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画,我会画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画”能陶冶情操、增加审美情趣,在数学教学中,“画”能使抽象的数学题变得形象、生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画图意识”,给数学学习提供多样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画图策略   画图意识   解决问题
  画图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画图的优越性,让学生掌握画图和看图的方法,积累经验。
  一、让“画图”成为捷径
  学生用画图来解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有的教师会疑惑,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教他们画图?其实不然,低年级学生喜欢绘画,他们彼此之间也会用图画进行交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从兴趣出发,从小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其实一年级教材中的很多题目都会让孩子涂涂画画,例如“分一分”的练习中就有涂色训练,这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既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乐趣。
  例如上面这一题,学生直接读题后,发现解答有困难,于是我引导学生用○表示动物,“从前往后数第五只是小鹿”,那么怎么表示呢?有的学生说涂色,红色表示小鹿。接着根据“从后往前数,第8只是小鹿”这句话,学生继续用○画出小鹿后面的动物。通过画图,学生发现小鹿的后面有7只动物,前面有4只動物,所以算式是7+4+1=12(只)。用图形代表物体也是一种画图策略,将题目中的一些信息转化成图形,经过对比、分析,就能进行区别,这样就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借“画图”理解过程
  在教学运算意义时,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要让学生形成概念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运算,减法就是从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加法的概念,而对于减法则比较困惑,不知道何时该用减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过程。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认识线段图,在读懂线段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题目为什么用减法解决。可以用3个问题进行引导:
  1.13只兔子分成哪两种?
  2.问题需要求的是什么颜色的兔子?
  3.把哪部分去掉就是白兔的只数?
  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求白兔有多少只需要用减法。因为根据之前的经验,学生知道从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要用减法。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画图能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用减法的原因,这样比教师用语言解释“从13只里去掉5只黑兔就是白兔的只数”好一些。
  低年级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果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很多问题都可以清晰展现,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理解都可以方便很多。所以在低年级学段,教会学生画图确实很重要。
  画图意识是逐渐形成的,画图方法也会越来越多。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可以自由发挥的阶段,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不同的图形表达题目的意思。教师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维,而应该让他们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图画。到底什么样的图适合什么样的学生,这需要教师去启发、引导学生,不能要求他们必须按照教师的方法画图。应该先让他们自己尝试,然后运用最佳的画法,这样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作为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学段就开始渗透画图意识,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利用画图策略,这样学生解题时也会多一种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长为老师,而每一位老师都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刚刚踏入教师行列不久的我,当然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不必说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也不必说精湛的教学技能,更不必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我第一个想到的问题便是如何让学生喜欢我。  为什么要让学生喜欢我呢?据我对身边学生的调查,学生是否喜欢这门科目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这门科目的成绩。于是,我开始回忆自己当学生时的想法和感受,反过来想,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之首,可见他对其之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课的开端总是从“兴趣”开始,课堂上学生是否愿学、乐学,以及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是否有情趣。  漫步在《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一书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趣味十足”。 徜徉书中,感觉于老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轻松、自在,细品之后忽然发现那是因为于老师有一
期刊
【摘要】思維导图的呈现方式较为直观,尤其能将多重思维显性化,符合人类大脑的运作模式和思维记忆的特点,从长远来看,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本文主要讨论了思维导图的功用,以及如何以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 梳理文脉 人物关系 人物品质 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
期刊
【摘要】根據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整体视角解构文本:品文题,领悟命题的独特匠心;探谋篇,体悟结构的精致巧妙;摸思路,习得顺序的严谨紧密;理情节,领略艺术的独特智慧;揣组材,洞察主旨的凸显内容,最终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领悟匠心 探究布局 摸清思路 揣摩组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下语文“教学形式缺乏新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目标承载过重、教学评价急功近利”等问题,提出面对相应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教学创新,永不止步”“鼓励真实,张扬个性”“目标简化,洗尽铅华”“等待,让改变发生”四种对策。本文就此谈论笔者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形式 内容 目标 评价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形式缺乏新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目标承载过重、教学评价急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视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亮点,其革新至今已实施了十几个年头,各教育主管部门及基层学校对于课程的研究已从总体架构走向细致化深入开发与实施。纵观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指导,教师们可谓渐入佳境,课堂效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有些看似成功,气氛活跃的课堂仍然缺少真实性。我们应还课堂于真,让孩子在真实活动中学习,在真实世界中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话题引入要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如何在解读教材阶段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呢?教师可以从典型性的表达特征、表达规则、语言美感、逻辑规律四个方面研读言语形式的秘密。无论文本选用什么言语形式,都有一个前提条件:言语形式必须与文本的主题、内容的特质、文本的语体风格、语言形式相协调。  【关键词】典型性 表达规则 语言美感 逻辑规律  文艺美学家宗白华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期刊
【摘 要】“微课”应运而生且风靡一时,很多教师都领略到了微课的魅力。微课种类繁多,本文主要探讨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并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延伸探讨其使用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微课类型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近几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教学科技日益进步,“微课”应运而生且风靡一时,像一股清新的风吹遍了整个教学界。它的强针对性、强灵活性、强直观性、强稳定性,让各个学科的教师们都对其青睐有加。对小学语文
期刊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创建于1941年,多次迁址、合并、更名。2015年,市政府投资2.2亿,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机缘巧合,在新校的西北一隅,曾经坐落有一座清代的藏书楼——旧山楼,便于2016年9月在旧址重建旧山楼,竣工后作为学校的图书馆使用,也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空间。  一、理清旧山楼历史,梳理藏书世家的文脉传承  1. 旧山楼的历史沿革。  旧山楼是晚清著名藏书楼,地处常熟
期刊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一本好书,作者杨茂秀先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好老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但关键是我们要肯花时间去细细寻找。找到一个好老师,受益无穷:会讲故事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故事是“点燃成长光芒的星火”;像一首诗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在学生面前“永远都有一些神秘”。  而我看到这个书名,对“好老师”又有了更多的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定是自己长成的,即“自己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