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菜店
雨点打在车窗上,
透明的线条落在了河里。
菜场里,有人打伞
有人甘愿淋湿了头发。
我还是走那条过道,
野菜摆满了两旁的铺面,
它们滴着水像刚从山里回来。
路过的次数多了,
即便是傣族地区的物产
我也能直呼其名:
西番莲、刺老苞、木姜子……
每种菜都有自己的容貌、气味,
还有各自的方言叫法。
我看看它们,默念它们的汉名,
我看看它们,想多多了解
和我平等的生命。
书、梁实秋及一位童年好友
我又到你家,离河不远,院子周围都是树,
砖瓦房门口是田野,高处是旱地,低处是水田。
你拖来把椅子,招呼我坐下,自己却站着,
脸皮发黄,满是虚汗,还显得浮肿。
病了,回来休养几天,也许一两年,你说
眼里流露一丝失去活气的光。
这么多年没见面,话不知从何说起
也不知该说哪些话。我看着你
像看自己的复制品:我们都是病人,
只是各自承受不好跟人提起的痛苦。
这样的安慰没有任何药效,
我自己都感到烦躁,连一句起码的安慰话
都不能说得圆满。曾经,你总是满脸的笑,
任何事都不能让你苦恼,总是邀我
去你家吃饭。也是在你家,我看到不少书,
也读了几本,梁实秋多爱他家的猫,
叫它们王子,甚至每年都写一篇散文。
更多书,我忘了,我们交往的细节夹在书里,
书在某个旮旯,直到哪天
清理那只隐形的橱柜又找到它们。
你不在场时,同学们隐约谈起
要同你保持距离,那时我不明白,
后来到如今,每到春天油菜花儿黄了,
我就想起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母亲,
尽管平时她多么好客,和任何女人并没有两样。
你仍然站在面前,一时间我们找不到话,
你脸上淌着汗,在湖南的夏天。
墙上挂钟咔嗒咔嗒响起,指针慢慢拨走了黄昏,
眼前一挂窗帘,缝隙里天色微白,
我躺在床上,反复琢磨梦见你的起因——
几天前,一位贵州书友寄来
一本台湾版书,我想起1949年过海的梁实秋,
想起在你家窗前我翻开的那本《雅舍菁华》。
在废墟中一栋老年公寓
夕阳从西边垂下扫把形的尾巴,
湖水弹起一簇簇金毛,这样
整个天空都灿烂起来。
三个人:摄影师,软件销售员,
还有诗人站在废墟里
从拆除门窗的空洞里向外张望。
一栋老年公寓剩下了外壳,
公寓招牌歪斜在二楼扶栏的墙上。
在余晖中,紧邻的公园里
一只摩天轮碾碎了这个傍晚,
从城市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
像巨人的战车车轮——
游乐,每个人都需要,
但老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
看呐,这栋公寓矮小、猥琐,
蜷曲在城市边缘的某个角落,
映衬着老人们佝偻的身影。
在几百里的湖边,那些老人消失
如同鲸群离开了一片海湾,
海湾恢复了远古的寂静与荒凉,
深海里那些鲸群发出的喉音
是老人们最漫长而又最绝望的沉默。
睡在路边
爸妈去田里干活,我在家
有时候玩累了,睡倒在公路边。
来来往往好多人,其中一个
停下来,支起单车站架,
从铺满鹅卵石的路面抱我
回屋,跨过门槛,把我放在床上——
我从不记得这件事,但是依稀记得
赤条条躺在路邊的样子。
如果没有妈说起这件事,我不会记得
有人从路边抱着熟睡的我回家。
在十几年的夜班生活里
回家路上,在商铺、银行的屋檐下
我常常看见一些流浪汉缩在
辨不出颜色的被筒里,有的已经睡熟,
有的摸摸索索找什么东西,也有人
在黑暗中抽烟,烟头一闪一闪。我不知道
可曾有人想要抱起他们送回他们的床,
如果抱起他们,他们家又在哪?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睡在路边的场景
又浮现于脑海,大不同于流浪汉的夜宿。
来 客
地砖凝聚着光,水珠跳脱树叶,
雨落了十几年,还有无数个十几年。
从远处走来一个人,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你。
太多打伞的人走过来,
太少打伞的人走过去,
没戴眼镜的人注视眼前的景色。
所有人都只是移动的条形色块,
绿色,红色,蓝色,黑色,
白加黑,整块橙色,灰影子,
穿亮绿外套的人坐在商铺台阶上躲雨,
那是清洁工——
他们都不是你,雨水滑落城市上空。
没有祈祷,一个没有信仰的人
向谁祈祷,都白费力气。
我湿透的衣服重于铠甲,
头发黏结成一绺绺搭在额头
像黑树根抠住一片坡地。
或许等待是一场持续的雨,
只有我成为你,
我成为我等待的那个人,
那雨中才会走来一个人。
一家餐馆墙上的瓷砖
瓷砖的图案
有石榴花苞,有黄花菜,
有南瓜花,有我喜欢的芭蕉,
还有一些想不起来,
那些喜欢植物的云南朋友
或许能说出更多有趣的名字。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女孩》里,
葛利叶的爸爸就是烧制瓷砖的工人。
瓷砖代表美以及人对美的追求,
然而生活中任何小事
都能给具有审美的瓷砖
以粉身碎骨的锤击。
可笑的是,人
既具有铁锤的破坏力
又具有瓷砖的脆弱性。
事实降临到自身,
自己就是瓷砖,完全忽略了
自己曾经作为铁锤
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葛利叶看见了自己
从家里带来的那块瓷砖破成几块,
她没有听到碎裂声,
只看见维梅尔的胖女儿不屑的脸色。
