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她既是一门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是美术教与学的方式,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类似项目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体验、发现,借以强化其收集、整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增进探究学习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问题性:以美术现象和问题作为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教师围绕问题或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或活动收集资料,展开研究。2、开放性: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成果的表现形式等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形式开展研究。3、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主要形式有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和人际互动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4、差异性:由于班级、研究小组内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故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所长,使每一个学生均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
二、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和活动作为学习的先行组织者的,因此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各类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既是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誘因,又是课堂创新的前提条件。
如笔者在上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远古的呼唤》时,就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主题去考察、研究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课前笔者采用了观看河姆渡遗址宣传片和河姆渡博物馆现场考察的情境教学,当学生观看和亲临家乡河姆渡遗址的宣传片和现场时,那种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缘由的心情显得更加迫切。再如上湘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门》时,也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大家调查、研究家乡各类门的兴趣,笔者创设了“猜猜这是家乡哪儿门”的游戏情境,学生在迫不及待抢答这是在家乡哪儿见过的门的欢呼声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原来家乡还有那么多古色古香的传统门和各类造型富有特色的现代门,在情境中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萌发了要到现场再去仔细考察一番的强烈愿望。如上湘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广角镜”内容拓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时,同样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前先播放周杰伦《兰亭序》MTV(图1)片段,让同学们在中国风十足的流行音乐欣赏的情境中,自然感受到书法经典《兰亭序》的魅力及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让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真实,而且体会到了亲切,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美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学习美术就从关注身边的物件开始。
(二)提出问题,落实研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如何能让同学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氛围中,老师还必须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但有时我们同学可能对面对主题缺乏兴趣,或者可能适应了接受式教育流程而暂时无法适应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教学。因此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情况事先罗列相关的问题以备学生选择,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另选其他内容。
如上《兰亭序》一课时,在师生共同研读《兰亭序》墨迹本的复印件和水印本之后,请每小组将想要了解的问题写在白纸上,同时老师也提出了3个问题:(1)《兰亭序》的作者、时代和诞生背景?(2)《兰亭序》的真迹还在吗?请介绍几个重要的摹本和拓本?(3)请你谈谈《兰亭序》的特点?最后整合师生提出的问题。如上《远古的呼唤》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河姆渡文化很难提出相关的问题和任务,教师就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好几个研究子课题:①对河姆渡文化中建筑艺术的研究;②对河姆渡文化中雕刻艺术的研究;③对河姆渡文化中陶器艺术的研究;④对河姆渡文化中环境艺术的研究;⑤对河姆渡文化中石器艺术的研究; ⑥对河姆渡文化中骨器艺术的研究;⑦对河姆渡文化中木器艺术的研究;⑧对河姆渡文化中服装艺术的研究;⑨对河姆渡文化中随葬品的研究;⑩对河姆渡文化中水稻栽培的研究。让学生从中选择,当然受此启发,又有心得研究方向,也可自立主题。,在上《门》一课时,在“猜猜这是家乡哪儿门”的情境教学后,请同学们自主结合表格(图2)内容中选择小组要考察与研究的内容。
(三)共同探索,解决研究任务
学习的本质是探究,探究的本质是创新,课堂的活力在于探究,所以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假设和方案,尝试解决问题。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才可以称得上是连续的和完整的,才会对所学习的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自己内心才会有所体验和感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才是刻骨铭心的,才可以称作是经验。鼓励学生探究,既是教师对学生信任的表现也是实现课堂创新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意味着思维发散、拓展和开放,意味着学习过程充满个性,意味着学生健康个性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同时,有了探究的学习过程,才可能保证后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才有可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能在课堂中通过网络和相关准备的文献资料可以完成的,一般都在课堂中完成。若需要通过实地考察、任务访谈、现场写生等完成的,一般都会让同学们事先进行考察规划,然后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课外考察活动。如上《兰亭序》一课时,利用学校IPAD上网查阅资料,同学和老师自带资料文献进行探究、讨论解决问题。最后一小组以比赛的形式逐个解决师生提出的问题,当然要优先解决学生门提出的问题。如上《远古的呼唤》和《门》一课时,笔者均采用了事先让学生制定考察规划表,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考察活动(图3),完成相应任务,最后在成果展示课中进行汇报交流。
(四)展示交流,体验研究乐趣 如果说探究的过程,让同学们体会到过程的愉悦,那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更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享受成果的喜悦。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让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有了一次全面的共享,而且在交流中也让本组成员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有了一次系统的整理和建构,从而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运用了语言结合PPT展示的讲解方式,同时还制作了模型,绘制了速写、国画、水粉、彩铅等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有的还采用了情境表演等方式来形象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图4)。在这一过程中,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交流、合作、制作、绘画、表演等等综合能力。
