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风筝 文本细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57-03
《风筝》是贾平凹先生回忆自己孩提时代做风筝,放风筝的场景。当我捧起语文书读到这篇文章时,感觉似曾相识,自己儿时也曾做过粗糙的纸风筝,在田野间和伙伴们撒开了腿疯跑,看着风筝在苍穹之上飞翔,别提有多开心。读罢,我也随着文中的“我们”心情跌宕起伏,做风筝时的快乐憧憬,放风筝时的无限乐趣牵动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也跟随着他们一起欢乐、一起奔跑……而当风筝跌落那一刻,我的心也陡然间急速下滑。贾老先生回忆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童年,更勾起了无数读着这些文字的人的童年回忆。
一、我的阅读初体验
(一)一曲快乐的儿童之歌
读完全文,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属于儿童的那种快乐,那种单单属于儿童的快乐。对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如此简单,一只小小的风筝让他们在田野间撒欢地跑上半天,甚至是夕阳落山,倦鸟归林的时刻才依依不舍地收起那根线解散回家。这只风筝带给我太多童年的回忆,儿时的我们不也正是这样吗?带上纸质的风筝,你一只,我一只,三三两两在田地间散开,玩得起劲时,便在田埂上坐下,望着稳稳飞行的风筝,任思绪在天地间徜徉。文中的孩童也是如此,为风筝而欢,因风筝而哭。风筝断线了,飞走了,可是谁都不死心,苦苦找寻着它……所有这些都是属于他们的快乐,属于儿童的天性。
(二)一支回旋的梦想之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空那方开阔的领空是最能让他们放飞个性、播种希翼的地方。这只风筝承载着很多很多,不仅仅是童年的快乐,还有孩子们的梦想和憧憬。这只幸福鸟正是孩子们向往幸福的使者,由它带着他们飞向心中的那个幸福领空。梦想,是心底最真切的盼望,谁都不忍看到自己的梦想破碎。即使它消失了,也还要竭尽全力搏一搏,看看能否挽留住它,挽留住自己那个小小的梦。孩子们用心呵护着自己那个玻璃水晶般的梦,只期待这梦终有成真的一日。
(三)一首跌宕的命运之歌
在这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种生命现象:我们大家开始都是怀着各自美好的愿望在编织着各自的希望和梦想,就如孩子们在做风筝的时候,不知道他们要做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即使他们做了一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他们也快乐着,这说明他们童年的心中都揣着自己的梦想,到底这个梦想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知道,只是感觉是一只“幸福鸟”。很多人在小时候心中都有一只“幸福鸟”,都会把这只“幸福鸟”放飞得很高很高,都在为这只“幸福鸟”奔跑着、叫喊着,这是还没有品尝过生活的真实滋味的童心对人生的向往。可当我们把这只“幸福鸟”放飞之后,这只“幸福鸟”有时会突然断线,从我们的手中滑落,任凭你“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它仍会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这是作者对飘忽不定的人生命运难以预测的真实的再现,是对失去生命航标和梦想的痛苦体验。
二、我的寻梦深游历程
(一)一词一句真情溢
贾平凹先生行文中紧扣“风筝”这一主要角色来描写孩童心情的变化。
贾平凹先生开篇就点名“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那“最大的快乐”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显然句子已经很明了地告诉我们“没有”,做风筝,放风筝就是最快乐的。做风筝的快乐何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憧憬”一词也许正是道出了这些孩子的快乐所在。做风筝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简单,那么随心所欲,随手拔几根细苇,找几张纸就可以做出一只让一群孩子疯癫痴狂的风筝。那份随心所欲还流露在风筝的样式上:做一个蝴蝶样的吧?为何不做小猫、小狗?蝴蝶往往是美丽的化身,多彩的身姿加上灵动的身材,能够使她飘于蓝天之上。集美丽与翩然起舞于一身的蝴蝶此时最能代表孩子内心的向往,他们带着飞向蓝天的憧憬和希望制作着属于自己的风筝,并把它命名为“幸福鸟”。这是对幸福的追寻和渴望,希望这“幸福鸟”可以带给自己快乐、幸福、幸运……此时自己已是“幸福鸟”,“幸福鸟”已是自己,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风筝上,也就是将自己的梦想寄予在这风筝之上,希望这风筝能够带着梦想飞向远方,飞向成功……
(二)一紧一松希翼飞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这段文字描写的正是孩童们在乡间田野放风筝的场景,那一托一牵正是蓄势待发的状态,那一紧一松寄予风筝飞翔的力量,那一跑一喊泄露的是风筝翱翔的快感。这些看似寻常的细微动作,流露出孩子们无尽的欢乐。风筝在空中飞翔的状态也让孩子们的憧憬有了实现的天堂,“风筝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风筝顺利起飞,带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凌空而起。“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这风筝带给孩子实现梦想的力量。从身旁大人的羡慕和赞许中,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这风筝似乎还嫌飞得不够高远,它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云彩上了。望着渐渐变小的风筝,孩子们离梦想、离憧憬似乎更近了一步。
