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羞萎病是一种较老的大豆病害,属次生病害,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耕作结构不合理,导致逐年加重。
春季土壤干旱墒情差,农民为保全苗抢底墒播种过早过深,大豆出苗后生长势差;今春风大而多,出土的幼苗多被摔伤或土粒打伤,给病菌侵入创造了机会;大豆出苗过程又低温持续阴雨,低洼地内涝成灾,根腐病严重,植株长势弱,抗逆性降低。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大豆羞萎病大面积发生,成灾面积几十万亩,轻者零星发生,重者成片死亡,濒临绝产,持续时间长,从7月初发病一直持续至今。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了理想的防治药剂,正在推广应用,已取得预想的效果。
危害症状:大豆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柄、叶片、荚、种子均可受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生细条斑起初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秆常在叶柄结合处弯曲,呈蛇形姿势,茎部染病表皮呈黑褐色条斑,剥开内部维管素变黑褐色,髓部脱节、中空、变色。茎基部染病形成疮痂,易折断,断处呈褐色。豆荚染病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种子受害轻者仅脐部变褐,并有菌丝层,受病较重的子粒,脐部周围也有褐色病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逐渐变成粉色。
大豆植株整体形状类似激素药害也类似缺钙症状。
病原形态特征: Septogloeum sojae Yoshii
春季土壤干旱墒情差,农民为保全苗抢底墒播种过早过深,大豆出苗后生长势差;今春风大而多,出土的幼苗多被摔伤或土粒打伤,给病菌侵入创造了机会;大豆出苗过程又低温持续阴雨,低洼地内涝成灾,根腐病严重,植株长势弱,抗逆性降低。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大豆羞萎病大面积发生,成灾面积几十万亩,轻者零星发生,重者成片死亡,濒临绝产,持续时间长,从7月初发病一直持续至今。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了理想的防治药剂,正在推广应用,已取得预想的效果。
危害症状:大豆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柄、叶片、荚、种子均可受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生细条斑起初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秆常在叶柄结合处弯曲,呈蛇形姿势,茎部染病表皮呈黑褐色条斑,剥开内部维管素变黑褐色,髓部脱节、中空、变色。茎基部染病形成疮痂,易折断,断处呈褐色。豆荚染病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种子受害轻者仅脐部变褐,并有菌丝层,受病较重的子粒,脐部周围也有褐色病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逐渐变成粉色。
大豆植株整体形状类似激素药害也类似缺钙症状。
病原形态特征: Septogloeum sojae Yosh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