雨点打在车窗上,
透明的线条落在了河里。
菜场里,有人打伞
有人甘愿淋湿了头发。
我还是走那条过道,
野菜摆满了两旁的铺面,
它们滴着水像刚从山里回来。
路过的次数多了,
即便是傣族地区的物产
我也能直呼其名:
西番莲、刺老苞、木姜子……
每种菜都有自己的容貌、气味,
还有各自的方言叫法。
我看看它们,默念它们的汉名,
我看看它们,想多多了解
和我平等的生命。
书、梁实秋及一位童年好友
我又到你家,离河不远,院子周围都是树,
砖瓦房门口是田野,高处是旱地,低处是水田。
你拖来把椅子,招呼我坐下,自己却站着,
脸皮发黄,满是虚汗,还显得浮肿。
病了,回来休养几天,也许一两年,你说
眼里流露一丝失去活气的光。
这么多年没见面,话不知从何说起
也不知该说哪些话。我看着你
像看自己的复制品:我们都是病人,
只是各自承受不好跟人提起的痛苦。
这样的安慰没有任何药效,
我自己都感到烦躁,连一句起码的安慰话
都不能说得圆满。曾经,你总是满脸的笑,
任何事都不能让你苦恼,总是邀我
去你家吃饭。也是在你家,我看到不少书,
也读了几本,梁实秋多爱他家的猫,
叫它们王子,甚至每年都写一篇散文。
更多书,我忘了,我们交往的细节夹在书里,
书在某个旮旯,直到哪天
清理那只隐形的橱柜又找到它们。
你不在场时,同学们隐约谈起
要同你保持距离,那时我不明白,
后来到如今,每到春天油菜花儿黄了,
我就想起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母亲,
尽管平时她多么好客,和任何女人并没有两样。
你仍然站在面前,一时间我们找不到话,
你脸上淌着汗,在湖南的夏天。
墙上挂钟咔嗒咔嗒响起,指针慢慢拨走了黄昏,
眼前一挂窗帘,缝隙里天色微白,
我躺在床上,反复琢磨梦见你的起因——
几天前,一位贵州书友寄来
一本台湾版书,我想起1949年过海的梁实秋,
想起在你家窗前我翻开的那本《雅舍菁华》。
在废墟中一栋老年公寓
夕阳从西边垂下扫把形的尾巴,
湖水弹起一簇簇金毛,这样
整个天空都灿烂起来。
三个人:摄影师,软件销售员,
还有诗人站在废墟里
从拆除门窗的空洞里向外张望。
一栋老年公寓剩下了外壳,
公寓招牌歪斜在二楼扶栏的墙上。
在余晖中,紧邻的公园里
一只摩天轮碾碎了这个傍晚,
从城市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
像巨人的战车车轮——
游乐,每个人都需要,
但老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
看呐,这栋公寓矮小、猥琐,
蜷曲在城市边缘的某个角落,
映衬着老人们佝偻的身影。
在几百里的湖边,那些老人消失
如同鲸群离开了一片海湾,
海湾恢复了远古的寂静与荒凉,
深海里那些鲸群发出的喉音
是老人们最漫长而又最绝望的沉默。
睡在路边
爸妈去田里干活,我在家
有时候玩累了,睡倒在公路边。
来来往往好多人,其中一个
停下来,支起单车站架,
从铺满鹅卵石的路面抱我
回屋,跨过门槛,把我放在床上——
我从不记得这件事,但是依稀记得
赤条条躺在路邊的样子。
如果没有妈说起这件事,我不会记得
有人从路边抱着熟睡的我回家。
在十几年的夜班生活里
回家路上,在商铺、银行的屋檐下
我常常看见一些流浪汉缩在
辨不出颜色的被筒里,有的已经睡熟,
有的摸摸索索找什么东西,也有人
在黑暗中抽烟,烟头一闪一闪。我不知道
可曾有人想要抱起他们送回他们的床,
如果抱起他们,他们家又在哪?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睡在路边的场景
又浮现于脑海,大不同于流浪汉的夜宿。
来 客
地砖凝聚着光,水珠跳脱树叶,
雨落了十几年,还有无数个十几年。
从远处走来一个人,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你。
太多打伞的人走过来,
太少打伞的人走过去,
没戴眼镜的人注视眼前的景色。
所有人都只是移动的条形色块,
绿色,红色,蓝色,黑色,
白加黑,整块橙色,灰影子,
穿亮绿外套的人坐在商铺台阶上躲雨,
那是清洁工——
他们都不是你,雨水滑落城市上空。
没有祈祷,一个没有信仰的人
向谁祈祷,都白费力气。
我湿透的衣服重于铠甲,
头发黏结成一绺绺搭在额头
像黑树根抠住一片坡地。
或许等待是一场持续的雨,
只有我成为你,
我成为我等待的那个人,
那雨中才会走来一个人。
一家餐馆墙上的瓷砖
瓷砖的图案
有石榴花苞,有黄花菜,
有南瓜花,有我喜欢的芭蕉,
还有一些想不起来,
那些喜欢植物的云南朋友
或许能说出更多有趣的名字。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女孩》里,
葛利叶的爸爸就是烧制瓷砖的工人。
瓷砖代表美以及人对美的追求,
然而生活中任何小事
都能给具有审美的瓷砖
以粉身碎骨的锤击。
可笑的是,人
既具有铁锤的破坏力
又具有瓷砖的脆弱性。
事实降临到自身,
自己就是瓷砖,完全忽略了
自己曾经作为铁锤
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葛利叶看见了自己
从家里带来的那块瓷砖破成几块,
她没有听到碎裂声,
只看见维梅尔的胖女儿不屑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