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和F-35项目相关的人都额外受到过一次次“增强耐心”的训练。
自2001年10月26日美国军火商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揽下耗资200亿美元的F-35研发项目以来,十余年间,从设计方案到初期生产,从国内试飞到海外销售,这个项目好像患上了拖延症,一拖再拖的情形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每一个环节中。
5月19日,佛罗里达州空军国民警卫队公共事务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称,该警卫队的少尉埃弗森和斯庞成功入选阵容为100人的F-35战机首批飞行员队伍,将很快在位于该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执飞F-35战机,并会因此被铭记史册。
然而,“很快”依然是一种并不明确的说法。
缺钱和涨价,都是个问题
战机的首次试飞时间从原定的2005年推到了2006年底,正式首飞的时间更是从2009年底一直拖延至今。
上世纪70至80年代起陆续进入美国海、空军服役的F-14、F-15、F-16等型号战机如今或光荣退休或走向迟暮。这些战机日渐老化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机群作战效率渐低、安全性能渐差,维护成本却加速攀高。但承担“接班”重任的F-35战机千呼万唤出不来。
美国军方以及承担F-35研发项目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饱受质疑和责问:效率为何如此低下?一拖再拖的背后,是否是军火商有意坐地涨价,攫取更多的利润。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项负责F-35媒体公关工作的高级经理杰克·吉斯表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直严格遵守和美国军方以及其他8个合作国家所达成的协定。
除美国这个主要资金提供国外,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挪威、丹麦、澳大利亚和土耳其也为研发计划提供了43.75亿美元经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军事专家滕建群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F-35项目的盘子太大了,工程庞大且复杂,还涉及多方协调,这显然会拖累研发的进程。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多国的经济尚未迎来全面重振。“不止是美国,很多资金提供国自身财政吃紧,导致F-35项目的资金供应时常得不到保证。”知名军事专家宋晓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边是研发资金供应不足导致延误,一边是尚未真正出炉的F-35战机在海外预售订单上的价格步步走高。
杰克·吉斯向《中国新闻周刊》确认,美国和F-35战机的海外最大客户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就首批F-35战机交易进行谈判,并称双方将很快达成协议。
据日本媒体的报道,F-35战机要延迟到2019年才能交付,比原定的2016年晚了三年。由于日本数年前就已将F-35定为接下来的主力战机,这次延迟将造成“日本防空网出现持续三年的漏洞”。
日本还不得不吞下涨价的苦果。美国国防部4月向国会递交的报告称,向日本出售的42架F-35总价为100亿美元,再加上飞行员培训和其他费用,最后平均一架F-35的价格在2.38亿美元左右,这远远高于日本最早预算单上的99亿日元(约合1.25亿美元)。
“F-35战机的售价是由国防部来定的,并须得到国会的批准。” 对于“坐地涨价”的质疑,杰克·吉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涨价的原因。
“除了飞机本身的生产成本,配套装备、飞行员训练以及飞机智能系统的免费维护期限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到售价。比如免费系统维护期限,有的是10年,有的是20年。对于每一个购买者来说,价格会因为各自的需求不同而不同。” 杰克·吉斯说。
飞不起来的“铁鸟”
多位军事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都指出:技术问题,才是导致F-35至今仍“待产”的根本。
F-35战机的最早期方案,也就是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方案的提出,与F-22战机也就是前后脚的时间差,都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
1990年代,F-22战机的高成本让美国及其军事盟国均感到,单纯依靠这样的高性能且高价格的战斗机组成战斗机部队,财政上有些吃不消。共同研发一种用途广泛、性能先进而价格可承受的联合攻击战斗机成为共识,并被西方确认为未来将统一采购的下一代战机,与F-22战机形成“高低配”。
依靠对战机方案近乎完美的包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击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随后将这种新一代美国海陆空三军并用的战斗机新品种定名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
按美国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这款堪称“真正的第五代战机”的联合攻击战斗机是一个包含三种型号的大家族:F-35A型采用常规起降模式,F-35B型采用短距/垂直起降模式,F-35C型采用舰载弹射起飞、阻拦索降落模式,分别满足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军三大军种的作战需求。
得益于研发装备F-117隐形攻击机、F-22隐形战机、B-2隐形轰炸机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的F-35战机在隐身性能、动力、电子设备等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止一次表示,“整个F-35系战机代表着近半个世纪以来战斗机技术的最高峰。”
从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加拿大军队、日本自卫队等多国军方获得的一笔笔大订单,是洛克希德·马丁信心高涨的主要原因。
该公司早前发布的一项数据称,美军将装备2443架F-35战机,其他共同研发国家则共计划装备710架。
但现实并不按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设计的方向在走,更不像他们嘴上所言的那般美好。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野心不小,求大求全,但技术和人才储备并不充足。”滕建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隐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击败后,波音的技术专家们在仔细研究了对手的设计方案后发现,这个方案获胜的唯一原因是它包装得比波音的方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这种方案造出来的战机基本上相当于一款飞不起来的“铁鸟”。