(三)一落一寻心绪牵
正当大伙儿洋洋得意之时,风筝被风吹走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这一幕来得是那么突然,它的出现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看它飞走,任凭我们如何千呼万唤,它终究走了。这千呼万唤涵盖了多少孩子的不舍、期待、失望……一个词足以还原当时的场景,顺着风筝消失的方向追赶,在田野间疾速奔跑,尝试着能够往上跳跃够着风筝……此时的孩子们多希望吹来一阵风将风筝送回来,亦或是自己长上飞毛腿或者能够一个跟斗翻他十万八千里,追赶上即将消失的风筝。可这些终究是徒劳的,风筝还是没了踪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所有人都哭了,我们费尽心思找寻它的踪迹,可是连影子都没瞧见。此时那个深沉的大木轮给了我们希望,我们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偶然的发现,多么惊奇,多么兴奋。又有了希望,有了动力,有了寄托。此时的快乐,是因为还有希望。 心若在,梦就在……
希翼飞 寻梦回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充分的浸润式的朗读中,能够沉入文本,感受到风筝带给大家的快乐。
2.在重点词句的朗读和体悟中,感受“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情感变化,进而感受“幸福鸟”的内涵所在。
教学设计:
一、谈话,重温快乐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贾平凹爷爷的童年,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记忆中的那只风筝。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怎样的风筝?
(什么也不像,“幸福鸟”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2.就是这样的风筝在他们看来:(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二、朗读,体会快乐
让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们一起去放飞“幸福鸟”,一起感受放风筝带来的快乐。
1.请你自由读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找一找作者描写风筝飞翔给作者带来快乐的句子,圈一圈最能让你体会到快乐的词语。
预设一: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A.哪里让你感受到快乐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
B.仅仅是风筝高过树梢了吗?(还有孩子们的憧憬和希望)
C.谁想放飞这只“幸福鸟”?(指名读)(评价:这只风筝慢慢地飞上去了,我们似乎看到那个牵着线使劲奔跑的身影了。通过你的朗读,我们看到那个托着风筝的孩子期盼的眼神了)
D.想不想一起放飞这只“幸福鸟”?(生齐读)
这只幸福鸟的起飞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E.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课文,走进放飞“幸福鸟”的现场。同桌合作读一读,可以按照自己的合作方式来读。
出示:一个人用手( ),另一个人( ),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 ),风筝就( ),渐渐( )。
哪对同桌愿意一起放飞这只风筝?
点评:括号中这些词语仿佛已经扎入你的心了。还有愿意来试试的吗?
点评:我看到了,看到了两个孩子在田野间放飞的幸福鸟轻盈起舞了。
一起来吧。(齐读)
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凌空飞起)
这凌空飞起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憧憬、希望、快乐)
他就是一只朝幸福起航的“幸福鸟”。
还有其他描写风筝飞翔的语句吗?
预设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A.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风筝?(翩翩飞舞)“翩”字由哪两个字组成?你能通过字形来理解意思吗?(通过组字呈现“翩”字:扁扁的羽毛在风的吹动下飞舞着)
B.风筝凌空飞起,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让学生接读(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
C.如果你就在那片田野中,望着翩翩飞舞的风筝你会喊什么?(生回答略。)
评价:这是你的呼喊。
你的声音久久回荡在空中,相信“幸福鸟”一定听见了。
D.孩子们,让我们仰天快活地喊叫——
E.这翩翩飞舞的风筝,这快活的喊叫声,惹得旁人羡慕万分,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F.怀揣着快活、自豪走进文字,一起读(齐读)
G.这翩翩飞舞着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快活、憧憬、希望、幸福、自豪……)
它们和风筝一起在风中舞蹈。
还有其他句子一起分享吗?
