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大班幼儿在感知和认识空间的过程中抽象能力较弱。资源上,与空间概念相关的教学活动少,且不系统,教师在教育中对幼儿空间概念与能力的教学与支持的重视不足,都是现在教师难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原因。
文中的玉米粒建构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根据玉米粒蘸水粘合的特性,自由拼贴的构造活动,其作品易保存。
一、故事描述
(一)发现幼儿创作的兴趣
玉米粒建构有丰富的空间发展教育契机,在对班级玉米粒建构游戏的观察中,发现班级幼儿的恐龙设计图和恐龙玉米粒作品多是以“正面”和“侧面”的二维平面作品呈现。
个别幼儿能表征出物体的深度与厚度,出现二维平面与三维形体间的碰撞,该表现易被忽略,即上图中“恐龙牙齿形状尖细,有大小”。
(二)师幼互助,打破平面与立体的壁垒
丁丁在牛皮纸上画了一只剑龙,(俯视角:)。
他将黄玉米粒竖戳在恐龙背脊上铅笔画圈的位置(骨刺),将绿色玉米粒竖直戳在腿部位置(四条腿)。
丁丁:“这里是腿,然后这里(背脊)我弄了这个(骨刺)。中间要……”
教师:“身体在哪?”
丁丁:“在腿和骨刺的中间,像恐龙玩具那样?”
教师:“那要先拼哪个部分?”丁丁开始制作身体。
丁丁:“身体。然后是腿。”
教师:“为什么是腿?”
丁丁:“因为身体和腿是连起来的。”用四个玉米粒贴在身体的下方做腿。
教师:“接着做哪个部位?”
他将三个玉米粒贴一起,组成头。
过程中幼儿遇到瓶颈,教师通过小步调的支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鼓励幼儿独立探索;能从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观察恐龙玩具,发现不同角度,画面也不同;帮助幼儿将原本平面、单一的画面与立体三维的画面有机联系起来;感知恐龙主体与部分之间的的空间位置关系,感知空间方位的连续性,即“四肢在身体下方,骨刺在身体上方,身体在这两者中间位置”。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思考,依次完成恐龙四肢、头、尾的拼接。
(三)合作探究,平面与立体的转换
萌萌想做和玩具三角龙一样的龙。
萌萌:“头骨要怎么做?”
教師:“头骨像什么?”
萌萌:“像扇子。”
我们讨论了玉米粒如何做扇子,萌萌用剪刀剪出玉米粒小圆片,在“脖子”上一片连着一片贴成扇形。
糖宝也按照玩具,做了翼龙身体。
糖宝:“翅膀要怎么做?”
萌萌:“你看我做的(头骨)。”
糖宝:“翅膀就像这样做吗?”按照萌萌说的步骤,糖宝拼贴好两个翅膀。
萌萌:“我们的恐龙和玩具简直就是双胞胎了!”
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与生活经验联系,发现“头骨”与“扇子”的相似。幼儿游戏技能存在个别差异,幼幼合作交流游戏技巧,分享游戏经验,帮助同伴直观感知玉米粒不同的裁剪与拼贴方法。
(四)自主探索,发展空间方位概念
笑笑也拿着玩具制作恐龙,先做了一层椭圆形的身体连着长长的尾巴。
笑笑:“然后要怎么做呀?这个看起来有点扁,像被拍扁的恐龙。”
老师:“那怎么样才不扁?”
笑笑:“再加一层。”
笑笑:“它有脊柱骨,就在它背脊的中间。”笑笑剪了小三角形做背部骨头。
笑笑:“尾巴的后面有一个大锤子。”
笑笑:“我在做腿了,就在它的肚子上,四条小短腿。”
笑笑:“我要给她的小短腿的下面再做个脚丫子。”
幼儿发现作品与恐龙玩具在空间方位中横纵方面的差异,通过“要怎么样……”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解决办法,鼓励幼儿使用空间方位词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及物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三、启示
(一)行动收获
1.幼儿能力上的收获
玉米粒建构游戏对空间概念的渗透并不是纯概念式和记忆性的方位训练,是一个处于轻松氛围中非正式的活动,幼儿同伴合作交流,经验分享,每一个参与游戏的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辨别和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1)在空间方位的辨别上更加全面。
在认识新事物地过程中,幼儿会有意识从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观察一个物体,感知不同视角所显示地不同画面,将平面与立体画面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感知觉。
(2)在空间方位的辨认上有了突破。
在感知事物空间关系的过程中,幼儿从以主体为中心正过度到能以客体为中心。知道空间方位的连续性,初步了解客体的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在空间方位词的应用上更加具体。
在游戏过程中,以及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幼儿使用空间方位语言描述自己的制作思路与过程,有助于辨识和理解空间方位关系。
2.教师思想上的收获
(1)关注幼儿所需,教师支持要适时且适当。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当下的困难是什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线索或支架,起初的引导和帮助可以多一些,但在后续的过程中要逐渐减少干预,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空间关系,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己参与的体验、感知、发现中积累对空间方位的辨识与理解,更好的体验的成就感,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感知觉。
(二)教育建议
1.发挥游戏价值。创设合适地游戏环境和贴近生活的游戏主题,投放充足的基础材料和观察物以及展示区,丰富幼儿相关游戏技能和游戏形式是发挥游戏价值的关键。
2.理解空间概念。了解幼儿的空间认知发展的轨迹,有计划、有幼儿、有内容、有重点的在日常生活、游戏与教学中提供支持。
3.丰富生活经验。游戏经验源于生活,以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开展游戏,有利于提升幼儿兴趣,挖掘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覃辉,鲍勤主编.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证研究[J].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凯丽.建构游戏中幼儿空间关系经验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大班幼儿在感知和认识空间的过程中抽象能力较弱。资源上,与空间概念相关的教学活动少,且不系统,教师在教育中对幼儿空间概念与能力的教学与支持的重视不足,都是现在教师难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原因。
文中的玉米粒建构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根据玉米粒蘸水粘合的特性,自由拼贴的构造活动,其作品易保存。
一、故事描述
(一)发现幼儿创作的兴趣
玉米粒建构有丰富的空间发展教育契机,在对班级玉米粒建构游戏的观察中,发现班级幼儿的恐龙设计图和恐龙玉米粒作品多是以“正面”和“侧面”的二维平面作品呈现。
个别幼儿能表征出物体的深度与厚度,出现二维平面与三维形体间的碰撞,该表现易被忽略,即上图中“恐龙牙齿形状尖细,有大小”。
(二)师幼互助,打破平面与立体的壁垒
丁丁在牛皮纸上画了一只剑龙,(俯视角:)。
他将黄玉米粒竖戳在恐龙背脊上铅笔画圈的位置(骨刺),将绿色玉米粒竖直戳在腿部位置(四条腿)。
丁丁:“这里是腿,然后这里(背脊)我弄了这个(骨刺)。中间要……”
教师:“身体在哪?”
