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为华夏名族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汉字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活化石活跃在国际舞台。汉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魅力,更耀眼的出现人们的视野中。本文通过对南充三高校(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学生汉字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的汉字书写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度。
【关键词】:大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4年学生科研课题申报项目(编号:1416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步入电子信息时代。同时,为节约纸张,电子档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文笔书写率。而代表了中国经典文化精神的汉字,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学校是肩负教育的重要基地,而大学更是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极具重要性。汉字不仅仅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为此对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大学生汉字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些建设行意见和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汉字书写的热爱的程度,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是以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个不同性质大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三个学校随机选择的300名,共9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问卷来作为调查媒介。此问卷包括13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1道开放性问答题。900份问卷随机分发三高校各同学手中,并及时收回,总共回收问卷854份,回收率为94.9%,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7·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1.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汉字的使用情况
对回收的85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得出;问题1:在关于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汉字书写的问题上有64.29%的学生认为是日常需要,11.15%则认为是通过书写可认识更多汉字;25.84%认为是个人兴趣,气质需要;5.62%认为通过书写可以习得一手好字;2.2%认为通过书写可以传承中国文化??。问题2:关于上大学后多长时间会动笔写字?35.61%是经常写,27.43%偶尔动笔写字,36.96%在除了期末考笔试外,几乎不动笔。问题3:关于记录事情的方式是什么。17.72%是写纸质日记、随笔,71.45%是QQ、微博、博客;10.83%为其他方式
从表一分析可见:在被调查的同学当中,有一半以上(大于50%)的同学是因为提笔时忘记了很多汉字怎么写而不动笔写字。以及大学提供的书写场合和大学生自身的习惯而不愿意动笔。评判汉字书写能力的标准也主要是字迹。
2.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汉字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汉字书写时出现别字的情况这一问题的调查时,出现很多的占10.55%,较多的占45.31%,较少的占33.33%,较少出现的占10.81%。
对图一分析如下:问卷中我们将常见错误类型分为五种,分别包含了相应的汉字填空。形似上的致误如(括号里的为正确的字):缭(潦)草,如火如茶(荼);音近的致误如:国藉(籍),寻人启示(事);义近的致误如善(擅)长,鸠占雀(鹊)巢;音形两近导致写错如:急燥(躁),九宵(霄)云外;音、形、义三近致误如:磨(摩)擦,渡(度)假村。在整个数据回收分析后发现大学生汉字书写的(正确)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同学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问卷回收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填空没填上,这反映出三高校大学生字词积累量不足,书写能力下降,用词混乱等问题。
3.大学生书写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而言,第一是写字态度,有人认为汉字是个人的小事,少一笔多一划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看得懂怎么写都行;第二是汉字的结构复杂,绝大部分人没有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写法;第三是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表意文字很容易变成混合的:某些表意文字失支了它们原有的价值”[1]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比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对高,汉字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第四则是网络输入法的影响,根据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大于70%)几乎每天记录事情的方式是通过媒体记录,因此键盘的输入法上某些近音、近形字等类似错误,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4.大学生对汉字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
从图二可见,汉字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以及一种见证华夏语言文字的艺术品,以一种主要的交流沟通工具而被传承。
语言文字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曾指出“‘世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建立在一个社团的语言习惯基础上的”[2]高校学生觉得未来的职业对手写规范的要求,57.74%认为所有职业要求都很高,错别字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17.68%认为有些职业要求有很高的要求,有些不做要求,24.58%认为有电脑输入资料,很多职业中手写已无用武之地。日常生产生活中,汉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一种书写汉字的习惯。汉字书写,在生活中的地位,正在逐渐变低。
三、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方法
(一)学生个人方面
1.大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规范的写字习惯
正所谓“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汉字的产生”[3],所以说作为正在接受文明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从最基础的方面出发去学习,从汉字书写的一笔一划、偏旁部首再到整个字。
2.端正书写的态度
在这网络纵横的时代,汉字不是被写或者是打印出来,而是被选出来的。这种书面表达的形式,导致人们不愿意去动手提笔写字,更不愿多花时间去书写汉字书,这直接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一切,汉字书写能力与态度严谨程度有很大关系。
3.提高文化传承意识
汉字是几千年漫长演变而来的世界瑰宝。从甲骨文到楷书,从仓颉造字到汉字的活体印刷,它在东方文明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学生作为知识的继承人,国家未来的开创者,更有义务将汉字书写好。
(二)学校和社会方面
1.学校开设相关汉字书写的课程
我国教育家欧阳中石说:“从中国古代教育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在书法教育方面有充分的体现。书法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书法,无疑将汉字书写体现得淋漓尽致。可将古代或者近代示范性书法装订为教科书,把书法课列必修课,不仅仅只针对大学生开设。
2.重视培养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意义
胡锦涛曾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这样因素”[5]汉字书写的教育,与传承和弘扬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汉字作为中华名族的标志,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看到汉字,都会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3.开设汉字考级制度
就像英语有四、六、八等级考试一样,汉字也可以开设相关的等级考试制度。从制度方面引导大学生对汉字进行规范化的书写。
四、结语
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而耀眼的明星,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但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日益下降,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有足够的重视。提升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刻不容缓。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汉字不能成为失落的文明!
参考文献:
[1]索绪尔.F.D.普通话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1
[2]沃尔夫,B.L.论语言、思维和现实[M].高一虹,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2
[3]王荣发.书法艺术与精神文明[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2):75-80
[4]欧阳中石.新编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4.
