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如何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军用物资的存储数量,降低库存费用,提高库存设施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是摆在广大后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文章立足于一体化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的基本要求,在分析传统的被动式库存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库存的保障概念,阐述了主动库存实现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了战场主动库存的基本保障模式,进而探讨了适合于战场环境的库存控制策略。
关键词:主动库存 控制策略
现代高科技战争清晰地表明,战时后勤保障的组织理念和运作模式正处于革命性变化的前夕,精确后勤是未来战场后勤补给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在未来战场特定的环境下,传统的“被动式”作战物资的库存控制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已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要求。因此,新的存储模式“主动库存”应运而生,它是我军未来后勤发展的趋势所在。
传统库存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战场物资存储的特点是被动地等待作战部队的补给需求,它以增大库存物资数量为主要手段,单纯地以满足部队需要为主要目的,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仓储环节的能力和手段上,同时与运输部队、相关友邻单位的联系比较松散,对存储信息要求简单,信息处理手段简陋。这样的库存方式在未来军事后勤保障活动中是无法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的:首先,作战物资库存水平会影响到战时后勤供应成本和效率,过多库存会导致库存成本增加、物流速度减缓、后勤效率降低,且会增加后勤部门的压力,加大后勤“摊子”,降低整个作战系统效率。其次,在保障对象对存储服务要求较高时,新的需求出现的速度往往远远超过了传统库存被动反应的速度,被动库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战场物流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
同时,如果直接借用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型来控制作战物资库存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企业物流系统的库存决策基本也都是以经济性为决策目标,它通过优化计算库存控制模型,平衡各项库存活动,确定各种库存控制参数,使得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把库存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企业的库存控制方式没有考虑物流系统的整体输送速度,且需要订货费用、存储费用和产品价值等的基础数据作为库存模型运算的依据,不符合战时后勤补给的实际情况。首先,战场环境下作战物资消耗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战时军事物流系统必须具备极快的输送作战物资能力,这种输送时效性要求必然会对库存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战场环境下作战物资的库存控制仅仅以经济性为决策目标是不合理的。其次,战场环境下要准确核算订货费用、存储费用和产品价值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直接借用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型来控制作战物资库存是很难行得通的。
主动库存的概念
适应现代战争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已经成为当前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在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提高战场物资保障能力,必须要研究精确保障问题,主动库存概念的提出,是精确保障理论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提高战场军事物流能力的迫切要求。
(一)什么是“主动库存”
“主动库存”是随着物流的发展和供应链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存储模式,战场存储实体面临着物资储存的不确定性,不是被动地等待前方需求的来临,而是通过主动与前方作战部队进行联系,在物资存储前就获取有关存储信息,从而在系统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存储。这种对战场瞬时动态的主动反应,是以不增加成本并提供更多的选择权给作战部队为条件,并可以通过按保障对象要求主动储存,实现多样化的存储需求。
(二)传统库存与主动库存的区别
1、存储的动机与目的。
传统库存等待前方信息的反馈,是被动行为;主动库存作为战场物资供应链的有机部分,其存储行为是主动性的。传统的库存实体在执行保障任务时,均以自身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较少考虑本环节外的事情,使后勤管理的系统综合效益低下,而主动库存则在战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把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2、存储的范围与功能。
