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此次金融危机后,三大世界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出现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趁此机遇我们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人民币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分析,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指出汇率稳步上升是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础,并阐释人民币当前阶段要实行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度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 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向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大量的贸易顺差致使人民币一直坚挺,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定。同时,在2007年一直持续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表现出的高度的稳定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声誉显著提高。并且,在对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以此为契机,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经常账户下的人民币互换,同时积极探索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的道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发展状况的SWOT模型分析
(一)内部优势(Strength)分析
首先,我国的内部经济规模不断强大,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568,845.21亿元,较2012年实现了7.67%的增长率,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2.3%,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有较大影响力且总体发展水平能持续稳定提高的经济大国。
其次,从世界贸易总量来看,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首次突破了4万亿美元的历史关口。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来规模逐渐扩大且增长速度较快。简言之,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在全球中所占比重较大,交易对象分布较广,对世界贸易及经济的影响力度也较强。
再次,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且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使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6月18日,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供货商——iShares(安硕)推出的安硕人民币债券指数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使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以人民币或港元双币结算或买卖,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二)内部劣势(Weakness)分析
首先,人民币内外价值不够稳定,限制其作为国际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程度。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截止到201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7%。此外,根据近十年来中国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核算,我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3%,高于国际公认的2%的通货膨胀标准,可见国内持续攀升的物价水平同样也打破了人民币国内价值的稳定性。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的“三元悖论”,人民币若彻底实现国际化进程,那么来自国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外居民出于种种原因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这将会导致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流通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这种流通数量的增加也势必会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与政策的制定。
再次,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流动受到较大限制。从货币的可兑换性而言,人民币还远未达到国际货币的要求,尽管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但在资本项目中,除了国际直接投资(FDI)可以自由流动外,其他资本交易,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正是出于对热钱的忧虑以及对资本管制取消后可能会引起的具破坏力的投机性资金流动,从而增加经济转型的难度的担心,人民币还不具有作为国际货币所应该具有的对外稳定性。此外,货币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金融投资产品数量种类较少等原因,也限制了各国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和选择范围,从而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三)外部机遇(Opportunity)分析
第一,美元、欧元等硬通货信用水平下降。自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全球的质疑,归根结底这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缺乏新的增长动力、依托外部刺激维持经济发展模式所导致的。第二,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崛起和强大,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与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职能,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了重要的机遇之窗。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八大交易货币;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中,人民币已经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货币。第三,中国加快与多国的货币互换进程,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目前,中国已经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57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币值的稳定程度正逐渐得到贸易伙伴的认可,有助于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第四,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与东盟地区金融合作,积极参与“东盟+3”框架下的区域货币合作。其中,于2014年11月10日签订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我国已经签订的第13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继新西兰、新加坡(2008年签订),冰岛和瑞士(2013年至今签订)之后的第五个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它将有助于扩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加强中国企业向韩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
(四)外部威胁(Threat)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惯性”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艰难且曲折。当代经济发展阶段,虽然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但是长期以来美元储备在世界外汇储备份额中始终保持在60%以上,尤其在经历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持美元资产价值的稳定性,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国债,体现了美元的强大控制力和影响力。除此以外,美元还控制着战略资源石油的定价权,这无疑使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变得任重而道远,艰难且曲折。 通过SWOT模型分析,以及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标准的比较,可以发现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之间已经成为贸易结算、资本投资、储蓄记账的货币载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依然很低,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很长的进化过程才能实现。从地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这种“由小到大”的路线途经;而从货币职能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遵循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种“由低到高”的路线途经。但是在这种进化过程中由此引发的收益与风险也不容忽视。
二、基于通货膨胀和汇率分析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基于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分析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1、经常项目下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经常项目中的主要项目是进出口贸易,因此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人民币即期汇率,传导机制也主要体现在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上。从进口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升高,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使国内零售价格水平下降,进而带动整个消费价格下降,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从出口看,人民币汇率下降,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外贸出口企业产品过剩导致商品市场供大于求,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也抑制了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即期汇率上升,无论是对于出口还是进口,都会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并且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PPI,最后是CPI。也就说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变动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且时滞最严重。
2、资本项目下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资本项目下主要关注投资,投资的趋势与人们的预期密切相关。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很大,我们从货币供给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有P=MV/T,则dP/P=dM/M+dV/V-dT/T。因为长期来看货币流通速度V可以假定不变,即dV/V=0,则dP/P=dM/M-dT/T。这说明如果货币供给量M的增加速度高于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数量T的增加速度,即dM/M>dT/T,则长期看将引发一般物价水平P的上涨,即dP/P>0。从需求的角度看,大量货币追逐少量商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大量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高,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以外贸顺差、直接投资或国际游资的形式进入中国赚取利差,而我国只能依靠发行货币来被动地冲抵热钱,导致我国的基础货币规模不断增大。通过货币创造乘数效应,国内派生货币量成倍增长,即此时dM/M>dT/T,dP/P>0,因而物价上涨造成我国货币对内不断贬值。人们为了对财产进行保值,便大规模投资房产、证券等领域,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泡沫,进一步加剧了通胀。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引起一定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就需要保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即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币预期汇率上升可以增加国际热钱的机会成本,冲销他们的投机收益,进而抑制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对稳定币值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通过保持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的稳步上升,既可以防止中国遭受外国“热钱”的袭击,又可以直接抑制国内通胀,对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币值稳定”这一要求创造了条件。
