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司理财”是MBA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性、法规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目前MBA“公司理财”教学过程中存在学员对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时间限制而不能系统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材选用受到一定限制、案例教学组织欠合理等问题,各商学院在MBA“公司理财”的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司理财”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建设和完善教材体系、合理组织案例教学。
关键词:公司理财;MBA;案例教学;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龙成凤(1970-),女,彝族,贵州大方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95-02
“公司理财”是MBA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性、法规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目前在国外公司中至少有30%以上的CEO都是由CFO晋升而来,“公司理财”课程对于MBA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本文针对如何完善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部分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员对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不同的教材对公司理财研究内容的表述各异,但是对公司理财框架的认识却是大同小异的,即由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管理工具箱组成。“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税法”、“管理学”等是“公司理财”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对于“公司理财”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MBA学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来自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笔者承担了某重点大学2008级脱产班、集中班和周末班MBA的“公司理财”课程教学,课程结束一个学期后对三个班共95名学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问题,多数学员的答案是“基础较薄弱,感觉没有真正吃透这门课的精髓”。笔者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事非财务相关工作的学员专业基础知识十分薄弱,部分基本理论含混不清,但是从事财务类工作的学员却基本理论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一现状给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公司理财教材的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市场上的公司理财教材分为三类:中文版教材(中国学者撰写)、译文版教材(外国学者撰写,中国学者翻译)和英文原版教材。由于MBA学员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受到专业术语的限制,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难度较大。译文版教材质量的高低与翻译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由于受到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文字修养的限制,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由于教师和学生看不到英文原书,所以对于有些错误和纰漏很难发现。目前一些优秀的中文版教材积极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财务管理的精华,但是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并且与译文版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相比,学术的先进性、概念的严谨性、实证资料的丰富性、教材阅读所带来的亲和力等方面还是有欠缺。正因为如此,不同高校MBA的选用教材不尽相同,但是据笔者调研发现,罗斯等著的《公司理财》得到多数高校的认可,要么将其作为指定教材,要么作为参考教材。
3.课时有限,不能系统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
笔者搜集到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设置,经过分析发现,不同学校MBA“公司理财”课程的学时存在较大差距,如表1所示。某重点大学的MBA“公司理财”脱产班为45学时、集中班和周末班统一为42学时。由于要兼顾理论与案例教学,所以尽管教师竭尽全力做到详略得当,但还是不能将“公司理财”的内容系统深入地讲完。针对笔者问卷调查中“学员对本课程的意见或建议”这一问题,多数学员提到“课时少,内容多,建议增加课时,增加专题案例讨论”。
4.案例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MBA教学的精髓所在。在“公司理财”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财务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也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财务活动在整个公司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在我国高校MBA“公司理财”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案例教学是流于形式的,其原因在于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案例编写经费不足、案例来源匮乏,大多数案例编写采用“拿来主义”,由于企业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区别,对我国企业的适用性较差。这些导致案例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效果较差。
二、完善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的思考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正确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司理财”课程间的衔接关系
“公司理财”作为一门MBA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和前面的专业基础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MBA学员应加强整合性学习,打破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为此需要明确下面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应明确“公司理财”与“会计学”之间的关系。“公司理财”与“会计学”都是MBA的核心课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公司理财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公司理财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过来为财务管理服务。从教学课程体系看,“会计学”是“公司理财”的课程基础。
第二,应明确“公司理财”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充分地了解各种财务报表的性质、结构特征及其与理财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科学地规划理财行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报表数据及其结构实际上是公司理财行为的结果,又是进行理财规划的起点;现金流量表可以被视为公司价值的实现过程报告;通过科学的利润表分析,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有益的信息:即期利润水平,销售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多少以及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大小。
第三,应明确“公司理财”与“税法”之间的关系。税,特别是所得税是影响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筹资决策要考虑所得税对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投资决策要考虑所得税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股利分配决策要考虑所得税对股东现金流的影响。可见,作为公司理财人员,必须熟悉税法关于所得税的规定。换言之,“税法”是“公司理财”的必备基础。
第四,应明确“公司理财”与“金融市场学”的关系。无论是筹资还是投资,都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金融市场是公司理财的基础,没有金融市场就没有公司理财。因此,学习公司理财,必须了解公司理财的构成要素、运行法规、价格机制等,以便能从金融环境方面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司。
