了,如我在教《江南》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江南”的图画;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小姑娘,坐着小船,荡漾在江南美丽的水乡,鱼儿在水中嬉戏,伴随着优美的古筝乐曲,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时地出现一幅美丽的采莲图(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看见了嬉戏的鱼儿,说话训练:我坐在小船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鱼儿、青蛙、莲花、鸭子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这样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趣”中行动,在“美妙花园”里平等对话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是师生双方的互相“敞开”“接纳”“分享”,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学习内容共创作的过程,是生命意义共生的过程,是成功体验共享的过程。
1.趣味性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谁把衣服穿反了,先穿了外衣,再穿里面的衣服。”指出了错误,学生也心领神会了。
2.趣味性游戏,在快乐中学习。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们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着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找这一种动物,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森林”。以故事为背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但复习了有关的音节,而且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找朋友、插花、摘果子等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要求,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其实课堂中的“动”“静”是辩证的统一,静中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悟;动中静则是让学生经历一段更为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动”“活”“乐”中,我们更应注重学科本身,从学习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快乐语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