预设3: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A.这呼喊、奔跑、嬉笑有停止吗?一直从 到 ,他们有想停下来吗?
为什么?(风筝越飞越高)板书:高得似乎飞到云彩上停歇着,甚至比云彩还高。
B.幸福鸟带着——扶摇直上,怎叫人不快活。(你读,你读,一起来)
2.以上的三个句子正是描写风筝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我们一起走进去,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借力越飞越高。
(男生读第一个句子,女生读第二个句子,齐读第三个句子)
三、对比,触碰内心
1.过渡:可是,意外说来就来!(配上低沉的哀乐,老师读第四段的3、4句。)
关键词语变成红色字体——“断了、飞走了、没了踪影”
2.师:此时此刻,你想说——(预设:孩子们的快乐断了,憧憬断了,希望也断了)
3.师:我们的心也随着风筝从高高的云端掉下来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说说你此刻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字体变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谁能说说对这两个成语的理解?
大惊失色——师评:这感觉可难受了!
千呼万唤——师问:孩子们又会呼唤什么?你来试试。(指导学生表演好“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
师:孩子们,此刻他们想唤回什么?(预设:风筝、快乐、自豪)可唤得回来吗?(不)从飞在云端,到断了线,多大的感情变化啊!谁来体验下这一落千丈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过渡:任凭他们千般呼喊,万般呼唤,却唤不回断线的风筝。带给我们快乐、憧憬、向往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此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预设:找风筝!找回那份快乐,找回那份自豪)
四、续写,体会内涵
师:我们一起把风筝、快乐、自豪找回来吧!(出示语段,齐读)
师:找着了吗?(没有)
师:这可一定要找回来啊!你们仔细找了吗?
生:在田野里找了半个下午……
师:会不会还有地方没去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快去!风筝没准就在那儿!
课件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生齐读)
师:最后,你们找着风筝了吗?课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请你想象一下结果,要把你们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如能用上今天学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学生写话练习,交流片段练习)
师: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它牵动着你我的心,牵动着你我的快乐与忧伤,它就是我们孩时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位朋友的名字(读课题)!
(责编 黎雪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57-03
《风筝》是贾平凹先生回忆自己孩提时代做风筝,放风筝的场景。当我捧起语文书读到这篇文章时,感觉似曾相识,自己儿时也曾做过粗糙的纸风筝,在田野间和伙伴们撒开了腿疯跑,看着风筝在苍穹之上飞翔,别提有多开心。读罢,我也随着文中的“我们”心情跌宕起伏,做风筝时的快乐憧憬,放风筝时的无限乐趣牵动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也跟随着他们一起欢乐、一起奔跑……而当风筝跌落那一刻,我的心也陡然间急速下滑。贾老先生回忆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童年,更勾起了无数读着这些文字的人的童年回忆。
一、我的阅读初体验
(一)一曲快乐的儿童之歌
读完全文,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属于儿童的那种快乐,那种单单属于儿童的快乐。对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如此简单,一只小小的风筝让他们在田野间撒欢地跑上半天,甚至是夕阳落山,倦鸟归林的时刻才依依不舍地收起那根线解散回家。这只风筝带给我太多童年的回忆,儿时的我们不也正是这样吗?带上纸质的风筝,你一只,我一只,三三两两在田地间散开,玩得起劲时,便在田埂上坐下,望着稳稳飞行的风筝,任思绪在天地间徜徉。文中的孩童也是如此,为风筝而欢,因风筝而哭。风筝断线了,飞走了,可是谁都不死心,苦苦找寻着它……所有这些都是属于他们的快乐,属于儿童的天性。
(二)一支回旋的梦想之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空那方开阔的领空是最能让他们放飞个性、播种希翼的地方。这只风筝承载着很多很多,不仅仅是童年的快乐,还有孩子们的梦想和憧憬。这只幸福鸟正是孩子们向往幸福的使者,由它带着他们飞向心中的那个幸福领空。梦想,是心底最真切的盼望,谁都不忍看到自己的梦想破碎。即使它消失了,也还要竭尽全力搏一搏,看看能否挽留住它,挽留住自己那个小小的梦。孩子们用心呵护着自己那个玻璃水晶般的梦,只期待这梦终有成真的一日。
(三)一首跌宕的命运之歌