(二) 基于汇率分析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目前,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制约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规模的扩大,影响了资本账户的开放。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不一定放开资本项目,但是当非居民持有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就会有对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那么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可自由兑换的需求就产生了。否则,货币兑换受到限制,人民币资产不能保值增值,就会使非居民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结算货币,主权国家也就不会接受人民币作为官方外汇储备货币。而且,根据“三元悖论”,为了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现人民币全球化的完全流动,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必然选择。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二是采取“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假设我们激进地采取方案一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那么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要有流动性强监管有力的外汇市场。即使目前美联储的货币表现令人失望,但是几乎没有货币可以取代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McKinnon,2013)。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近乎为零的利率会从根本上限制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为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而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可能性,任何不明智的贸然开放资本账户的举动都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损害。因此,中国只能实行资本管制和不完全的国内金融自由化。为了防止遭受外国“热钱”的袭击,目前人民币金融交易只限于“离岸市场”,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相比之下,在方案二的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当篮子货币中的某一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化时,人民币对篮子中的其他货币的汇率虽然也会出现波动,但汇率的波动幅度却会减小,这表明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具有缩小汇率波动的“稳定器”效应。这既可以消除人民币对美元单向升值的预期,又可以减少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波动,保持汇率的稳定,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三、结论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刚起步,深化程度还比较低,仍处于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从货币可兑换到货币国际化,从货币区域化到货币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不断推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难题,但是,只要我们秉持一贯的信念,理性的分析和发展的眼光,及时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应对,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基于通货膨胀和汇率研究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与政策分析》是校级课题的成果, 课题编号:13YCYBRW03
参考文献:
[1]庄翔.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D].安徽:安徽大学,2014.
[2]周国楠,贾皓丞.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6).
[3]张萌,蒋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
[4]严翔,蒋星星,郑青.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J].现代商业,2014.
[5]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大卫·约翰逊.宏观经济学(第六版)[M].王立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邓晓.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7]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12):37-85.
[8]罗纳德·麦金农.金融抑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冲突[J].中国汇率,2014,172(2):43-62.
[9]赵蔚.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家.2011(1):178-180.
[10]陈平.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汇率政策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2(4):13-22.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 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向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大量的贸易顺差致使人民币一直坚挺,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定。同时,在2007年一直持续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表现出的高度的稳定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声誉显著提高。并且,在对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以此为契机,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经常账户下的人民币互换,同时积极探索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的道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发展状况的SWOT模型分析
(一)内部优势(Strength)分析
首先,我国的内部经济规模不断强大,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568,845.21亿元,较2012年实现了7.67%的增长率,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2.3%,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有较大影响力且总体发展水平能持续稳定提高的经济大国。
其次,从世界贸易总量来看,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首次突破了4万亿美元的历史关口。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来规模逐渐扩大且增长速度较快。简言之,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在全球中所占比重较大,交易对象分布较广,对世界贸易及经济的影响力度也较强。
再次,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且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使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6月18日,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供货商——iShares(安硕)推出的安硕人民币债券指数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使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以人民币或港元双币结算或买卖,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二)内部劣势(Weakness)分析
首先,人民币内外价值不够稳定,限制其作为国际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程度。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截止到201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7%。此外,根据近十年来中国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核算,我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3%,高于国际公认的2%的通货膨胀标准,可见国内持续攀升的物价水平同样也打破了人民币国内价值的稳定性。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的“三元悖论”,人民币若彻底实现国际化进程,那么来自国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外居民出于种种原因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这将会导致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流通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这种流通数量的增加也势必会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与政策的制定。
再次,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流动受到较大限制。从货币的可兑换性而言,人民币还远未达到国际货币的要求,尽管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但在资本项目中,除了国际直接投资(FDI)可以自由流动外,其他资本交易,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正是出于对热钱的忧虑以及对资本管制取消后可能会引起的具破坏力的投机性资金流动,从而增加经济转型的难度的担心,人民币还不具有作为国际货币所应该具有的对外稳定性。此外,货币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金融投资产品数量种类较少等原因,也限制了各国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和选择范围,从而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三)外部机遇(Opportunity)分析
