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个体的发展成长都离不开其生活的环境,这个生长环境具有较明显的暗示功能,尤其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本文中,笔者就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户外活动环境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户外环境实践的合理措施,以期有助于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
良好的环境是成长过程中的先驱与引路人,可以潜移默化地指导幼儿,使幼儿可以跟随环境,协调、自觉地进行玩耍等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指出:“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下,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幼儿发展自然规律出发,以“幼儿成长离不开活动”为原则,积极构建幼儿喜欢的且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环境,在适合的环境中与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给予儿童充分的发展空间,进而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挖掘儿童在多个方面的潜能。
在幼儿园教学中,户外体育活动是一种常见的锻炼方式,通常情况下,园方会在幼儿园内设置多种活动区域,以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创建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对于幼儿提高游戏兴趣,提高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都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使幼儿自主地投入到户外活动中来。由此观之,构建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对幼儿成长的意义重大。然而,在创设环境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对幼儿户外活动重要性的认知。在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并有了新的发现。
一、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与活动内容缺乏关联性
环境可以指导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又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可以指导幼儿的行为健康,促使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有时会随意做事,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若在材料布置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意见建议采纳较少,不顾及孩子的思想,不考虑活动设施与儿童的年龄段是否相符,则往往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区域设置不合理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依据儿童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找到符合儿童多方面需要的合适环境,可以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在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则会使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出现干扰情况,甚至不利于正常活动的进行。许多教师在构建户外活动环节的时候,并不能做到对区域、空间、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所以户外活动有时无法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多数区域提供的活动材料比较缺乏而单一,不能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也约束了儿童选择的自由。同时,户外活动缺乏新意,其形式、内容多方面陈旧,多为技能运动训练,久而久之,则会使儿童失去兴趣。
二、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为幼儿打造绿色的户外运动环境
1.建设“绿色体育通道。”在园内,每一块场地都可以加以利用,成为孩子娱乐活动的好地方。例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操场边上与树下的阴影区内,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为幼儿能力的提高留下发展空间,使其可以得到科学锻炼。笔者在幼儿园中的树下角落和一些墙角处,开设了绿色体育通道,使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拓展到幼儿园中的各个地方。同时,在多个地方设置了环保的绿色运动器械,例如废旧轮胎、铁丝秋千床等,这些器械还具有灵活性与创意性,深受儿童喜爱。当然,这些器械的原材料大多是常见的木头、麻绳等物,对孩子来说比较安全无害。诚然,儿童对活动器械的兴趣比较强烈,尤其是刺激力强的东西,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此,为儿童尽可能多地提供具有挑战性和灵活性的体育器械,可以避免限制幼儿活动区域和空间。而从市场上对体育器械进行购买,远远不能充分满足儿童对动作与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这一点上,自制的体育器材则弥补了不足。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做出需要的同样也是想要的活动设施,可以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例如,为了综合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笔者设置了多功能攀爬架子,可以使幼儿享受不一样的攀爬方式,开拓新的别样的视角,保持幼儿对活动与锻炼的热情与兴趣。由于自制体育活动器材的玩法比较新颖,包含了七种以上的娱乐攀爬方式,既能提高儿童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儿童的平衡感和灵活性,一举多得。
2.设置“活动休闲区域”。在《3-6歲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制造一个良好的温暖的环境,使儿童感受到心灵上的愉悦,进而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空间。在注重儿童体育活动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释放与表达情绪的过程,并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可依靠的环境,进行劳逸结合,运动与休息的合一。只有密切关注每个幼儿个体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活动服务,使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为儿童提供一个休息的区域,可以使儿童有一个缓解情绪的空间,这同样是提高儿童能力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缓解儿童在互动之间产生的问题,缓解儿童之间的矛盾,给予他们一个思考的区域。同时,也可以在户外休息区之内,设置运动休闲区,例如,沙区旁边建立木凳,篮球场旁边建立休息区。
(二)凸显主体地位,营造心理环境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幼儿作为活动主体而存在,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活动场地与器械的权利,同样还有自由选择活动形式的权利。通过户外体育活动,教师应当将平等、尊重、友好等理念传递给小朋友们,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提高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是神采奕奕的,要为幼儿展示精神饱满的形象,成为幼儿在成长中的好朋友,进而对幼儿的心灵环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通过交流沟通,带领幼儿进行学习与游戏活动。在形式上,教师务必给予幼儿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这种评价,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微笑或拥抱的方式,来促使儿童加强对自我的肯定,树立自信心。 2.通过多种材料激发儿童的兴趣。由于幼儿在年龄、家庭、性格、成长环境等多方面不同,所以他们在动手能力与爱好兴趣方面也有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多多观察,依据每个儿童自身的特点,为不同孩子准备不一样的活动材料。同时还应该引导孩子自主制作玩具,創作新式游戏,进而提高幼儿的活动与动手能力,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
(三)让幼儿亲近自然