传统库存实体仅作物资“保管”节点存在、运输仅提供单纯的运输保障等,提供的服务范围狭窄,综合保障能力不足。而主动库存则实现了对原有服务范围的延伸,使之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信息交换功能,还可进行订单处理、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在库管理、货物分类、分拣、包装与贴标签、货物组配、出货输送等增值型活动。
3、存储的数量与代价。
传统被动式库存由于缺乏对前方物资需求的合理预计,结果是需要数量较多的库存来盲目地满足需求,无形中增大了库存的费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是主动库存则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原有业务流程加以调整,删除掉一切不必要的活动,从而获得保障时间和成本的极大节约,使之更加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三)“主动库存”的实现原则
1、主动实施原则。
古今中外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争实例无不表明,争取主动,力避被动,是一切胜利之源。作为战场物资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主动库存强调的是变过去的被动存储为主动存储、被动保障为主动保障。作为一种后勤保障方式,主动库存强调的对不同状态、空间、时间的物资进行有效调度和统一管理。而不是传统的按级请领和逐级划拨,更不是坐等作战部队向后方要保障。因此,无论是从保障观念上还是保障行动上,主动库存的思想都与军事上争取战略主动的思想不谋而合,它正是争取战略主动思想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充分体现。
2、信息导向原则。
实现战场物资的主动库存,必须要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作为支撑。信息实时收集和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控制技术是实现传统库存模式向“主动库存”过渡的必要条件。一方面通过后方保障实体与前方作战部队之间快速而充分的信息交换,库存实体通过准确的统计预测,把握前方需求变化,减少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为联合作战后勤指挥机构制定保障计划提供精确的依据。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供应链管理等技术,在各级保障环节之间建立一条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将传统实体仓库同运输单位、生产单位、供应单位、指挥机构等进行连接,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使服务半径和物资集散空间放大。
3、物资共享原则。
物资共享是“主动库存”在战术后勤级别上的具体表现,它是从一体化战场实际需要出发的一种对各种保障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保障模式。在战场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战场物资的可视化和物资装备规范统一化,根据作战任务和保障对象优先次序对各保障实体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统筹分配。通过物资共享,可以将对贮备物资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流动管理,有效减少物资的库存数量,提高保障效果,最大可能为作战任务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物资共享的整体保障速度要高于从后方基地直达投送,而且花费成本更小。
4、快速敏捷原则。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使精确打击和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主要手段,战争节奏和进程明显加快,客观上要求库存必须反应灵敏、资源调动迅速:即在保障供给前提下尽量减少作战物资在战区内的存储时间,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速度。快速敏捷原则的实质是要抛弃传统的依赖大量库存的观念,简化业务流程,减少后勤包袱,依靠快速的反应系统进行高效的保障,尽可能缩短反应时间。
构建战场物资主动库存保障模式
战场物资主动库存模式的构建,是根据联合作战部队各类物资保障的实际特点和现有经验,在传统保障模式基础上进行业务重组,通过细化业务流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库存策略,以满足一体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部队的需求。
(一)战场物资主动库存的流程结构
图1战场物资主动库存的流程结构
如图1所示,基本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入库控制。即战斗准备阶段,根据联合指挥所下达的作战任务精确预测任务部队的后勤保障物资需要量。由综合保障群指挥所根据战区的地方动员资源分布组织进行采购,筹措所需后勤物资。包括选择合适供应商、确定何时补充作战物资入库和补充多少作战物资。订货提前期(包括申领信息传输和处理时间、运输及装卸时间)和订货量通常可依据入库和需求特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确定。
步骤二:需求出库。即战斗实施阶段,根据作战战术单位上报的后勤物资实时数据和预测需求量汇总生成后勤保障计划,尔后按保障计划生成物资供应需求和运输保障需求,同时将物资需要量和现在保障物资库存及分布情况进行比对,从战时库存实体中提取作战物资,满足保障对象的需要。
步骤三:制定库存策略。库存策略是进行“主动库存”控制的核心要素。通过建立物资消耗预警机制,使得后方保障实体能够实时掌握前方部队作战物资的状态,同时通过建立合理库存模型,计算出最佳订货量、再订货点、最大库存量等库存控制参数,适时调整库存的品种及数量,在到达消耗警戒点之前,可通过应急采购的方式将前方部队急需的作战物资补充储备到位,也可根据一体化联勤保障的原则,通过对各后方保障实体资源的合理调度,确定出最佳存储地点和配送路线,送达需要保障的作战战术单位。
(二)基于随机性需求和随机性订货提前期的战场物资主动库存模型
1、问题描述
