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应该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音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中职音乐教育对中职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和演唱的情感美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行为。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理和谐发展,对个性的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音乐 课堂 个性
在中职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创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建立一个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从而使中职教育成为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之过程。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已经成为各类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是不同的,仅仅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因此学校教育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启迪学生智慧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由于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因此感受与鉴赏也是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以听觉为对象的声音的艺术。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音乐艺术依靠听觉来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其艺术形象是非视觉性的,同时也是非语义性。一般难于具体地描写或表现人物、事件的社会生活背景、外部特征、事变原因等,即音乐形象是相对不确定的。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义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很难用文字语言准确的表述。正是因为音乐艺术的这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同一首作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
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环境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可以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乐曲所产生的情感也不完全相同。正因为这样,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3]上述对感受与鉴赏教学的要求也集中的反映出音乐教育对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注。
二、音乐表现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平台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指包括演唱、演奏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音乐表现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音乐表现又被称作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演绎过程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理解和提升的过程,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創造行为。它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且还有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表演,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即使是同一个人,表演两次同一首作品,在力度、速度、强弱处理等方面都会有程度上的微妙变化。
例如,在歌唱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地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一方面,由于音乐表现要素的多样化,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同一首歌曲可以在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做出不同的处理。另一方面,音乐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同一首歌曲,在演唱时既可采用独唱,也可采用齐唱、轮唱,还可以采用表演唱等形式。因此,同一首歌或乐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而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情感和表演形式的处理,实际上是每个学生个性化表现自我的过程。
三、音乐创作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
音乐创作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与其他与音乐有关的创造性活动被称作“创造”领域。它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教学的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创作实践又包括了节奏创作、乐句创作、旋律改编、选编前奏和间奏、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穿插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项活动当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口唱,有笔写,也有动手操作;可以是个体活动,集体配合,也可以是室内活动、户外活动。
“个性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联系的媒介是幻想活动,任何创造者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个性别于共性,是脱离于大众的独特属性,创造性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与开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因此,创造性必定是个性的。”知识、智力、个性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智力是创造的前提,个性是创造的主导力量,创造活动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知识并不能决定个体的创造力,而积极幻想则有利于提高创造力。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造性。可见,音乐创作不但点燃了学生创造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个性、人格和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培养人的个性是中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而音乐又是一门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也是发展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问题深入思考,切实帮助学生用音乐来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尹邦容.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闪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2]吕维华.让音乐欣赏“动起来”——谈欣赏《可怜的秋香》《嘀哩哩》[J].中国音乐教育,2002.
[3]俞国良.论个性与创造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4]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职音乐 课堂 个性
在中职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创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建立一个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从而使中职教育成为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之过程。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已经成为各类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是不同的,仅仅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因此学校教育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启迪学生智慧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由于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因此感受与鉴赏也是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以听觉为对象的声音的艺术。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音乐艺术依靠听觉来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其艺术形象是非视觉性的,同时也是非语义性。一般难于具体地描写或表现人物、事件的社会生活背景、外部特征、事变原因等,即音乐形象是相对不确定的。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义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很难用文字语言准确的表述。正是因为音乐艺术的这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同一首作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
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环境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可以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乐曲所产生的情感也不完全相同。正因为这样,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3]上述对感受与鉴赏教学的要求也集中的反映出音乐教育对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注。
二、音乐表现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平台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指包括演唱、演奏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音乐表现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音乐表现又被称作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演绎过程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理解和提升的过程,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創造行为。它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且还有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表演,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即使是同一个人,表演两次同一首作品,在力度、速度、强弱处理等方面都会有程度上的微妙变化。
例如,在歌唱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地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一方面,由于音乐表现要素的多样化,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同一首歌曲可以在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做出不同的处理。另一方面,音乐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同一首歌曲,在演唱时既可采用独唱,也可采用齐唱、轮唱,还可以采用表演唱等形式。因此,同一首歌或乐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而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情感和表演形式的处理,实际上是每个学生个性化表现自我的过程。
三、音乐创作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
音乐创作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与其他与音乐有关的创造性活动被称作“创造”领域。它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教学的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创作实践又包括了节奏创作、乐句创作、旋律改编、选编前奏和间奏、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穿插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项活动当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口唱,有笔写,也有动手操作;可以是个体活动,集体配合,也可以是室内活动、户外活动。
“个性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联系的媒介是幻想活动,任何创造者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个性别于共性,是脱离于大众的独特属性,创造性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与开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因此,创造性必定是个性的。”知识、智力、个性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智力是创造的前提,个性是创造的主导力量,创造活动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知识并不能决定个体的创造力,而积极幻想则有利于提高创造力。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造性。可见,音乐创作不但点燃了学生创造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个性、人格和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培养人的个性是中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而音乐又是一门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也是发展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问题深入思考,切实帮助学生用音乐来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尹邦容.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闪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2]吕维华.让音乐欣赏“动起来”——谈欣赏《可怜的秋香》《嘀哩哩》[J].中国音乐教育,2002.
[3]俞国良.论个性与创造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4]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