2.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针对不同职业背景和专业的MBA学员,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尽量保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从事投资、融资、会计、税收等相关工作的MBA学员,由于已经掌握了一般的理论和实务,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学员学习公司理财的前沿理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具。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期权定价、并购重组等复杂问题的案例供学员进行分析讨论。对于非财务专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MBA学员,进行教学时应以打牢基础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安排学员学习基本的财务理论、常用的理财方法和工具;在教学安排上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先讲授确定条件下的财务决策,再进一步讲授不确定条件下的财务决策。在案例的选择上,选择公司常见的财务决策案例,给定一定的假设条件让学员分析,取消假设条件让学员再进行分析。这种将纯理想状态放松至实际条件的逻辑次序便于学生形成参照系,理解理论框架形成的逻辑,把握在现实中进行财务决策需考虑的各种复杂因素。
3.建设和完善教材体系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吴世农教授在2006年全国MBA“公司理财”教学研讨会上指出,MBA“公司理财”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有教材、有讲义、有作业、有案例。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
考虑到教材的先进性、概念的严谨性、实证资料的丰富性以及MBA学员英文水平和专业术语的限制,笔者认为选用权威译文版教材比较适当。但是选用时要注意译者的英文水平和专业背景,以保证所选教材有较高的翻译质量。根据笔者的调研及教学实践,建议选用罗斯等著的《公司理财》作为教材。
教学讲义编制的依据是教学大纲,除了包括教材中的内容外,還需要在三个方面对讲义进行补充:一是国内外有关公司理财的前沿理论;二是国内公司理财的本土理论;三是国内外企业理财环境方面的差异。例如,2005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在讲义中进行补充,学员对这个阶段公司股本的变动就难以理解,容易错误地认为是发放股票股利。又如,我国股票种类中的A股、B股等概念在国外教材中缺乏,如果不进行补充,学员就难以区别。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员加深对主要观点的理解,吸收和运用重要财务决策方法。因此,教学讲义的内容是编制作业库的依据。习题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各种教材后附的习题中精选;二是自编。自编时尽量将理财学中的相关理论与学员面临的财务决策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任课教师要努力开发来自本土、紧贴实务、深刻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财务管理案例,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尽量开发反映本行业公司理财实践的教学案例。
4.合理组织案例教学
MBA的公司理财案例教学是让学员身处商战实景,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决策,把所有的理论、知识、分析和技巧融入各式各样的案例之中,训练学生将来在企业中迅速发挥领导才能,应付各种棘手问题。要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好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
第二,合理划分案例小组。案例准备通常以4~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的形成以分散化为目标,这种分散化体现在多个维度:年龄、经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期达到经验互补的效果。
第三,创造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案例讨论室等。软环境主要指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和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与鼓励。相比之下,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
第四,创新考核机制。虽然案例来自于现实,但毕竟不是参加讨论的学生当时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偷懒心理,不认真研究案例,不积极思考,而是不负责任地陈述观点或做出决策,即产生了案例讨论中的所谓“道德风险”。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准备情况,尽量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结束语
我国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要在总结其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在某个或某些环节中进行创新,形成自身课程建设的特色,树立课程的品牌。
参考文献:
[1]詹雷,王竞达.MBA财务管理课程教育的中外比较[J].财会月刊,2010,(3).
[2]陈榕.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财会月刊(综合),2007,(1).
[3]李春玲,朱清香.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05,(3).
[4]何瑛.完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赵晋琳.“公司理财”教学创新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公司理财;MBA;案例教学;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龙成凤(1970-),女,彝族,贵州大方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95-02
“公司理财”是MBA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性、法规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目前在国外公司中至少有30%以上的CEO都是由CFO晋升而来,“公司理财”课程对于MBA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本文针对如何完善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部分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员对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不同的教材对公司理财研究内容的表述各异,但是对公司理财框架的认识却是大同小异的,即由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管理工具箱组成。“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税法”、“管理学”等是“公司理财”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对于“公司理财”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MBA学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来自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笔者承担了某重点大学2008级脱产班、集中班和周末班MBA的“公司理财”课程教学,课程结束一个学期后对三个班共95名学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问题,多数学员的答案是“基础较薄弱,感觉没有真正吃透这门课的精髓”。笔者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事非财务相关工作的学员专业基础知识十分薄弱,部分基本理论含混不清,但是从事财务类工作的学员却基本理论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一现状给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公司理财教材的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市场上的公司理财教材分为三类:中文版教材(中国学者撰写)、译文版教材(外国学者撰写,中国学者翻译)和英文原版教材。由于MBA学员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受到专业术语的限制,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难度较大。译文版教材质量的高低与翻译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由于受到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文字修养的限制,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由于教师和学生看不到英文原书,所以对于有些错误和纰漏很难发现。目前一些优秀的中文版教材积极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财务管理的精华,但是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并且与译文版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相比,学术的先进性、概念的严谨性、实证资料的丰富性、教材阅读所带来的亲和力等方面还是有欠缺。正因为如此,不同高校MBA的选用教材不尽相同,但是据笔者调研发现,罗斯等著的《公司理财》得到多数高校的认可,要么将其作为指定教材,要么作为参考教材。