战场环境下,一方面作战物资的需求是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另一方面当交通补给线受到敌方频繁袭扰时,入库时间(订货提前期)的波动就会较大,不确定性增加,此时应该把订货提前期作为随机变量来处理。随机性需求和随机性订货提前期是指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把它们都作为随机变量处理。研究随机性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的库存模型最接近于战场主动库存机制运行的实际情况。
2、模型描述
(1)战时库存实体从申领作战物资起,需要经过订货提前期后才能收到作战物资,在订货和入库时间上延迟。因此,不能等到库存量为零时才能订货,不需提前申领作战物资,即在还保有一定库存量时就进行申领,以防止缺货。最佳订货点为(Reorder Point)是指发出申领报告时允许的最低库存。
(2)为防止某些情况下可能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前方作战部队的物资需求,通常在保有经常性库存的前提下,必须增加额外地库存来满足战场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额外库存称为安全性库存。安全库存量等于在提前期内的需求波动标准差乘以一个安全系数。它与作战物资保障程度相关,而保障程度则为随机性需求前提下作战物资不允许缺货的概率。
设经常性库存量为,最佳订货点为,并假定战场环境下库存实体中的作战物资每日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 )则在订货提前期(天)内的需求量也服从正态分布,即分布服从:(×, ×),同时又假设订货提前期服从正态分布(,),则由于订货提前期波动而引起需求的波动方差为:。那么,在订货提前期联合分布作战物资需求量分布的方差为:+×,所以有:
令表示保障程度(即不缺货概率或服务水平),表示库存安全系数,则有:
所以有:
表示再订货点减去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均值,即为安全库存,其反映需求波动产生的额外需求,所以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为:
×
式中表示安全库存量,表示安全库存系数,表示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分布标准差,表示订货提前期,表示订货提前期的方差。表示日均需求量
因此,再订货点为:
上述模型只是对主动库存研究的初步探索,主动库存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只能从库存策略方面对主动库存建立初步优化模型,相信随着主动库存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实际应用的推广,有更多实用有效的模型将会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主动库存的军事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
参考文献
[1]杨奕宽.论主动存储[J].物流技术,2003(12).
[2]黄湘民等.供应链管理在军队后勤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8).
[3]祁立峰.基于配送的后勤系统——美军后勤改革漫谈[J].仓储管理与技术,2006(2).
[4]龚延成.战时军事物流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
[5]王宗喜.军事物流概论[M].海潮出版社,199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主动库存 控制策略
现代高科技战争清晰地表明,战时后勤保障的组织理念和运作模式正处于革命性变化的前夕,精确后勤是未来战场后勤补给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在未来战场特定的环境下,传统的“被动式”作战物资的库存控制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已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要求。因此,新的存储模式“主动库存”应运而生,它是我军未来后勤发展的趋势所在。
传统库存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战场物资存储的特点是被动地等待作战部队的补给需求,它以增大库存物资数量为主要手段,单纯地以满足部队需要为主要目的,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仓储环节的能力和手段上,同时与运输部队、相关友邻单位的联系比较松散,对存储信息要求简单,信息处理手段简陋。这样的库存方式在未来军事后勤保障活动中是无法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的:首先,作战物资库存水平会影响到战时后勤供应成本和效率,过多库存会导致库存成本增加、物流速度减缓、后勤效率降低,且会增加后勤部门的压力,加大后勤“摊子”,降低整个作战系统效率。其次,在保障对象对存储服务要求较高时,新的需求出现的速度往往远远超过了传统库存被动反应的速度,被动库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战场物流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
同时,如果直接借用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型来控制作战物资库存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企业物流系统的库存决策基本也都是以经济性为决策目标,它通过优化计算库存控制模型,平衡各项库存活动,确定各种库存控制参数,使得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把库存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企业的库存控制方式没有考虑物流系统的整体输送速度,且需要订货费用、存储费用和产品价值等的基础数据作为库存模型运算的依据,不符合战时后勤补给的实际情况。首先,战场环境下作战物资消耗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战时军事物流系统必须具备极快的输送作战物资能力,这种输送时效性要求必然会对库存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战场环境下作战物资的库存控制仅仅以经济性为决策目标是不合理的。其次,战场环境下要准确核算订货费用、存储费用和产品价值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直接借用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型来控制作战物资库存是很难行得通的。