如《远古的呼唤》一课的最后展示课中,同学们不仅收集了大量有关河姆渡文化的资料和器物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还对河姆渡文化中的骨器、环境、陶器、服装、稻谷栽培等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分组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交流,最后还进行了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生产的情景再现。大家设计、制作服装与面具,并适当化妆,面具和服装体现了远古人类的特点,同时也创意无限。同样在《门》一课的展示教学中,同学们不仅对考察门的历史背景、構造特点、相关文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同时还对考察的门进行了模型制作和绘画表现。形象的表演、逼真的模型、富有表现力的绘画作品,让同学们顿时对相关的研究内容有了深刻记忆,在愉悦的欣赏和观看中了解和掌握了其他小组的研究问题,让我们的教学变得事半功倍(图5—6)。
三、成效与思考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说:“我们实地考察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身边的东西,学习起来特别有亲切感。”有的学生说:“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考察、合作制作、展示交流不仅使我们的相关知识量大大丰富了,而且我们的交流、合作、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美术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的新尝试,一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增强、创新思维的发散,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独立自主探究新知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另一方面于教师而言,革新了传统教学方式,调动了教师的积极创造性,提高了老师钻研课堂、钻研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
在调查、研究、探索、实践的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撰写资料、编辑文本等各方面的科研能力。陈蕾安等同学撰写的《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获浙江省首届学生研究性成果一等奖,潘逸等同学撰写的《陆埠佛雕和大隐石雕艺术的调查》和蔡嘉艺等同学撰写的《余姚漏窗的调查与反思》分别获浙江省第二、三届学生研究性成果三等奖;田榕同学的科研小论文《对“双鸟舁日”象牙雕刻的研究》一文发表于《余姚日报》;很多同学的论文如:《救救我们的古建筑》、《古桥在哭泣》等在市级小论文比赛中获奖或入编《子陵中学学生小论文集》。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获得了质的飞跃。卢一莹和徐璐璐两位同学创作的表现家乡景的作品《静》、《美丽家园》同时获教育部主办第十一届中小学书画比赛二、三等奖;张银盈、徐淑雯的乡土题材作品《家乡美景》、《河姆古渡》获浙江省中小学书画比赛二、三等奖;楼人聪同学创作的表现家乡风俗的作品《做年糕》获中国教育报艺术教导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师生优秀作品展评金奖;笔者的课例《远古的呼唤》获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兰亭序》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4)中西部项目——新疆自治区初中美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项目和宁波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示范展示,公开课《门》在余姚市美术拓展性课程展示及研讨会议和宁波市第十届中学美术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中展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笔者也有一些思考与建议,相对于其他需要参加中高考的科目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美术学科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我们只管培养健全的人,而没有应试分数的牵制。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运用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会付出比其他老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还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树立课堂探究意识和学位中心的理念。因为我们都是接受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要想转变还是要下下决心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将研究性学习在我们美术课堂中进行到底。
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她既是一门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是美术教与学的方式,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类似项目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体验、发现,借以强化其收集、整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增进探究学习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问题性:以美术现象和问题作为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教师围绕问题或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或活动收集资料,展开研究。2、开放性: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成果的表现形式等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形式开展研究。3、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主要形式有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和人际互动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4、差异性:由于班级、研究小组内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故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所长,使每一个学生均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
二、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和活动作为学习的先行组织者的,因此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各类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既是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誘因,又是课堂创新的前提条件。
如笔者在上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远古的呼唤》时,就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主题去考察、研究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课前笔者采用了观看河姆渡遗址宣传片和河姆渡博物馆现场考察的情境教学,当学生观看和亲临家乡河姆渡遗址的宣传片和现场时,那种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缘由的心情显得更加迫切。再如上湘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门》时,也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大家调查、研究家乡各类门的兴趣,笔者创设了“猜猜这是家乡哪儿门”的游戏情境,学生在迫不及待抢答这是在家乡哪儿见过的门的欢呼声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原来家乡还有那么多古色古香的传统门和各类造型富有特色的现代门,在情境中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萌发了要到现场再去仔细考察一番的强烈愿望。如上湘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广角镜”内容拓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时,同样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前先播放周杰伦《兰亭序》MTV(图1)片段,让同学们在中国风十足的流行音乐欣赏的情境中,自然感受到书法经典《兰亭序》的魅力及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让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真实,而且体会到了亲切,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美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学习美术就从关注身边的物件开始。
(二)提出问题,落实研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如何能让同学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氛围中,老师还必须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但有时我们同学可能对面对主题缺乏兴趣,或者可能适应了接受式教育流程而暂时无法适应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教学。因此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情况事先罗列相关的问题以备学生选择,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另选其他内容。
