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十年来,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中,仍存在问题:“一刀切”问题严重,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作业量过大,质量偏低,多机械性重复,少思维训练,应试教育色彩仍较浓厚等等。这样的作业练习,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养成。
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一、把“自主”设计在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渡。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作业的多样化和作业方式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着眼于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仿照“自助餐”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适宜的作业“套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供“补充餐”。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二、把“生活”设计在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用生活丰富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就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
语文作业要讲究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要听、说、读、写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在热热闹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妨也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三、把“成长”设计在作业中
假期作业,一个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假期是学生休息、调整的重要阶段,做作业是必要的。但由于假期里学生不再受老师的直接监控,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因此,布置假期作业,更要注意作业的个性化、趣味性和开放性。《新课标》倡导“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的听说读写更多地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以使他们更好地在活动中成长。和生活结合的假期作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比如,我要求学生在暑假等长假里有选择地做好以下“七个一”作业:
办一份报纸。要求自己负责命名、采编、撰稿、排版、美工、抄写(或打印)等工作。这项任务实际包括了写作、采访、版面设计、书写等多项语文作业,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取得进步。
访一位人物。要求采访一位自己敬佩或者其他想接触的人士,并写一份访谈记录。这项作业主要锻炼学生听、说和写的能力,并且采访对象——自己敬佩或者其他想接触的人士的人格魅力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对于涵养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读一部名著。名著由于篇幅较长,安排在假期阅读是最合适的。但对于经典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粗浅的表面,而应该细嚼慢咽,因此写一篇读书笔记是必要的。可以针对情节、人物、语言、表现手法、反映的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鉴赏。
做一样家务。要求介绍做的过程,实际就是练习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则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搞一项社区调查。《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这给我们把假期作业和社区调查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提供多种相关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如关注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吃穿住行、经济、健康、医疗等),调查居民用电情况(包括用电时段、主要用途等),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评一部影视作品。电影和电视不可避免地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部分。与其堵,不如疏。要求认真看一部电影或电视作品,就某一点(如剧情、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写一篇评论。这又把学生的“玩”和語文学习结合在了一起。
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当然不止以上这些,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的作业形式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
一、把“自主”设计在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渡。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作业的多样化和作业方式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着眼于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仿照“自助餐”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适宜的作业“套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供“补充餐”。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二、把“生活”设计在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用生活丰富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就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
语文作业要讲究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要听、说、读、写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在热热闹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妨也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三、把“成长”设计在作业中
假期作业,一个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假期是学生休息、调整的重要阶段,做作业是必要的。但由于假期里学生不再受老师的直接监控,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因此,布置假期作业,更要注意作业的个性化、趣味性和开放性。《新课标》倡导“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的听说读写更多地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以使他们更好地在活动中成长。和生活结合的假期作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比如,我要求学生在暑假等长假里有选择地做好以下“七个一”作业:
办一份报纸。要求自己负责命名、采编、撰稿、排版、美工、抄写(或打印)等工作。这项任务实际包括了写作、采访、版面设计、书写等多项语文作业,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取得进步。
访一位人物。要求采访一位自己敬佩或者其他想接触的人士,并写一份访谈记录。这项作业主要锻炼学生听、说和写的能力,并且采访对象——自己敬佩或者其他想接触的人士的人格魅力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对于涵养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读一部名著。名著由于篇幅较长,安排在假期阅读是最合适的。但对于经典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粗浅的表面,而应该细嚼慢咽,因此写一篇读书笔记是必要的。可以针对情节、人物、语言、表现手法、反映的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鉴赏。
做一样家务。要求介绍做的过程,实际就是练习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则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搞一项社区调查。《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这给我们把假期作业和社区调查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提供多种相关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如关注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吃穿住行、经济、健康、医疗等),调查居民用电情况(包括用电时段、主要用途等),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评一部影视作品。电影和电视不可避免地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部分。与其堵,不如疏。要求认真看一部电影或电视作品,就某一点(如剧情、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写一篇评论。这又把学生的“玩”和語文学习结合在了一起。
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当然不止以上这些,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的作业形式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