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综合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继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并论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其中主要包括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及开展多样教学活动四个方面,旨在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 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09-01
引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发展。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人才的数量逐年增多,因此学生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发展形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是现在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及社会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并留下的重要思想、文化以及艺术,具有源远流长及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拥有我国独特的民族特色,并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及民族精神内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及人文性,因此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环节传播发展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对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全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文素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的普及化发展使得初中生的生活及学习更加丰富,但网络中的内容及价值观念缺少规范性,因此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极易被网络内容而影响。通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并培养其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的能力,继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
(一)借助教学模式创新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初中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发展。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材为载体,教师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是知识的被动接受。由于初中学生的性格好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结合至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仅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效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
例如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让同学分析一首古诗或是讲解成语的内涵及来源,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初中部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文学素养及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辅助性的参考,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道德素质及文学修养,促进学生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二)挖掘教材文化内涵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更多的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继而充分利用教材的价值,实现有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首先,初中教材中具有丰富大量的诗词、古文,其中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且通过诗词的创作的背景及主旨,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治局面,继而通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及知识储备。其次,初中语文教材之中还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分析,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所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言行举止的分析,树立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意志品质。例如在课文《背影》、《台阶》等,其中包含着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及文化意境,教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向学生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开展多样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具有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丰富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及途径,继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为主題的文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其次,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例如“孝道”、“诚信”、“礼仪”等主体的班会或是意见交流会。通过实践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并且具备文化自信及民族自信。
(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需要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文学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与组织者,对于初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及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标榜作用。首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将语文知识的情感及精神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构建出具有趣味性及实效性的语文课堂,并能够流畅的将传统文化结合至教学内容中,继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通过初中语文教师良好教学能力,实现有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其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及文化素养。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并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文学素养,创新语文教学的理念及方式,继而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能力,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2.
[2]闫淑惠.训诂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当代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2):40-43.
[3]李志刚.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J].农家参谋,2017(15):87.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 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09-01
引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发展。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人才的数量逐年增多,因此学生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发展形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是现在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及社会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并留下的重要思想、文化以及艺术,具有源远流长及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拥有我国独特的民族特色,并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及民族精神内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及人文性,因此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环节传播发展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对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全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文素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的普及化发展使得初中生的生活及学习更加丰富,但网络中的内容及价值观念缺少规范性,因此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极易被网络内容而影响。通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并培养其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的能力,继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
(一)借助教学模式创新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初中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发展。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材为载体,教师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是知识的被动接受。由于初中学生的性格好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结合至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仅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效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
例如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让同学分析一首古诗或是讲解成语的内涵及来源,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初中部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文学素养及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辅助性的参考,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道德素质及文学修养,促进学生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二)挖掘教材文化内涵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更多的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继而充分利用教材的价值,实现有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首先,初中教材中具有丰富大量的诗词、古文,其中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且通过诗词的创作的背景及主旨,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治局面,继而通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及知识储备。其次,初中语文教材之中还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分析,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所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言行举止的分析,树立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意志品质。例如在课文《背影》、《台阶》等,其中包含着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及文化意境,教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向学生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开展多样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具有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丰富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及途径,继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为主題的文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其次,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例如“孝道”、“诚信”、“礼仪”等主体的班会或是意见交流会。通过实践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并且具备文化自信及民族自信。
(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需要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文学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与组织者,对于初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及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标榜作用。首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将语文知识的情感及精神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构建出具有趣味性及实效性的语文课堂,并能够流畅的将传统文化结合至教学内容中,继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通过初中语文教师良好教学能力,实现有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其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及文化素养。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并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文学素养,创新语文教学的理念及方式,继而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能力,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2.
[2]闫淑惠.训诂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当代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2):40-43.
[3]李志刚.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J].农家参谋,2017(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