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季節,鲜果飘香。9月上旬,安仁镇小荀村(又名红星村),大面积种植的冬枣陆续进入成熟上市期,鲜嫩欲滴、香甜爽口的冬枣,吸引了来自广州、上海、温洲、杭州、山东、东北、湖北等四面八方的30多位客商,纷至沓来,扎点收购,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田间枣农按照客商收购标准忙碌地采摘着用自己辛勤汗水浇灌的胜利果实。今年全村冬枣平均667平方米产量在1000千克,平均售价在6.0~8.0元,千克,667平方米收入达8000多元,如此高的回报,枣农怎能不欢欣鼓舞,眉笑颜开。
安仁镇小荀村位于大荔县东北约15千米处,辖6个村民小组,385户,1600口人,耕地200公顷。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村民们大多以粮棉种植为主,一年到头虽然辛勤劳作,但生活依然不够富裕。1986年科技能人马绍兴开始引进种植梨枣,第3年667平方米收入5000多元,在梨枣高效益的拉动下,1992年以来全村梨枣面积迅速扩大,达到133.4公顷。2000年前后,将大面积的梨枣改接成沾化冬枣,次年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到2007年,全村已栽植改接冬枣146.7公顷,占全村枣面积的88%,该村已成为闻名全省的冬枣专业村。2007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被市引智办确定为“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成为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典型和样板,省、市领导和驻陕全国人大代表曾多次视察指导。2007年该村农业总产值达到1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60元,其中枣业产值1000万元,枣业人均收入2920元,分别占全村农业总产值80%和人均纯收入的72%以上,名列全镇经济发展之首。该村在发展冬枣产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
1 选准项目,科学定位
在1986年马绍兴试种梨枣获得成功后,该村便对枣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在反复听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认为:本村是枣业发展的理想区域,生产的梨枣、冬枣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甜度等都优于原产地,而且冬枣栽植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2000年经过村两委会多次研究,并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将发展冬枣产业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首选项目。
2 典型引路,幅射带动
由于冬枣对栽培技术要求高,刚开始栽植冬枣,群众疑虑重重:一是担心苗木价钱太贵(2000年当时每株10元),收不回投资:二是担心技术管理不到位,产量上不去:三是担心市场前景不好,不能致富。为了打消群众顾虑,村上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能人赴山东、河北等地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请专家论证等形式,动员村组干部和部分能人栽植冬枣。2000年3月,马德孝、马全胜、马绍兴等科技能人便率先栽植冬枣3.4公顷,在他们的精心作务下,2002年,这些冬枣树全部挂果,喜获丰收,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每千克冬枣卖16~20元的好价钱,当时667平方米收入在8000元以上,全部收回了建园投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示范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户的高效益在全村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村民们不再等待观望了,都纷纷在自家的土地上栽植或改接了冬枣。
3 多措并举,强化服务
随着全国果品市场准入制的实施,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管理和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进行冬枣有序销售,已成为该村红枣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为此于2005年秋季成立了大荔县果农协会小荀冬枣分会,2007年又改组成立了冬枣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20人),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协会和合作社的成立,在组织农民进行绿色标准化生产管理、促进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3.1 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人才
常年聘请山东、沾化县、陕西省果树所等科研院所红枣专家和县红枣局、果业局专家,在冬枣各个生产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施用农家肥和沼液、沼渣等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经过几年的学习、摸索和实践,如今的小荀人个个都是冬枣作务专家,人人都成了致富能手。他们在务好自家冬枣的同时,还外出承包土地栽植冬枣,并经常到周边乡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冬剪、嫁接等服务,带动了全县冬枣产业的整体发展。
3.2 引进示范新技术
2006年组织本村20名技术能人赴山东沾化学习冬枣大棚栽植技术,指导全县建立大棚冬枣13.4公顷,成熟期较露地提早15~20天,每500克售价10~15元,667平方米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2007年组织30户枣农示范防雹网项目,13公顷的防雹网(主要用于防秋淋)示范园,冬枣裂果率降低46.5%,商品率提高18.6%,每千克售价较对照田高出2元,平均667平方米增效1800元,冬枣大棚栽培和防雹网两项新技术,为全县冬枣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3.3 强化销售服务
一是小荀村冬枣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红星”冬枣商标,并与市级龙头企业——大荔县叶家果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进行冬枣市场开发和包装设计,打造绿色品牌,利用“叶佳”牌绿色食品标识,打进国内大中城市高端市场,提升了冬枣品位和知名度。二是合作社与县内10多家货运信息部,20多个果品经纪人和30多个外地客商建立牢固的业务关系,利用村冬枣信息服务站,在互联网上面向全国发布冬枣销售信息,使冬枣走出省外:三是积极为客商组织货源,协调客商、中介人和枣农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要求枣农绝不能摘青上市,倒了大荔冬枣、红星冬枣的牌子,严防各类坑商事件发生,让客商安心,让中介人和枣农放心,为全村冬枣销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冬枣销售期间,该村虽不是集市,却胜似集市,客商枣农齐聚该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由于合作社能够保证冬枣成熟上市,销售有序,客商比周边村多1/3,价格比周边高出1~2元/千克左右,售价在全县是最高的,价格也是比较稳定的。
4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冬枣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村上多方筹资70万元,衬砌渠道2千米,整修环村主干路5千米,巷道5千米,建设沼气池25口,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使得该村呈现出村外绿树环绕,风景宜人,村内道路平坦,环境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回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冬枣使村民脱贫致了富,是一村一品引领该村踏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现在村民们虽然富了,但是摆在该村面前的任务依然很多,如何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富裕文明?如何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如何使村民们继续增产又增收?成了该村下一步要继续奋斗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该村将再接再厉,加倍努力,持续做大做强冬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继续加大对冬枣产品的宣传和包装力度,重点是提高冬枣的贮藏、保鲜和运销能力,促使产业的升级发展:二是继续扎实做好大棚冬枣和防雹网的引导发展和绿色无公害标准推广工作,全力促进冬枣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迈进,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冬枣第一村”:三是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做到村庄规划整齐,柴草、农家肥、垃圾堆放有序,建成全县乃至全市“一村一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让更多的人了解小荀村,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小荀村,把小荀村建设得更加和谐、富裕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