主动库存的概念
适应现代战争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已经成为当前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在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提高战场物资保障能力,必须要研究精确保障问题,主动库存概念的提出,是精确保障理论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提高战场军事物流能力的迫切要求。
(一)什么是“主动库存”
“主动库存”是随着物流的发展和供应链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存储模式,战场存储实体面临着物资储存的不确定性,不是被动地等待前方需求的来临,而是通过主动与前方作战部队进行联系,在物资存储前就获取有关存储信息,从而在系统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存储。这种对战场瞬时动态的主动反应,是以不增加成本并提供更多的选择权给作战部队为条件,并可以通过按保障对象要求主动储存,实现多样化的存储需求。
(二)传统库存与主动库存的区别
1、存储的动机与目的。
传统库存等待前方信息的反馈,是被动行为;主动库存作为战场物资供应链的有机部分,其存储行为是主动性的。传统的库存实体在执行保障任务时,均以自身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较少考虑本环节外的事情,使后勤管理的系统综合效益低下,而主动库存则在战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把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2、存储的范围与功能。
传统库存实体仅作物资“保管”节点存在、运输仅提供单纯的运输保障等,提供的服务范围狭窄,综合保障能力不足。而主动库存则实现了对原有服务范围的延伸,使之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信息交换功能,还可进行订单处理、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在库管理、货物分类、分拣、包装与贴标签、货物组配、出货输送等增值型活动。
3、存储的数量与代价。
传统被动式库存由于缺乏对前方物资需求的合理预计,结果是需要数量较多的库存来盲目地满足需求,无形中增大了库存的费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是主动库存则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原有业务流程加以调整,删除掉一切不必要的活动,从而获得保障时间和成本的极大节约,使之更加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三)“主动库存”的实现原则
1、主动实施原则。
古今中外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争实例无不表明,争取主动,力避被动,是一切胜利之源。作为战场物资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主动库存强调的是变过去的被动存储为主动存储、被动保障为主动保障。作为一种后勤保障方式,主动库存强调的对不同状态、空间、时间的物资进行有效调度和统一管理。而不是传统的按级请领和逐级划拨,更不是坐等作战部队向后方要保障。因此,无论是从保障观念上还是保障行动上,主动库存的思想都与军事上争取战略主动的思想不谋而合,它正是争取战略主动思想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充分体现。
2、信息导向原则。
实现战场物资的主动库存,必须要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作为支撑。信息实时收集和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控制技术是实现传统库存模式向“主动库存”过渡的必要条件。一方面通过后方保障实体与前方作战部队之间快速而充分的信息交换,库存实体通过准确的统计预测,把握前方需求变化,减少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为联合作战后勤指挥机构制定保障计划提供精确的依据。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供应链管理等技术,在各级保障环节之间建立一条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将传统实体仓库同运输单位、生产单位、供应单位、指挥机构等进行连接,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使服务半径和物资集散空间放大。
3、物资共享原则。
物资共享是“主动库存”在战术后勤级别上的具体表现,它是从一体化战场实际需要出发的一种对各种保障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保障模式。在战场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战场物资的可视化和物资装备规范统一化,根据作战任务和保障对象优先次序对各保障实体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统筹分配。通过物资共享,可以将对贮备物资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流动管理,有效减少物资的库存数量,提高保障效果,最大可能为作战任务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物资共享的整体保障速度要高于从后方基地直达投送,而且花费成本更小。
