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辨析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m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设计服务 人民主体 人民视角 实事求是 为人民服务
  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并战略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1]“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初心,是现实生活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道路和方法,党员干部要着力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在工作中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决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指导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的基础,因此,正确辨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充分认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尤显重要。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要义分析框架(图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核心指出了为人服务的主体是人民,回答了“为人民服务”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意义和方法层面推进了“为人民服务”的创新;其内容明确了为人民服务是服务于人民的真实需求,回答了“为人民服务”做什么的问题;其方法强调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实践观,回答了“为人民服务”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其标准建构了“人民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回答了“为人民服务”服务效度的问题。以上四个要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素形成生态闭环。本文将围绕此框架展开论述。
  一、坚持“人民主体”,服务于人民利益的价值主张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了“人民至上”思想。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中的“人”,其本质并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人民主体”。执政为人民,是为了人民利益,是真实的,并非抽象的。“人民主体”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应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智慧创造社会价值;其二,人民是服务的客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客体性为基础的主客体统一理论,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要站在人民的主体地位上,解决人民的真实需求。假设,为人民服务的 “客体”是人民,我们思考并付诸行动的视角是“我要为人民做什么”,有时候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奏效,也不一定能真正解决人民的问题。只有将人民从“客体”变为“主体”,站在人民的视角才能理解人民的真实需求,针对“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发挥价值。这种在其自身存在结构中决定了主体的“他性”,即互为主体的思维方式,哲学上称之为“主体间性”。西方黑格尔范式的思想、方法论的发展基本服从于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而界定。当下,我们面临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要求,更需要调和缓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由主客体关系失衡导致的部分不可调和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关键是在“服务”和“服务对象”的主客体关系中找到一种平衡,也是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环境下,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主体间性理论要求突破主客体的单一、线性局限,形成 “服务行为”和“服务对象”相互制约的机制,更大程度上避免服务行为一贯的自以为是,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服务效度。
  以全国各地十字路口交通规划设计为例:如果仅仅满足于“做了”规划,交通高峰期形成拥堵的几率就高;反之,以人民快速、安全通过路口的需求为中心的设计方案就能够提供良好的运行秩序。管理部门是否真正从“人民”立场去处理问题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不同设计方案背后折射的是由不同约束机制引导而形成的交通文化。
  总之,服务人民,是服务于人民利益,只有坚持“人民主体”才能执政为民。习总书记认为“保证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共产党员如果把为人民服务停留在表面,就会逐渐失去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二、为人民的真实需求服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
  在设计领域,维克多·马格林[3]从政治学的角度讨论“设计与人性本质”的关系。对设计的精神性探讨是当下设计发展的关键点,它能够激起设计师对于“人性真实需求”的关注并帮助设计师洞察和发现设计的深度价值,设计才能够发挥对人类文明构建的平台作用。围绕“人性真实需求”构建精神信仰和实际行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可以变成一种改变人类行为的叙事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正确方向,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人民作为“人”的深度与价值,聚焦为人服务,进而为增进人类生命价值的质量而贡献应有的力量。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关键突破口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内容有关,即做什么?是突破基于精神层面的理论而进行的实践。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4]以北京市自2020年5月1号开始倡导的垃圾分类为例。有些社区直接让党员或者志愿者在社区垃圾桶前值守。这种本是出自于善意的工作方式不仅没有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反而变成一种“拍值班照”的作秀行为,引发民众反感。实施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方式中形成一致的环境观。人们现在抵触垃圾分类的根本原因,一是室内装垃圾的桶和袋子使用不便:表现在收纳、整理、运送各个方面;二是社区垃圾公共存储不便:包括公共垃圾桶的开启方式、存储及运送方式。北京市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是践行习总书记“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5],仅靠政策引导、社区宣传、志愿者服务是“治标”,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治本”。古语讲 “器以载道”,“道”是价值、是合乎生活方式的价值观。以此例而言,只要设计出让老百姓安全、合理、快捷、方便承载垃圾的器具产品,就可以引导人们养成垃圾正确分类的生活习惯。
  显然,有效施政建立于为人民的真实需求服务上。反之,则会失去民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主体是推动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人类的解放,连人民的真实需求都判断不了,哪里來的为人民服务的自信,又哪里来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自信!
  三、实事求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变革的实质是科学的实践观。实事求是在认识事物规律、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是指导实际工作的根本方法。毛泽东指出“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就要认识和探求人民的真实情况。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真抓、实干,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由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施政必须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探索如何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路径。认识方法、认识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和演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分为五级模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按照层级,越高阶的需求其需求度越弱。人的需求是从低阶的基本需求开始满足,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高阶需求也不会出现。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当下面对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基本需求满足不了的情况下、高一级的需求不会出现的规律和逻辑。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洗衣设计举例。设计一款洗衣机产品,首先要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即洗干净衣服;其次是延伸的需求——又快又节能地洗干净衣服;最后才是创造差异化的需求——带来惊喜。然而,直到今天,无论波轮洗衣机在市场上更新了多少代产品、申请了多少专利,电机驱动波轮带动水流洗涤的技术原理一直没有改变,一如既往的磨损衣物且洗净比低。基本需求未解决,像洗羊绒、洗丝绸、洗鞋子等等各种各样的以营销为目的的功能层出不穷。显然,这些叠加的功能仍停留在解决基本需求层面,并没有任何突破。就是这样的一些企业以及这样的一些产品,我们的政府却在表彰他们,仅仅是因为他们对经济的拉动,企业也坦然接受或者裹挟政府以获得政策上的优惠。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也导致政策越出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供给侧矛盾却越来越凸显。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实事求,务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避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供给出现,才能解决人民的切实需求利益,才能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人民满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的评价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结局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是对人民负责,其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因此,人民的满意度是评价为人民服务效度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8]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意度是检验服务的标准。绝不能因为困难而敷衍,绝不能因为阻碍而退缩,才能成为“时代的先锋、民族脊梁”。上文提到的社区基层党组织安排党员、志愿者为老百姓分拣垃圾的案例,深层次讲,这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姑且不论有的党员纯粹是去站岗拍照后发给单位备案。从结果导向看,这一方式并不能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人民也不会满意。长此以往,如何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习总书记认为“保证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9]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士时的讲话中引用南宋朱熹的话:“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更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10]。解决垃圾分类不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建设绿色社区是十九大提及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抓实干,才能在工作中创新求真,才能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的问题,才能让人民满意,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结语
  为人民服务,为国尽责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指引,它蕴含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目的、路径和标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就应该有这个时代的担当,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设计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设计服務既要国家战略,也要服务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设计更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设计为人民服务。
其他文献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陈旧化、学情分析经验化、学习资源单一化、知识呈现教条化、教学实施统一化”等问题,围绕“高中物理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从“精准学情、优化手段、个性教学”三个维度,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建构了教育技术支持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范式。
新教材基于科学探究的“三重意义”理念,人教版对“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节进行重新编排及内容重组,在实验探究的思想和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操作、激发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和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及隐性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教育等等诸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席涛,设计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设计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博士站研究员;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工信部工业设计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级课题评审专家;上海市省级课题评审委员;上海市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UPX用户研究文集主编、核心期刊《包装工程》《设计艺术研究
李霞,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术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工业工程设计》期刊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文化创意》杂志外审专家,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专委会委员。201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U)设计学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