著名学者理查德·洛夫提出一个理论,即“自然缺失症”。这个症状,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儿童与大自然脱节的状况。由于当代儿童的出生伴随着电子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同时还受到学校课程的压迫,因此,儿童与自然越来越陌生。有调查显示,5-8岁的儿童,大多将自我归属定在大自然,同大自然有着亲近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培养幼儿贴近自然的感受。
(四)为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乐园
《指南》中指出为了满足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幼儿园可以为其创设一个游戏的环境,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幼儿有自由选择活动方式和活动器材的权利,可以同身边的小朋友共同游戏玩耍。在户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展开儿童之间的互动活动,实现幼儿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进而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体魄,更是为其提供了一个进行娱乐活动的机会,促使儿童更好地参与到集体中来,减少儿童的孤独感。只有对幼儿的交友活动给予肯定,才能使幼儿能够大胆地接受自己,接受他人。在幼儿园内部设置游戏场所,例如跷跷板、彩虹伞等,必须多人合作才能进行,一方面可以促使儿童享受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鼓励儿童进行谦让,并且使儿童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自我。如此,为儿童在社会性的发展方面,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五)将幼儿置于户外美育环境的艺术氛围中
《指南》中指出出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利用校园提供的活动条件。在与同龄人的游戏活动中,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享受美,从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务必指导儿童,尝试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还要学会创造独特的美。所以,幼儿园设置户外运动环境时,务必要使环境符合儿童的心理,让设计与儿童的审美标准紧密相连,尽量满足儿童对美的需要。
通过对审美教育理念的梳理,我们可以知道,艺术教育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审美教育。在美术欣赏方面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回归本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自身,让儿童在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中,活学活用,进而了解本土历史文化,感悟历史的魅力,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例如,在设计户外活动区域的时候,可以对旧围墙加以改造,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陶泥作品铺设在围墙上,以此形成一种纪念,使孩子在纪念性的事件中提高审美情趣。同时,还要运用色彩、形态等多种方式,满足儿童心灵深处的实际需要,并且将儿童的需要传递给他们的父母。父母和其他的观众在审视、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可以感悟到孩子在创作时候的奇妙感受,并对其进行评价。当儿童感受到观众的认可与称赞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将成就感转化为喜悦与欢快。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加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创设,不但可以增强儿童的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儿童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性,更加激发儿童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了儿童的体质。但是创设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是一个不能急于求成的过程。我们要继续秉持“以孩子为根本”的最初理念,在构建良好游戏环节中,使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要始终以孩子为核心,关注一草一木,以及每一个幼小的儿童,呵护每一朵含苞花朵,让他们自由地绽放。
参考文献:
[1]段春梅.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何成文.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汪超.幼儿园体育材料设计与运用150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
良好的环境是成长过程中的先驱与引路人,可以潜移默化地指导幼儿,使幼儿可以跟随环境,协调、自觉地进行玩耍等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指出:“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下,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幼儿发展自然规律出发,以“幼儿成长离不开活动”为原则,积极构建幼儿喜欢的且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环境,在适合的环境中与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给予儿童充分的发展空间,进而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挖掘儿童在多个方面的潜能。
在幼儿园教学中,户外体育活动是一种常见的锻炼方式,通常情况下,园方会在幼儿园内设置多种活动区域,以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创建了良好的活动环境,对于幼儿提高游戏兴趣,提高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都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使幼儿自主地投入到户外活动中来。由此观之,构建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对幼儿成长的意义重大。然而,在创设环境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对幼儿户外活动重要性的认知。在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并有了新的发现。
一、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与活动内容缺乏关联性
环境可以指导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又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可以指导幼儿的行为健康,促使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有时会随意做事,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若在材料布置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意见建议采纳较少,不顾及孩子的思想,不考虑活动设施与儿童的年龄段是否相符,则往往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区域设置不合理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依据儿童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找到符合儿童多方面需要的合适环境,可以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在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则会使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出现干扰情况,甚至不利于正常活动的进行。许多教师在构建户外活动环节的时候,并不能做到对区域、空间、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所以户外活动有时无法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多数区域提供的活动材料比较缺乏而单一,不能满足儿童的游戏需要,也约束了儿童选择的自由。同时,户外活动缺乏新意,其形式、内容多方面陈旧,多为技能运动训练,久而久之,则会使儿童失去兴趣。
二、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为幼儿打造绿色的户外运动环境