各项性能仍在完善中
在F-35的研发过程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初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战机专家徐勇凌将该方案比作是“一幅没有画好的草稿”,此后的改动并没有改变它设计之初的缺陷,反而因想法太多而面目全非。
在遭受非议和质疑最激烈的时候,美国《航空周刊》曾于2010年9月曝出,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于当年7月下令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研究战机计划改弦易辙的可能性。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没有对外界就其技术能力的怀疑进行正面回应,而是提供了两组最新数据:
截至4月30日,F-35A 已飞行811次;F-35B试飞711次,其中533次进行了短距起降,328次进行了垂直起降;F-35C试飞279次。
迄今为止,已有14架F-35战机进行了试飞,涵盖全部三种机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提供了12架F-35战机用于美军的训练。
“F-35战机的各项性能正在快速完善,客户的信心也正快速恢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项负责F-35媒体公关工作的高级经理杰克·吉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战机研发的历史来看,道格拉斯、波音和通用动力,才是美国三代机以前最具有实力的军火商,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团队在技术上和经验上都不是最强。
如今贵为美国第一大军火商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95年由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而成。洛克希德公司对生产出美国第一架轰炸机同时也是美国国防部长期军工承包商的马丁·玛丽埃塔的成功并购,使得新公司在战斗机业务方面得到空前加强。
不过,美国军火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此前在拿下F-22的订单后,该公司也在研发过程中多次徘徊不前。
能迅速占据美国军火商的首席之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华盛顿的强大院外游说居功至伟,其设在华盛顿的公司代表处,工作人员达数百人。
根据华盛顿的一家名为“尽责政治中心”于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位列1998年至2010年美国最大游说团体排行榜前20名。
杰克·吉斯向《中国新闻周刊》援引了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今年1月20日针对F-35战机的一次内部讲话内容。帕内塔称,F-35战机无需“试用期”,“我们百分百地相信F-35战机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第五代战机,未来,我们绝不能没有它。”
以最快的速度服役,也是战机急需换代的美国以及坐等F-35战机补缺防空网漏洞的日本眼下的期盼。
他们,都有些等不急了。
自2001年10月26日美国军火商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揽下耗资200亿美元的F-35研发项目以来,十余年间,从设计方案到初期生产,从国内试飞到海外销售,这个项目好像患上了拖延症,一拖再拖的情形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每一个环节中。
5月19日,佛罗里达州空军国民警卫队公共事务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称,该警卫队的少尉埃弗森和斯庞成功入选阵容为100人的F-35战机首批飞行员队伍,将很快在位于该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执飞F-35战机,并会因此被铭记史册。
然而,“很快”依然是一种并不明确的说法。
缺钱和涨价,都是个问题
战机的首次试飞时间从原定的2005年推到了2006年底,正式首飞的时间更是从2009年底一直拖延至今。
上世纪70至80年代起陆续进入美国海、空军服役的F-14、F-15、F-16等型号战机如今或光荣退休或走向迟暮。这些战机日渐老化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机群作战效率渐低、安全性能渐差,维护成本却加速攀高。但承担“接班”重任的F-35战机千呼万唤出不来。
美国军方以及承担F-35研发项目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饱受质疑和责问:效率为何如此低下?一拖再拖的背后,是否是军火商有意坐地涨价,攫取更多的利润。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项负责F-35媒体公关工作的高级经理杰克·吉斯表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直严格遵守和美国军方以及其他8个合作国家所达成的协定。
除美国这个主要资金提供国外,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挪威、丹麦、澳大利亚和土耳其也为研发计划提供了43.75亿美元经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军事专家滕建群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F-35项目的盘子太大了,工程庞大且复杂,还涉及多方协调,这显然会拖累研发的进程。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多国的经济尚未迎来全面重振。“不止是美国,很多资金提供国自身财政吃紧,导致F-35项目的资金供应时常得不到保证。”知名军事专家宋晓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边是研发资金供应不足导致延误,一边是尚未真正出炉的F-35战机在海外预售订单上的价格步步走高。
杰克·吉斯向《中国新闻周刊》确认,美国和F-35战机的海外最大客户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就首批F-35战机交易进行谈判,并称双方将很快达成协议。
据日本媒体的报道,F-35战机要延迟到2019年才能交付,比原定的2016年晚了三年。由于日本数年前就已将F-35定为接下来的主力战机,这次延迟将造成“日本防空网出现持续三年的漏洞”。
日本还不得不吞下涨价的苦果。美国国防部4月向国会递交的报告称,向日本出售的42架F-35总价为100亿美元,再加上飞行员培训和其他费用,最后平均一架F-35的价格在2.38亿美元左右,这远远高于日本最早预算单上的99亿日元(约合1.25亿美元)。