在这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种生命现象:我们大家开始都是怀着各自美好的愿望在编织着各自的希望和梦想,就如孩子们在做风筝的时候,不知道他们要做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即使他们做了一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他们也快乐着,这说明他们童年的心中都揣着自己的梦想,到底这个梦想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知道,只是感觉是一只“幸福鸟”。很多人在小时候心中都有一只“幸福鸟”,都会把这只“幸福鸟”放飞得很高很高,都在为这只“幸福鸟”奔跑着、叫喊着,这是还没有品尝过生活的真实滋味的童心对人生的向往。可当我们把这只“幸福鸟”放飞之后,这只“幸福鸟”有时会突然断线,从我们的手中滑落,任凭你“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它仍会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这是作者对飘忽不定的人生命运难以预测的真实的再现,是对失去生命航标和梦想的痛苦体验。
二、我的寻梦深游历程
(一)一词一句真情溢
贾平凹先生行文中紧扣“风筝”这一主要角色来描写孩童心情的变化。
贾平凹先生开篇就点名“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那“最大的快乐”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显然句子已经很明了地告诉我们“没有”,做风筝,放风筝就是最快乐的。做风筝的快乐何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憧憬”一词也许正是道出了这些孩子的快乐所在。做风筝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简单,那么随心所欲,随手拔几根细苇,找几张纸就可以做出一只让一群孩子疯癫痴狂的风筝。那份随心所欲还流露在风筝的样式上:做一个蝴蝶样的吧?为何不做小猫、小狗?蝴蝶往往是美丽的化身,多彩的身姿加上灵动的身材,能够使她飘于蓝天之上。集美丽与翩然起舞于一身的蝴蝶此时最能代表孩子内心的向往,他们带着飞向蓝天的憧憬和希望制作着属于自己的风筝,并把它命名为“幸福鸟”。这是对幸福的追寻和渴望,希望这“幸福鸟”可以带给自己快乐、幸福、幸运……此时自己已是“幸福鸟”,“幸福鸟”已是自己,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风筝上,也就是将自己的梦想寄予在这风筝之上,希望这风筝能够带着梦想飞向远方,飞向成功……
(二)一紧一松希翼飞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这段文字描写的正是孩童们在乡间田野放风筝的场景,那一托一牵正是蓄势待发的状态,那一紧一松寄予风筝飞翔的力量,那一跑一喊泄露的是风筝翱翔的快感。这些看似寻常的细微动作,流露出孩子们无尽的欢乐。风筝在空中飞翔的状态也让孩子们的憧憬有了实现的天堂,“风筝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风筝顺利起飞,带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凌空而起。“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这风筝带给孩子实现梦想的力量。从身旁大人的羡慕和赞许中,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这风筝似乎还嫌飞得不够高远,它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云彩上了。望着渐渐变小的风筝,孩子们离梦想、离憧憬似乎更近了一步。
(三)一落一寻心绪牵
正当大伙儿洋洋得意之时,风筝被风吹走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这一幕来得是那么突然,它的出现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看它飞走,任凭我们如何千呼万唤,它终究走了。这千呼万唤涵盖了多少孩子的不舍、期待、失望……一个词足以还原当时的场景,顺着风筝消失的方向追赶,在田野间疾速奔跑,尝试着能够往上跳跃够着风筝……此时的孩子们多希望吹来一阵风将风筝送回来,亦或是自己长上飞毛腿或者能够一个跟斗翻他十万八千里,追赶上即将消失的风筝。可这些终究是徒劳的,风筝还是没了踪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所有人都哭了,我们费尽心思找寻它的踪迹,可是连影子都没瞧见。此时那个深沉的大木轮给了我们希望,我们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偶然的发现,多么惊奇,多么兴奋。又有了希望,有了动力,有了寄托。此时的快乐,是因为还有希望。 心若在,梦就在……
希翼飞 寻梦回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充分的浸润式的朗读中,能够沉入文本,感受到风筝带给大家的快乐。
2.在重点词句的朗读和体悟中,感受“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情感变化,进而感受“幸福鸟”的内涵所在。
教学设计:
一、谈话,重温快乐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贾平凹爷爷的童年,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记忆中的那只风筝。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怎样的风筝?