4、快速敏捷原则。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使精确打击和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主要手段,战争节奏和进程明显加快,客观上要求库存必须反应灵敏、资源调动迅速:即在保障供给前提下尽量减少作战物资在战区内的存储时间,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速度。快速敏捷原则的实质是要抛弃传统的依赖大量库存的观念,简化业务流程,减少后勤包袱,依靠快速的反应系统进行高效的保障,尽可能缩短反应时间。
构建战场物资主动库存保障模式
战场物资主动库存模式的构建,是根据联合作战部队各类物资保障的实际特点和现有经验,在传统保障模式基础上进行业务重组,通过细化业务流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库存策略,以满足一体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部队的需求。
(一)战场物资主动库存的流程结构
图1战场物资主动库存的流程结构
如图1所示,基本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入库控制。即战斗准备阶段,根据联合指挥所下达的作战任务精确预测任务部队的后勤保障物资需要量。由综合保障群指挥所根据战区的地方动员资源分布组织进行采购,筹措所需后勤物资。包括选择合适供应商、确定何时补充作战物资入库和补充多少作战物资。订货提前期(包括申领信息传输和处理时间、运输及装卸时间)和订货量通常可依据入库和需求特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确定。
步骤二:需求出库。即战斗实施阶段,根据作战战术单位上报的后勤物资实时数据和预测需求量汇总生成后勤保障计划,尔后按保障计划生成物资供应需求和运输保障需求,同时将物资需要量和现在保障物资库存及分布情况进行比对,从战时库存实体中提取作战物资,满足保障对象的需要。
步骤三:制定库存策略。库存策略是进行“主动库存”控制的核心要素。通过建立物资消耗预警机制,使得后方保障实体能够实时掌握前方部队作战物资的状态,同时通过建立合理库存模型,计算出最佳订货量、再订货点、最大库存量等库存控制参数,适时调整库存的品种及数量,在到达消耗警戒点之前,可通过应急采购的方式将前方部队急需的作战物资补充储备到位,也可根据一体化联勤保障的原则,通过对各后方保障实体资源的合理调度,确定出最佳存储地点和配送路线,送达需要保障的作战战术单位。
(二)基于随机性需求和随机性订货提前期的战场物资主动库存模型
1、问题描述
战场环境下,一方面作战物资的需求是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另一方面当交通补给线受到敌方频繁袭扰时,入库时间(订货提前期)的波动就会较大,不确定性增加,此时应该把订货提前期作为随机变量来处理。随机性需求和随机性订货提前期是指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把它们都作为随机变量处理。研究随机性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的库存模型最接近于战场主动库存机制运行的实际情况。
2、模型描述
(1)战时库存实体从申领作战物资起,需要经过订货提前期后才能收到作战物资,在订货和入库时间上延迟。因此,不能等到库存量为零时才能订货,不需提前申领作战物资,即在还保有一定库存量时就进行申领,以防止缺货。最佳订货点为(Reorder Point)是指发出申领报告时允许的最低库存。
(2)为防止某些情况下可能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前方作战部队的物资需求,通常在保有经常性库存的前提下,必须增加额外地库存来满足战场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额外库存称为安全性库存。安全库存量等于在提前期内的需求波动标准差乘以一个安全系数。它与作战物资保障程度相关,而保障程度则为随机性需求前提下作战物资不允许缺货的概率。
设经常性库存量为,最佳订货点为,并假定战场环境下库存实体中的作战物资每日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 )则在订货提前期(天)内的需求量也服从正态分布,即分布服从:(×, ×),同时又假设订货提前期服从正态分布(,),则由于订货提前期波动而引起需求的波动方差为:。那么,在订货提前期联合分布作战物资需求量分布的方差为:+×,所以有:
令表示保障程度(即不缺货概率或服务水平),表示库存安全系数,则有:
所以有:
表示再订货点减去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均值,即为安全库存,其反映需求波动产生的额外需求,所以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为:
×
式中表示安全库存量,表示安全库存系数,表示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分布标准差,表示订货提前期,表示订货提前期的方差。表示日均需求量
因此,再订货点为:
上述模型只是对主动库存研究的初步探索,主动库存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只能从库存策略方面对主动库存建立初步优化模型,相信随着主动库存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实际应用的推广,有更多实用有效的模型将会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主动库存的军事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
参考文献
[1]杨奕宽.论主动存储[J].物流技术,2003(12).
[2]黄湘民等.供应链管理在军队后勤管理领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8).
[3]祁立峰.基于配送的后勤系统——美军后勤改革漫谈[J].仓储管理与技术,2006(2).
[4]龚延成.战时军事物流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
[5]王宗喜.军事物流概论[M].海潮出版社,199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