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语文。本文就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综述。【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质疑方法在大纲中还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语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一 、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在:A: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B: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和理解教材;C:学生能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潜力,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并能积极、自觉地向老师请教,与师研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自主学习。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
由于小学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生成长期,心理上有了不同于小学生而又有别于初中生的发展,他们对待新事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对未知领域存在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应该利用这种心理,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培养应该充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语文能过程中主体作用
1、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喜欢的,才会主动的去了解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对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启学生探知未知领域的勇气。
2、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
我们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言:“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我们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为主动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所在。
3、培养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说单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疑的品质就能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此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说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是一粒撒在土壤里的种子,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过程的枝干,那么,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则是在这茁壮枝干上所结出的探索之花。学生自主思索问题,一方面是对学习语文对象产生兴趣的表现,一方面也是学生对学生质疑品质的一种思维上的延续。这又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的对材料的搜集;二是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这两者是对自主学习语文结果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检测。
第二、教师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并不是单单只涉及到学生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堂是一个教学的主要场地,可以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而非一个工厂的车间;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车间里等待加工的物件。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方面,教师也和学生一样,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和以前相比较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改变以前的那种所谓的“尊师重道”的古老习气。不可否认,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更应该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探索思维的场所。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探索未知领域的历史,一部创造新事物的历史。在知识爆炸、科技腾飞的今天,只单凭教师课堂上的教授是难以将人类的所有智慧传授给下一代的。但人类还要面向未来,因此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在不断的运用已知的知识资源解现存的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因此,教学的目的在当代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重视对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正是基于此,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放弃以往那种高大不可侵犯的姿态,而应该以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语文的朋友、思想的引导者出现。故而,教师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也应该做以适当的调整。
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作用,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而展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对待学生应该多用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言语和行动。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或者不讲,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思考在教材中发现问题,再搜集材料合作探讨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意识。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会认为应该有一个最正确的标准答案,为了正确,教师会将这个答案在全班进行讲解。而排斥于这个答案相出入的其他解释。其实这样做是有扼杀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应该允许不同的答案出现。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只要不能推翻学生的观点,那么,学生就不是错的。当然,正确的引导才是教师的真正的职责所在。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时的措辞。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注意在提问时的措辞和语气,因为这对学生的回答问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严厉的措辞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威严感,生硬的语气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强制感,这两种做法皆为课堂提问所不取。这些做法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产生心理隔阂,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发挥,影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应该以教师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该以鼓励、启发的语气为主,尽量多用“哪一位能”、“我们”、“还有没有更加新颖的”、“大家认为怎么样”、“请某某同学”、等字眼,语气应该和蔼有鼓励性、启发性。
应该说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方法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学习语文、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研究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和以前的教育教学观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探索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语文方法是重要的。
总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应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思想。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里的主人。在教学中,加强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忠心地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牢记并体现以下“八”条: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选自《新课程与学生发展》P50 “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3]董燕琪《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吉林教育 2009年11期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在:A: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B: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和理解教材;C:学生能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潜力,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并能积极、自觉地向老师请教,与师研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自主学习。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
由于小学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生成长期,心理上有了不同于小学生而又有别于初中生的发展,他们对待新事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对未知领域存在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应该利用这种心理,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培养应该充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语文能过程中主体作用
1、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喜欢的,才会主动的去了解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对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启学生探知未知领域的勇气。
2、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
我们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言:“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我们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为主动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所在。
3、培养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说单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疑的品质就能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此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说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是一粒撒在土壤里的种子,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过程的枝干,那么,学生自主思索问题的能力则是在这茁壮枝干上所结出的探索之花。学生自主思索问题,一方面是对学习语文对象产生兴趣的表现,一方面也是学生对学生质疑品质的一种思维上的延续。这又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的对材料的搜集;二是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这两者是对自主学习语文结果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检测。
第二、教师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并不是单单只涉及到学生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堂是一个教学的主要场地,可以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而非一个工厂的车间;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车间里等待加工的物件。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方面,教师也和学生一样,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和以前相比较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改变以前的那种所谓的“尊师重道”的古老习气。不可否认,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更应该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探索思维的场所。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探索未知领域的历史,一部创造新事物的历史。在知识爆炸、科技腾飞的今天,只单凭教师课堂上的教授是难以将人类的所有智慧传授给下一代的。但人类还要面向未来,因此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在不断的运用已知的知识资源解现存的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因此,教学的目的在当代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重视对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正是基于此,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放弃以往那种高大不可侵犯的姿态,而应该以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语文的朋友、思想的引导者出现。故而,教师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也应该做以适当的调整。
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作用,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而展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对待学生应该多用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言语和行动。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或者不讲,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思考在教材中发现问题,再搜集材料合作探讨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意识。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会认为应该有一个最正确的标准答案,为了正确,教师会将这个答案在全班进行讲解。而排斥于这个答案相出入的其他解释。其实这样做是有扼杀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应该允许不同的答案出现。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只要不能推翻学生的观点,那么,学生就不是错的。当然,正确的引导才是教师的真正的职责所在。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时的措辞。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注意在提问时的措辞和语气,因为这对学生的回答问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严厉的措辞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威严感,生硬的语气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强制感,这两种做法皆为课堂提问所不取。这些做法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产生心理隔阂,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发挥,影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应该以教师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该以鼓励、启发的语气为主,尽量多用“哪一位能”、“我们”、“还有没有更加新颖的”、“大家认为怎么样”、“请某某同学”、等字眼,语气应该和蔼有鼓励性、启发性。
应该说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方法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学习语文、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研究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和以前的教育教学观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探索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语文方法是重要的。
总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应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思想。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里的主人。在教学中,加强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忠心地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牢记并体现以下“八”条: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选自《新课程与学生发展》P50 “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3]董燕琪《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吉林教育 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