丁丁:“在腿和骨刺的中间,像恐龙玩具那样?”
教师:“那要先拼哪个部分?”丁丁开始制作身体。
丁丁:“身体。然后是腿。”
教师:“为什么是腿?”
丁丁:“因为身体和腿是连起来的。”用四个玉米粒贴在身体的下方做腿。
教师:“接着做哪个部位?”
他将三个玉米粒贴一起,组成头。
过程中幼儿遇到瓶颈,教师通过小步调的支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鼓励幼儿独立探索;能从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观察恐龙玩具,发现不同角度,画面也不同;帮助幼儿将原本平面、单一的画面与立体三维的画面有机联系起来;感知恐龙主体与部分之间的的空间位置关系,感知空间方位的连续性,即“四肢在身体下方,骨刺在身体上方,身体在这两者中间位置”。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思考,依次完成恐龙四肢、头、尾的拼接。
(三)合作探究,平面与立体的转换
萌萌想做和玩具三角龙一样的龙。
萌萌:“头骨要怎么做?”
教師:“头骨像什么?”
萌萌:“像扇子。”
我们讨论了玉米粒如何做扇子,萌萌用剪刀剪出玉米粒小圆片,在“脖子”上一片连着一片贴成扇形。
糖宝也按照玩具,做了翼龙身体。
糖宝:“翅膀要怎么做?”
萌萌:“你看我做的(头骨)。”
糖宝:“翅膀就像这样做吗?”按照萌萌说的步骤,糖宝拼贴好两个翅膀。
萌萌:“我们的恐龙和玩具简直就是双胞胎了!”
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与生活经验联系,发现“头骨”与“扇子”的相似。幼儿游戏技能存在个别差异,幼幼合作交流游戏技巧,分享游戏经验,帮助同伴直观感知玉米粒不同的裁剪与拼贴方法。
(四)自主探索,发展空间方位概念
笑笑也拿着玩具制作恐龙,先做了一层椭圆形的身体连着长长的尾巴。
笑笑:“然后要怎么做呀?这个看起来有点扁,像被拍扁的恐龙。”
老师:“那怎么样才不扁?”
笑笑:“再加一层。”
笑笑:“它有脊柱骨,就在它背脊的中间。”笑笑剪了小三角形做背部骨头。
笑笑:“尾巴的后面有一个大锤子。”
笑笑:“我在做腿了,就在它的肚子上,四条小短腿。”
笑笑:“我要给她的小短腿的下面再做个脚丫子。”
幼儿发现作品与恐龙玩具在空间方位中横纵方面的差异,通过“要怎么样……”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解决办法,鼓励幼儿使用空间方位词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及物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三、启示
(一)行动收获
1.幼儿能力上的收获
玉米粒建构游戏对空间概念的渗透并不是纯概念式和记忆性的方位训练,是一个处于轻松氛围中非正式的活动,幼儿同伴合作交流,经验分享,每一个参与游戏的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辨别和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1)在空间方位的辨别上更加全面。
在认识新事物地过程中,幼儿会有意识从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观察一个物体,感知不同视角所显示地不同画面,将平面与立体画面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感知觉。
(2)在空间方位的辨认上有了突破。
在感知事物空间关系的过程中,幼儿从以主体为中心正过度到能以客体为中心。知道空间方位的连续性,初步了解客体的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在空间方位词的应用上更加具体。
在游戏过程中,以及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幼儿使用空间方位语言描述自己的制作思路与过程,有助于辨识和理解空间方位关系。
2.教师思想上的收获
(1)关注幼儿所需,教师支持要适时且适当。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当下的困难是什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线索或支架,起初的引导和帮助可以多一些,但在后续的过程中要逐渐减少干预,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空间关系,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己参与的体验、感知、发现中积累对空间方位的辨识与理解,更好的体验的成就感,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感知觉。
(二)教育建议
1.发挥游戏价值。创设合适地游戏环境和贴近生活的游戏主题,投放充足的基础材料和观察物以及展示区,丰富幼儿相关游戏技能和游戏形式是发挥游戏价值的关键。
2.理解空间概念。了解幼儿的空间认知发展的轨迹,有计划、有幼儿、有内容、有重点的在日常生活、游戏与教学中提供支持。
3.丰富生活经验。游戏经验源于生活,以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开展游戏,有利于提升幼儿兴趣,挖掘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覃辉,鲍勤主编.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证研究[J].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凯丽.建构游戏中幼儿空间关系经验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