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先秦多见以韵句、对偶等形式呈现的规诫之言,可视之为宽泛意义上的格言体.出土格言文本在语言修辞上更具时代本真,对比相关传世格言文本,可发现早期格言的文体特色.上博简《性情论》《弟子问》《君子为礼》等文献所保留的散见格言,具有化他言为己言、重视时贤之言、剪裁浓缩而成、模仿创作等特点,部分格言脱胎于语录体;而以"闻之曰"为称引标识的《从政》《凡物流形》等篇则是具有原创意识的格言汇论,以"用曰"为标识的《用曰》篇是一种格言体式的说理文,二者兼具结集类格言与论说文的特点.上古"尚贤""重言"思想影响了格言的产生,子
【机 构】
: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古文字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15AZW004)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多见以韵句、对偶等形式呈现的规诫之言,可视之为宽泛意义上的格言体.出土格言文本在语言修辞上更具时代本真,对比相关传世格言文本,可发现早期格言的文体特色.上博简《性情论》《弟子问》《君子为礼》等文献所保留的散见格言,具有化他言为己言、重视时贤之言、剪裁浓缩而成、模仿创作等特点,部分格言脱胎于语录体;而以"闻之曰"为称引标识的《从政》《凡物流形》等篇则是具有原创意识的格言汇论,以"用曰"为标识的《用曰》篇是一种格言体式的说理文,二者兼具结集类格言与论说文的特点.上古"尚贤""重言"思想影响了格言的产生,子书的兴盛则催化了格言成熟.
其他文献
荷兰学派的道德物化理论旨在将价值嵌入物的设计中,进而通过物的流行来实现道德教化与传播.道德物化的批评者认为该理论会导致三个问题:第一,一旦道德通过物来实现,人的道德主体地位将受到根本挑战,其尊严将受到侵犯;第二,如果人的道德抉择完全外包给物,人的行为将自然地符合却非出自义务的要求,道德将被取消;第三,道德物化给予工程师过度赋权,终会引发技治主义担忧.这三个挑战实际上是因为不能充分理解道德物化的理论情境所致.荷兰学派的道德物化观点有其特别的理论情境,只有在哲学史中理解这一情境才能充分把握它的内涵.
理由与价值是当代元伦理学规范性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关于两者何为优先的"游叙弗伦难题"一直是不同理论立场争论的焦点.尽管对理由概念的重视和发挥,使得研究道德规范性的理论逻辑进一步从"类法"道德的规范性权威逻辑转变为"实践"道德的规范性理由逻辑,道德判断不再来自道德权威的判决,而是来自实践主体的道德理由,但这个转型仍需面对规范性来源的伦理分歧问题.实际上,这反映了当代元伦理学所面临的困境,即悬空的理论预设与实践的不彻底性.因此,对于"游叙弗伦难题"的破解有必要引入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尤其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现代技术与社会伦理尖锐对立冲突的外部表现,遮掩了人与技术的内在本质统一.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人在技术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明.技术伦理规范不能寄望于科学推理或者先验假定,技术伦理批判只能立足于人与技术共生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新的技术发明、应用应持一种审慎态度,在技术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给新技术的伦理评价留有更为充裕的时间、空间省思.技术伦理研究不但要坚守"伦理信念",也要打开"技术黑箱".伦理学者要与技术专家交流合作,促进技术伦理研究"外在进路"与"内在进路"的协调共进.
本文运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借鉴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货币框架,构建"生产性部门—金融部门"两部门结构模型,分析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中国金融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化以金融资本实际回报率为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适度的金融化可以促进资本循环周转,提高经济增长效率;过度的金融化最终将产生消费信贷挤压效应和金融虚拟化挤压效应,削弱资本的循环周转,降低经济增长效率.就中国经验而言,2008年以前,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化提升了经济增长效率;但自2008年以来,过度金融
新时代民营经济刑事法制保护的政策目标,就是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刑事法治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同等的刑事法制保护.实现这一目标,应完善相应的刑事法律制度和机制.在完善刑事法制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既有的体制和制度上的约束性条件,进而在预防、刑事追究和救助三个方面补足法律制度和机制上的短板.民营经济保护刑事法制的完善,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能够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北宋初期指太祖、太宗二朝,这一阶段之科举制度处于沿袭与变革时期.太祖朝大致处于沿袭阶段,几乎每年都举行贡举试,进士录取名额极少.太祖针对唐五代科举制度之弊病,不断有所
钟表时间取代自然时间,是工业社会组织机制的标尺,工业时期的组织管理主张一种刚性的时间规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固定的、可以被物理分割的系统,网络时代的组织时间观是抹除了物理边界和个人与工作时间界限的"当下时间".时间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速度和即时反应能力成为组织生存的关键,不断涌现的信息将时间碎片化,成为一连串的当下.然而,新的组织时间观对速度和同时性的膜拜对组织管理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组织长期规划的消失、组织成员自我意识的消解、组织成员过度的
虽然柏克经常被视为现代政党政治观念的奠基人,但关于柏克政党理论究竟有多少新意的问题,西方学术界一直有重大争议,一般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柏克是否在为一个政党政府体制辩护?第二,柏克政党理论与博林布鲁克的政党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梳理相关学术争论可以发现,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很大程度上与其奉行的方法论有关.在柏克政党理论的新意问题上,可以总结出四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论,分别是辉格史观、施特劳斯学派的字里行间阅读法、政治语境主义和智识语境主义.在研究有关政治思想史问题时,应该加强方法论自觉的意识.
香港回归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浓厚中国政治文化底蕴,同时又体现了主权、和平、包容与开放精神的国家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制度创新,而且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赋予人类文明的当代价值体系以中国经验与智慧,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尽管"一国两制"在实践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但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制度创新,"一国两制"将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构建中国传播学话语体系须补足重启传统的努力,为古今中西"十字路口"的对话、创造提供历史向度的思想资源.离开对传统的亲近、理解、同情和批判,实难完整理解现实、平衡观照中西,亦难开启有生机的未来.因言说与治乱兴亡关联切近,言说与秩序的关系成为中国历代普遍关切的思想史基源问题.从基源问题出发,中国传播思想史形成了有关言说与天人秩序、政权与民众关系、人际与社会交往,以及言说与个体存在诸领域的丰厚观念遗产,并体现出秩序优先、价值共识优先、关系调适优先、和合创生优先等思想特质.为创造性转化传统思想,应重构传播思想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