[5]十七大报告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
【关键词】:大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4年学生科研课题申报项目(编号:1416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步入电子信息时代。同时,为节约纸张,电子档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文笔书写率。而代表了中国经典文化精神的汉字,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学校是肩负教育的重要基地,而大学更是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极具重要性。汉字不仅仅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为此对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大学生汉字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些建设行意见和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汉字书写的热爱的程度,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是以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个不同性质大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三个学校随机选择的300名,共9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问卷来作为调查媒介。此问卷包括13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1道开放性问答题。900份问卷随机分发三高校各同学手中,并及时收回,总共回收问卷854份,回收率为94.9%,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7·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1.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汉字的使用情况
对回收的85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得出;问题1:在关于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汉字书写的问题上有64.29%的学生认为是日常需要,11.15%则认为是通过书写可认识更多汉字;25.84%认为是个人兴趣,气质需要;5.62%认为通过书写可以习得一手好字;2.2%认为通过书写可以传承中国文化??。问题2:关于上大学后多长时间会动笔写字?35.61%是经常写,27.43%偶尔动笔写字,36.96%在除了期末考笔试外,几乎不动笔。问题3:关于记录事情的方式是什么。17.72%是写纸质日记、随笔,71.45%是QQ、微博、博客;10.83%为其他方式
从表一分析可见:在被调查的同学当中,有一半以上(大于50%)的同学是因为提笔时忘记了很多汉字怎么写而不动笔写字。以及大学提供的书写场合和大学生自身的习惯而不愿意动笔。评判汉字书写能力的标准也主要是字迹。
2.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汉字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汉字书写时出现别字的情况这一问题的调查时,出现很多的占10.55%,较多的占45.31%,较少的占33.33%,较少出现的占10.81%。
对图一分析如下:问卷中我们将常见错误类型分为五种,分别包含了相应的汉字填空。形似上的致误如(括号里的为正确的字):缭(潦)草,如火如茶(荼);音近的致误如:国藉(籍),寻人启示(事);义近的致误如善(擅)长,鸠占雀(鹊)巢;音形两近导致写错如:急燥(躁),九宵(霄)云外;音、形、义三近致误如:磨(摩)擦,渡(度)假村。在整个数据回收分析后发现大学生汉字书写的(正确)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同学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问卷回收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填空没填上,这反映出三高校大学生字词积累量不足,书写能力下降,用词混乱等问题。
3.大学生书写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而言,第一是写字态度,有人认为汉字是个人的小事,少一笔多一划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看得懂怎么写都行;第二是汉字的结构复杂,绝大部分人没有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写法;第三是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表意文字很容易变成混合的:某些表意文字失支了它们原有的价值”[1]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比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对高,汉字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第四则是网络输入法的影响,根据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大于70%)几乎每天记录事情的方式是通过媒体记录,因此键盘的输入法上某些近音、近形字等类似错误,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4.大学生对汉字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
从图二可见,汉字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以及一种见证华夏语言文字的艺术品,以一种主要的交流沟通工具而被传承。
语言文字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曾指出“‘世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建立在一个社团的语言习惯基础上的”[2]高校学生觉得未来的职业对手写规范的要求,57.74%认为所有职业要求都很高,错别字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17.68%认为有些职业要求有很高的要求,有些不做要求,24.58%认为有电脑输入资料,很多职业中手写已无用武之地。日常生产生活中,汉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一种书写汉字的习惯。汉字书写,在生活中的地位,正在逐渐变低。
三、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方法
(一)学生个人方面
1.大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规范的写字习惯
正所谓“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汉字的产生”[3],所以说作为正在接受文明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从最基础的方面出发去学习,从汉字书写的一笔一划、偏旁部首再到整个字。
2.端正书写的态度
在这网络纵横的时代,汉字不是被写或者是打印出来,而是被选出来的。这种书面表达的形式,导致人们不愿意去动手提笔写字,更不愿多花时间去书写汉字书,这直接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一切,汉字书写能力与态度严谨程度有很大关系。
3.提高文化传承意识
汉字是几千年漫长演变而来的世界瑰宝。从甲骨文到楷书,从仓颉造字到汉字的活体印刷,它在东方文明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学生作为知识的继承人,国家未来的开创者,更有义务将汉字书写好。
(二)学校和社会方面
1.学校开设相关汉字书写的课程
我国教育家欧阳中石说:“从中国古代教育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在书法教育方面有充分的体现。书法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书法,无疑将汉字书写体现得淋漓尽致。可将古代或者近代示范性书法装订为教科书,把书法课列必修课,不仅仅只针对大学生开设。
2.重视培养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意义
胡锦涛曾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这样因素”[5]汉字书写的教育,与传承和弘扬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汉字作为中华名族的标志,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看到汉字,都会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3.开设汉字考级制度
就像英语有四、六、八等级考试一样,汉字也可以开设相关的等级考试制度。从制度方面引导大学生对汉字进行规范化的书写。
四、结语
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而耀眼的明星,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但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日益下降,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有足够的重视。提升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刻不容缓。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汉字不能成为失落的文明!
参考文献:
[1]索绪尔.F.D.普通话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1
[2]沃尔夫,B.L.论语言、思维和现实[M].高一虹,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2
[3]王荣发.书法艺术与精神文明[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2):75-80
[4]欧阳中石.新编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4.
[5]十七大报告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