1.建设“绿色体育通道。”在园内,每一块场地都可以加以利用,成为孩子娱乐活动的好地方。例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操场边上与树下的阴影区内,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为幼儿能力的提高留下发展空间,使其可以得到科学锻炼。笔者在幼儿园中的树下角落和一些墙角处,开设了绿色体育通道,使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拓展到幼儿园中的各个地方。同时,在多个地方设置了环保的绿色运动器械,例如废旧轮胎、铁丝秋千床等,这些器械还具有灵活性与创意性,深受儿童喜爱。当然,这些器械的原材料大多是常见的木头、麻绳等物,对孩子来说比较安全无害。诚然,儿童对活动器械的兴趣比较强烈,尤其是刺激力强的东西,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此,为儿童尽可能多地提供具有挑战性和灵活性的体育器械,可以避免限制幼儿活动区域和空间。而从市场上对体育器械进行购买,远远不能充分满足儿童对动作与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这一点上,自制的体育器材则弥补了不足。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做出需要的同样也是想要的活动设施,可以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例如,为了综合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笔者设置了多功能攀爬架子,可以使幼儿享受不一样的攀爬方式,开拓新的别样的视角,保持幼儿对活动与锻炼的热情与兴趣。由于自制体育活动器材的玩法比较新颖,包含了七种以上的娱乐攀爬方式,既能提高儿童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儿童的平衡感和灵活性,一举多得。
2.设置“活动休闲区域”。在《3-6歲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制造一个良好的温暖的环境,使儿童感受到心灵上的愉悦,进而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空间。在注重儿童体育活动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释放与表达情绪的过程,并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可依靠的环境,进行劳逸结合,运动与休息的合一。只有密切关注每个幼儿个体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活动服务,使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为儿童提供一个休息的区域,可以使儿童有一个缓解情绪的空间,这同样是提高儿童能力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缓解儿童在互动之间产生的问题,缓解儿童之间的矛盾,给予他们一个思考的区域。同时,也可以在户外休息区之内,设置运动休闲区,例如,沙区旁边建立木凳,篮球场旁边建立休息区。
(二)凸显主体地位,营造心理环境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幼儿作为活动主体而存在,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活动场地与器械的权利,同样还有自由选择活动形式的权利。通过户外体育活动,教师应当将平等、尊重、友好等理念传递给小朋友们,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提高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是神采奕奕的,要为幼儿展示精神饱满的形象,成为幼儿在成长中的好朋友,进而对幼儿的心灵环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通过交流沟通,带领幼儿进行学习与游戏活动。在形式上,教师务必给予幼儿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这种评价,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微笑或拥抱的方式,来促使儿童加强对自我的肯定,树立自信心。 2.通过多种材料激发儿童的兴趣。由于幼儿在年龄、家庭、性格、成长环境等多方面不同,所以他们在动手能力与爱好兴趣方面也有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多多观察,依据每个儿童自身的特点,为不同孩子准备不一样的活动材料。同时还应该引导孩子自主制作玩具,創作新式游戏,进而提高幼儿的活动与动手能力,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
(三)让幼儿亲近自然
著名学者理查德·洛夫提出一个理论,即“自然缺失症”。这个症状,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儿童与大自然脱节的状况。由于当代儿童的出生伴随着电子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同时还受到学校课程的压迫,因此,儿童与自然越来越陌生。有调查显示,5-8岁的儿童,大多将自我归属定在大自然,同大自然有着亲近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培养幼儿贴近自然的感受。
(四)为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乐园
《指南》中指出为了满足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幼儿园可以为其创设一个游戏的环境,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幼儿有自由选择活动方式和活动器材的权利,可以同身边的小朋友共同游戏玩耍。在户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展开儿童之间的互动活动,实现幼儿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进而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体魄,更是为其提供了一个进行娱乐活动的机会,促使儿童更好地参与到集体中来,减少儿童的孤独感。只有对幼儿的交友活动给予肯定,才能使幼儿能够大胆地接受自己,接受他人。在幼儿园内部设置游戏场所,例如跷跷板、彩虹伞等,必须多人合作才能进行,一方面可以促使儿童享受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鼓励儿童进行谦让,并且使儿童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自我。如此,为儿童在社会性的发展方面,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五)将幼儿置于户外美育环境的艺术氛围中
《指南》中指出出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利用校园提供的活动条件。在与同龄人的游戏活动中,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享受美,从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务必指导儿童,尝试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还要学会创造独特的美。所以,幼儿园设置户外运动环境时,务必要使环境符合儿童的心理,让设计与儿童的审美标准紧密相连,尽量满足儿童对美的需要。
通过对审美教育理念的梳理,我们可以知道,艺术教育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审美教育。在美术欣赏方面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回归本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自身,让儿童在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中,活学活用,进而了解本土历史文化,感悟历史的魅力,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例如,在设计户外活动区域的时候,可以对旧围墙加以改造,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陶泥作品铺设在围墙上,以此形成一种纪念,使孩子在纪念性的事件中提高审美情趣。同时,还要运用色彩、形态等多种方式,满足儿童心灵深处的实际需要,并且将儿童的需要传递给他们的父母。父母和其他的观众在审视、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可以感悟到孩子在创作时候的奇妙感受,并对其进行评价。当儿童感受到观众的认可与称赞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将成就感转化为喜悦与欢快。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加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创设,不但可以增强儿童的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儿童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性,更加激发儿童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了儿童的体质。但是创设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是一个不能急于求成的过程。我们要继续秉持“以孩子为根本”的最初理念,在构建良好游戏环节中,使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要始终以孩子为核心,关注一草一木,以及每一个幼小的儿童,呵护每一朵含苞花朵,让他们自由地绽放。
参考文献:
[1]段春梅.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何成文.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汪超.幼儿园体育材料设计与运用150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