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传统的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习惯。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可以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研究课
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传统的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习惯。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可以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研究课
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