(什么也不像,“幸福鸟”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2.就是这样的风筝在他们看来:(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二、朗读,体会快乐
让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们一起去放飞“幸福鸟”,一起感受放风筝带来的快乐。
1.请你自由读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找一找作者描写风筝飞翔给作者带来快乐的句子,圈一圈最能让你体会到快乐的词语。
预设一: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A.哪里让你感受到快乐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
B.仅仅是风筝高过树梢了吗?(还有孩子们的憧憬和希望)
C.谁想放飞这只“幸福鸟”?(指名读)(评价:这只风筝慢慢地飞上去了,我们似乎看到那个牵着线使劲奔跑的身影了。通过你的朗读,我们看到那个托着风筝的孩子期盼的眼神了)
D.想不想一起放飞这只“幸福鸟”?(生齐读)
这只幸福鸟的起飞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E.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课文,走进放飞“幸福鸟”的现场。同桌合作读一读,可以按照自己的合作方式来读。
出示:一个人用手( ),另一个人( ),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 ),风筝就( ),渐渐( )。
哪对同桌愿意一起放飞这只风筝?
点评:括号中这些词语仿佛已经扎入你的心了。还有愿意来试试的吗?
点评:我看到了,看到了两个孩子在田野间放飞的幸福鸟轻盈起舞了。
一起来吧。(齐读)
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凌空飞起)
这凌空飞起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憧憬、希望、快乐)
他就是一只朝幸福起航的“幸福鸟”。
还有其他描写风筝飞翔的语句吗?
预设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A.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风筝?(翩翩飞舞)“翩”字由哪两个字组成?你能通过字形来理解意思吗?(通过组字呈现“翩”字:扁扁的羽毛在风的吹动下飞舞着)
B.风筝凌空飞起,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让学生接读(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
C.如果你就在那片田野中,望着翩翩飞舞的风筝你会喊什么?(生回答略。)
评价:这是你的呼喊。
你的声音久久回荡在空中,相信“幸福鸟”一定听见了。
D.孩子们,让我们仰天快活地喊叫——
E.这翩翩飞舞的风筝,这快活的喊叫声,惹得旁人羡慕万分,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F.怀揣着快活、自豪走进文字,一起读(齐读)
G.这翩翩飞舞着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快活、憧憬、希望、幸福、自豪……)
它们和风筝一起在风中舞蹈。
还有其他句子一起分享吗?
预设3: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A.这呼喊、奔跑、嬉笑有停止吗?一直从 到 ,他们有想停下来吗?
为什么?(风筝越飞越高)板书:高得似乎飞到云彩上停歇着,甚至比云彩还高。
B.幸福鸟带着——扶摇直上,怎叫人不快活。(你读,你读,一起来)
2.以上的三个句子正是描写风筝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我们一起走进去,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借力越飞越高。
(男生读第一个句子,女生读第二个句子,齐读第三个句子)
三、对比,触碰内心
1.过渡:可是,意外说来就来!(配上低沉的哀乐,老师读第四段的3、4句。)
关键词语变成红色字体——“断了、飞走了、没了踪影”
2.师:此时此刻,你想说——(预设:孩子们的快乐断了,憧憬断了,希望也断了)
3.师:我们的心也随着风筝从高高的云端掉下来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说说你此刻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字体变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谁能说说对这两个成语的理解?
大惊失色——师评:这感觉可难受了!
千呼万唤——师问:孩子们又会呼唤什么?你来试试。(指导学生表演好“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
师:孩子们,此刻他们想唤回什么?(预设:风筝、快乐、自豪)可唤得回来吗?(不)从飞在云端,到断了线,多大的感情变化啊!谁来体验下这一落千丈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过渡:任凭他们千般呼喊,万般呼唤,却唤不回断线的风筝。带给我们快乐、憧憬、向往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此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预设:找风筝!找回那份快乐,找回那份自豪)
四、续写,体会内涵
师:我们一起把风筝、快乐、自豪找回来吧!(出示语段,齐读)
师:找着了吗?(没有)
师:这可一定要找回来啊!你们仔细找了吗?
生:在田野里找了半个下午……
师:会不会还有地方没去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快去!风筝没准就在那儿!
课件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生齐读)
师:最后,你们找着风筝了吗?课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请你想象一下结果,要把你们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如能用上今天学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学生写话练习,交流片段练习)
师: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它牵动着你我的心,牵动着你我的快乐与忧伤,它就是我们孩时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位朋友的名字(读课题)!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