第一,美元、欧元等硬通货信用水平下降。自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全球的质疑,归根结底这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缺乏新的增长动力、依托外部刺激维持经济发展模式所导致的。第二,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崛起和强大,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与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职能,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了重要的机遇之窗。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八大交易货币;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中,人民币已经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货币。第三,中国加快与多国的货币互换进程,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目前,中国已经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57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币值的稳定程度正逐渐得到贸易伙伴的认可,有助于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第四,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与东盟地区金融合作,积极参与“东盟+3”框架下的区域货币合作。其中,于2014年11月10日签订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我国已经签订的第13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继新西兰、新加坡(2008年签订),冰岛和瑞士(2013年至今签订)之后的第五个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它将有助于扩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加强中国企业向韩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
(四)外部威胁(Threat)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惯性”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艰难且曲折。当代经济发展阶段,虽然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但是长期以来美元储备在世界外汇储备份额中始终保持在60%以上,尤其在经历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持美元资产价值的稳定性,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国债,体现了美元的强大控制力和影响力。除此以外,美元还控制着战略资源石油的定价权,这无疑使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变得任重而道远,艰难且曲折。 通过SWOT模型分析,以及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标准的比较,可以发现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之间已经成为贸易结算、资本投资、储蓄记账的货币载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依然很低,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很长的进化过程才能实现。从地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这种“由小到大”的路线途经;而从货币职能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遵循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种“由低到高”的路线途经。但是在这种进化过程中由此引发的收益与风险也不容忽视。
二、基于通货膨胀和汇率分析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基于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分析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1、经常项目下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经常项目中的主要项目是进出口贸易,因此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人民币即期汇率,传导机制也主要体现在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上。从进口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升高,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使国内零售价格水平下降,进而带动整个消费价格下降,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从出口看,人民币汇率下降,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外贸出口企业产品过剩导致商品市场供大于求,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也抑制了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即期汇率上升,无论是对于出口还是进口,都会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并且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PPI,最后是CPI。也就说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变动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且时滞最严重。
2、资本项目下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资本项目下主要关注投资,投资的趋势与人们的预期密切相关。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很大,我们从货币供给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有P=MV/T,则dP/P=dM/M+dV/V-dT/T。因为长期来看货币流通速度V可以假定不变,即dV/V=0,则dP/P=dM/M-dT/T。这说明如果货币供给量M的增加速度高于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数量T的增加速度,即dM/M>dT/T,则长期看将引发一般物价水平P的上涨,即dP/P>0。从需求的角度看,大量货币追逐少量商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大量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高,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以外贸顺差、直接投资或国际游资的形式进入中国赚取利差,而我国只能依靠发行货币来被动地冲抵热钱,导致我国的基础货币规模不断增大。通过货币创造乘数效应,国内派生货币量成倍增长,即此时dM/M>dT/T,dP/P>0,因而物价上涨造成我国货币对内不断贬值。人们为了对财产进行保值,便大规模投资房产、证券等领域,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泡沫,进一步加剧了通胀。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引起一定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就需要保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即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币预期汇率上升可以增加国际热钱的机会成本,冲销他们的投机收益,进而抑制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对稳定币值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通过保持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的稳步上升,既可以防止中国遭受外国“热钱”的袭击,又可以直接抑制国内通胀,对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币值稳定”这一要求创造了条件。
(二) 基于汇率分析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目前,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制约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规模的扩大,影响了资本账户的开放。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不一定放开资本项目,但是当非居民持有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就会有对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那么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可自由兑换的需求就产生了。否则,货币兑换受到限制,人民币资产不能保值增值,就会使非居民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结算货币,主权国家也就不会接受人民币作为官方外汇储备货币。而且,根据“三元悖论”,为了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现人民币全球化的完全流动,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必然选择。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二是采取“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假设我们激进地采取方案一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那么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要有流动性强监管有力的外汇市场。即使目前美联储的货币表现令人失望,但是几乎没有货币可以取代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McKinnon,2013)。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近乎为零的利率会从根本上限制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为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而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可能性,任何不明智的贸然开放资本账户的举动都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损害。因此,中国只能实行资本管制和不完全的国内金融自由化。为了防止遭受外国“热钱”的袭击,目前人民币金融交易只限于“离岸市场”,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相比之下,在方案二的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当篮子货币中的某一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化时,人民币对篮子中的其他货币的汇率虽然也会出现波动,但汇率的波动幅度却会减小,这表明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具有缩小汇率波动的“稳定器”效应。这既可以消除人民币对美元单向升值的预期,又可以减少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波动,保持汇率的稳定,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三、结论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刚起步,深化程度还比较低,仍处于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从货币可兑换到货币国际化,从货币区域化到货币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不断推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难题,但是,只要我们秉持一贯的信念,理性的分析和发展的眼光,及时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应对,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基于通货膨胀和汇率研究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与政策分析》是校级课题的成果, 课题编号:13YCYBRW03
参考文献:
[1]庄翔.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D].安徽:安徽大学,2014.
[2]周国楠,贾皓丞.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6).
[3]张萌,蒋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
[4]严翔,蒋星星,郑青.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J].现代商业,2014.
[5]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大卫·约翰逊.宏观经济学(第六版)[M].王立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邓晓.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7]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12):37-85.
[8]罗纳德·麦金农.金融抑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冲突[J].中国汇率,2014,172(2):43-62.
[9]赵蔚.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家.2011(1):178-180.
[10]陈平.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汇率政策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2(4):13-22.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