如上《兰亭序》一课时,在师生共同研读《兰亭序》墨迹本的复印件和水印本之后,请每小组将想要了解的问题写在白纸上,同时老师也提出了3个问题:(1)《兰亭序》的作者、时代和诞生背景?(2)《兰亭序》的真迹还在吗?请介绍几个重要的摹本和拓本?(3)请你谈谈《兰亭序》的特点?最后整合师生提出的问题。如上《远古的呼唤》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河姆渡文化很难提出相关的问题和任务,教师就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好几个研究子课题:①对河姆渡文化中建筑艺术的研究;②对河姆渡文化中雕刻艺术的研究;③对河姆渡文化中陶器艺术的研究;④对河姆渡文化中环境艺术的研究;⑤对河姆渡文化中石器艺术的研究; ⑥对河姆渡文化中骨器艺术的研究;⑦对河姆渡文化中木器艺术的研究;⑧对河姆渡文化中服装艺术的研究;⑨对河姆渡文化中随葬品的研究;⑩对河姆渡文化中水稻栽培的研究。让学生从中选择,当然受此启发,又有心得研究方向,也可自立主题。,在上《门》一课时,在“猜猜这是家乡哪儿门”的情境教学后,请同学们自主结合表格(图2)内容中选择小组要考察与研究的内容。
(三)共同探索,解决研究任务
学习的本质是探究,探究的本质是创新,课堂的活力在于探究,所以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假设和方案,尝试解决问题。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才可以称得上是连续的和完整的,才会对所学习的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自己内心才会有所体验和感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才是刻骨铭心的,才可以称作是经验。鼓励学生探究,既是教师对学生信任的表现也是实现课堂创新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意味着思维发散、拓展和开放,意味着学习过程充满个性,意味着学生健康个性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同时,有了探究的学习过程,才可能保证后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才有可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能在课堂中通过网络和相关准备的文献资料可以完成的,一般都在课堂中完成。若需要通过实地考察、任务访谈、现场写生等完成的,一般都会让同学们事先进行考察规划,然后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课外考察活动。如上《兰亭序》一课时,利用学校IPAD上网查阅资料,同学和老师自带资料文献进行探究、讨论解决问题。最后一小组以比赛的形式逐个解决师生提出的问题,当然要优先解决学生门提出的问题。如上《远古的呼唤》和《门》一课时,笔者均采用了事先让学生制定考察规划表,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考察活动(图3),完成相应任务,最后在成果展示课中进行汇报交流。
(四)展示交流,体验研究乐趣 如果说探究的过程,让同学们体会到过程的愉悦,那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更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享受成果的喜悦。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让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有了一次全面的共享,而且在交流中也让本组成员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有了一次系统的整理和建构,从而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运用了语言结合PPT展示的讲解方式,同时还制作了模型,绘制了速写、国画、水粉、彩铅等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有的还采用了情境表演等方式来形象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图4)。在这一过程中,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交流、合作、制作、绘画、表演等等综合能力。
如《远古的呼唤》一课的最后展示课中,同学们不仅收集了大量有关河姆渡文化的资料和器物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还对河姆渡文化中的骨器、环境、陶器、服装、稻谷栽培等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分组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交流,最后还进行了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生产的情景再现。大家设计、制作服装与面具,并适当化妆,面具和服装体现了远古人类的特点,同时也创意无限。同样在《门》一课的展示教学中,同学们不仅对考察门的历史背景、構造特点、相关文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同时还对考察的门进行了模型制作和绘画表现。形象的表演、逼真的模型、富有表现力的绘画作品,让同学们顿时对相关的研究内容有了深刻记忆,在愉悦的欣赏和观看中了解和掌握了其他小组的研究问题,让我们的教学变得事半功倍(图5—6)。
三、成效与思考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说:“我们实地考察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身边的东西,学习起来特别有亲切感。”有的学生说:“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考察、合作制作、展示交流不仅使我们的相关知识量大大丰富了,而且我们的交流、合作、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美术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的新尝试,一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增强、创新思维的发散,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独立自主探究新知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另一方面于教师而言,革新了传统教学方式,调动了教师的积极创造性,提高了老师钻研课堂、钻研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
在调查、研究、探索、实践的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撰写资料、编辑文本等各方面的科研能力。陈蕾安等同学撰写的《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获浙江省首届学生研究性成果一等奖,潘逸等同学撰写的《陆埠佛雕和大隐石雕艺术的调查》和蔡嘉艺等同学撰写的《余姚漏窗的调查与反思》分别获浙江省第二、三届学生研究性成果三等奖;田榕同学的科研小论文《对“双鸟舁日”象牙雕刻的研究》一文发表于《余姚日报》;很多同学的论文如:《救救我们的古建筑》、《古桥在哭泣》等在市级小论文比赛中获奖或入编《子陵中学学生小论文集》。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获得了质的飞跃。卢一莹和徐璐璐两位同学创作的表现家乡景的作品《静》、《美丽家园》同时获教育部主办第十一届中小学书画比赛二、三等奖;张银盈、徐淑雯的乡土题材作品《家乡美景》、《河姆古渡》获浙江省中小学书画比赛二、三等奖;楼人聪同学创作的表现家乡风俗的作品《做年糕》获中国教育报艺术教导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师生优秀作品展评金奖;笔者的课例《远古的呼唤》获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兰亭序》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4)中西部项目——新疆自治区初中美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项目和宁波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示范展示,公开课《门》在余姚市美术拓展性课程展示及研讨会议和宁波市第十届中学美术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中展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笔者也有一些思考与建议,相对于其他需要参加中高考的科目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美术学科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我们只管培养健全的人,而没有应试分数的牵制。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运用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会付出比其他老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还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树立课堂探究意识和学位中心的理念。因为我们都是接受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要想转变还是要下下决心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将研究性学习在我们美术课堂中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