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责任感与“反哺”之情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学生身上表现的是: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自然的造物之恩。……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光荣传统的民族是何等的“悲哀”与“不幸”!
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人文主义精神;(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对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活动:
(一)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二、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感社会之恩——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专题一:历史上的和谐之音
1.和谐思想——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①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②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③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西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世界近代:①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谐制度的基本主张。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③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2.和谐实践与社会改革——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如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明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社会生产。
如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专题二:社会的不和谐,让我们引以为戒。
1、中国古代上,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苛严和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4、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利因素,四对矛盾: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不仅阻碍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印度政局的重大变动。
5、中国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专题三:和谐世界——人类共同的目标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去认识、去感知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行动上去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想这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目的吧。
在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责任感与“反哺”之情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学生身上表现的是: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自然的造物之恩。……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光荣传统的民族是何等的“悲哀”与“不幸”!
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人文主义精神;(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对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活动:
(一)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二、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感社会之恩——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专题一:历史上的和谐之音
1.和谐思想——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①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②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③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西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世界近代:①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谐制度的基本主张。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③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2.和谐实践与社会改革——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如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明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社会生产。
如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专题二:社会的不和谐,让我们引以为戒。
1、中国古代上,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苛严和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4、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利因素,四对矛盾: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不仅阻碍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印度政局的重大变动。
5、中国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专题三:和谐世界——人类共同的目标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去认识、去感知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行动上去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想这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