“F-35战机的售价是由国防部来定的,并须得到国会的批准。” 对于“坐地涨价”的质疑,杰克·吉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涨价的原因。
“除了飞机本身的生产成本,配套装备、飞行员训练以及飞机智能系统的免费维护期限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到售价。比如免费系统维护期限,有的是10年,有的是20年。对于每一个购买者来说,价格会因为各自的需求不同而不同。” 杰克·吉斯说。
飞不起来的“铁鸟”
多位军事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都指出:技术问题,才是导致F-35至今仍“待产”的根本。
F-35战机的最早期方案,也就是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方案的提出,与F-22战机也就是前后脚的时间差,都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
1990年代,F-22战机的高成本让美国及其军事盟国均感到,单纯依靠这样的高性能且高价格的战斗机组成战斗机部队,财政上有些吃不消。共同研发一种用途广泛、性能先进而价格可承受的联合攻击战斗机成为共识,并被西方确认为未来将统一采购的下一代战机,与F-22战机形成“高低配”。
依靠对战机方案近乎完美的包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击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随后将这种新一代美国海陆空三军并用的战斗机新品种定名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
按美国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这款堪称“真正的第五代战机”的联合攻击战斗机是一个包含三种型号的大家族:F-35A型采用常规起降模式,F-35B型采用短距/垂直起降模式,F-35C型采用舰载弹射起飞、阻拦索降落模式,分别满足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军三大军种的作战需求。
得益于研发装备F-117隐形攻击机、F-22隐形战机、B-2隐形轰炸机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的F-35战机在隐身性能、动力、电子设备等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止一次表示,“整个F-35系战机代表着近半个世纪以来战斗机技术的最高峰。”
从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加拿大军队、日本自卫队等多国军方获得的一笔笔大订单,是洛克希德·马丁信心高涨的主要原因。
该公司早前发布的一项数据称,美军将装备2443架F-35战机,其他共同研发国家则共计划装备710架。
但现实并不按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设计的方向在走,更不像他们嘴上所言的那般美好。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野心不小,求大求全,但技术和人才储备并不充足。”滕建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隐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击败后,波音的技术专家们在仔细研究了对手的设计方案后发现,这个方案获胜的唯一原因是它包装得比波音的方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这种方案造出来的战机基本上相当于一款飞不起来的“铁鸟”。
各项性能仍在完善中
在F-35的研发过程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初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战机专家徐勇凌将该方案比作是“一幅没有画好的草稿”,此后的改动并没有改变它设计之初的缺陷,反而因想法太多而面目全非。
在遭受非议和质疑最激烈的时候,美国《航空周刊》曾于2010年9月曝出,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于当年7月下令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研究战机计划改弦易辙的可能性。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没有对外界就其技术能力的怀疑进行正面回应,而是提供了两组最新数据:
截至4月30日,F-35A 已飞行811次;F-35B试飞711次,其中533次进行了短距起降,328次进行了垂直起降;F-35C试飞279次。
迄今为止,已有14架F-35战机进行了试飞,涵盖全部三种机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提供了12架F-35战机用于美军的训练。
“F-35战机的各项性能正在快速完善,客户的信心也正快速恢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项负责F-35媒体公关工作的高级经理杰克·吉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战机研发的历史来看,道格拉斯、波音和通用动力,才是美国三代机以前最具有实力的军火商,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团队在技术上和经验上都不是最强。
如今贵为美国第一大军火商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95年由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而成。洛克希德公司对生产出美国第一架轰炸机同时也是美国国防部长期军工承包商的马丁·玛丽埃塔的成功并购,使得新公司在战斗机业务方面得到空前加强。
不过,美国军火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此前在拿下F-22的订单后,该公司也在研发过程中多次徘徊不前。
能迅速占据美国军火商的首席之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华盛顿的强大院外游说居功至伟,其设在华盛顿的公司代表处,工作人员达数百人。
根据华盛顿的一家名为“尽责政治中心”于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位列1998年至2010年美国最大游说团体排行榜前20名。
杰克·吉斯向《中国新闻周刊》援引了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今年1月20日针对F-35战机的一次内部讲话内容。帕内塔称,F-35战机无需“试用期”,“我们百分百地相信F-35战机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第五代战机,未来,我们绝不能没有它。”
以最快的速度服役,也是战机急需换代的美国以及坐等F-35战机补缺防空网漏洞的日本眼下的期盼。
他们,都有些等不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