3.课时有限,不能系统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
笔者搜集到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设置,经过分析发现,不同学校MBA“公司理财”课程的学时存在较大差距,如表1所示。某重点大学的MBA“公司理财”脱产班为45学时、集中班和周末班统一为42学时。由于要兼顾理论与案例教学,所以尽管教师竭尽全力做到详略得当,但还是不能将“公司理财”的内容系统深入地讲完。针对笔者问卷调查中“学员对本课程的意见或建议”这一问题,多数学员提到“课时少,内容多,建议增加课时,增加专题案例讨论”。
4.案例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MBA教学的精髓所在。在“公司理财”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财务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也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财务活动在整个公司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在我国高校MBA“公司理财”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案例教学是流于形式的,其原因在于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案例编写经费不足、案例来源匮乏,大多数案例编写采用“拿来主义”,由于企业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区别,对我国企业的适用性较差。这些导致案例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效果较差。
二、完善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的思考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正确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司理财”课程间的衔接关系
“公司理财”作为一门MBA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和前面的专业基础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MBA学员应加强整合性学习,打破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为此需要明确下面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应明确“公司理财”与“会计学”之间的关系。“公司理财”与“会计学”都是MBA的核心课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公司理财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公司理财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过来为财务管理服务。从教学课程体系看,“会计学”是“公司理财”的课程基础。
第二,应明确“公司理财”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充分地了解各种财务报表的性质、结构特征及其与理财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科学地规划理财行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报表数据及其结构实际上是公司理财行为的结果,又是进行理财规划的起点;现金流量表可以被视为公司价值的实现过程报告;通过科学的利润表分析,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有益的信息:即期利润水平,销售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多少以及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大小。
第三,应明确“公司理财”与“税法”之间的关系。税,特别是所得税是影响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筹资决策要考虑所得税对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投资决策要考虑所得税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股利分配决策要考虑所得税对股东现金流的影响。可见,作为公司理财人员,必须熟悉税法关于所得税的规定。换言之,“税法”是“公司理财”的必备基础。
第四,应明确“公司理财”与“金融市场学”的关系。无论是筹资还是投资,都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金融市场是公司理财的基础,没有金融市场就没有公司理财。因此,学习公司理财,必须了解公司理财的构成要素、运行法规、价格机制等,以便能从金融环境方面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司。
2.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针对不同职业背景和专业的MBA学员,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尽量保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从事投资、融资、会计、税收等相关工作的MBA学员,由于已经掌握了一般的理论和实务,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学员学习公司理财的前沿理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具。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期权定价、并购重组等复杂问题的案例供学员进行分析讨论。对于非财务专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MBA学员,进行教学时应以打牢基础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安排学员学习基本的财务理论、常用的理财方法和工具;在教学安排上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先讲授确定条件下的财务决策,再进一步讲授不确定条件下的财务决策。在案例的选择上,选择公司常见的财务决策案例,给定一定的假设条件让学员分析,取消假设条件让学员再进行分析。这种将纯理想状态放松至实际条件的逻辑次序便于学生形成参照系,理解理论框架形成的逻辑,把握在现实中进行财务决策需考虑的各种复杂因素。
3.建设和完善教材体系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吴世农教授在2006年全国MBA“公司理财”教学研讨会上指出,MBA“公司理财”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有教材、有讲义、有作业、有案例。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
考虑到教材的先进性、概念的严谨性、实证资料的丰富性以及MBA学员英文水平和专业术语的限制,笔者认为选用权威译文版教材比较适当。但是选用时要注意译者的英文水平和专业背景,以保证所选教材有较高的翻译质量。根据笔者的调研及教学实践,建议选用罗斯等著的《公司理财》作为教材。
教学讲义编制的依据是教学大纲,除了包括教材中的内容外,還需要在三个方面对讲义进行补充:一是国内外有关公司理财的前沿理论;二是国内公司理财的本土理论;三是国内外企业理财环境方面的差异。例如,2005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在讲义中进行补充,学员对这个阶段公司股本的变动就难以理解,容易错误地认为是发放股票股利。又如,我国股票种类中的A股、B股等概念在国外教材中缺乏,如果不进行补充,学员就难以区别。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员加深对主要观点的理解,吸收和运用重要财务决策方法。因此,教学讲义的内容是编制作业库的依据。习题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各种教材后附的习题中精选;二是自编。自编时尽量将理财学中的相关理论与学员面临的财务决策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任课教师要努力开发来自本土、紧贴实务、深刻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财务管理案例,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尽量开发反映本行业公司理财实践的教学案例。
4.合理组织案例教学
MBA的公司理财案例教学是让学员身处商战实景,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决策,把所有的理论、知识、分析和技巧融入各式各样的案例之中,训练学生将来在企业中迅速发挥领导才能,应付各种棘手问题。要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好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
第二,合理划分案例小组。案例准备通常以4~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的形成以分散化为目标,这种分散化体现在多个维度:年龄、经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期达到经验互补的效果。
第三,创造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案例讨论室等。软环境主要指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和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与鼓励。相比之下,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
第四,创新考核机制。虽然案例来自于现实,但毕竟不是参加讨论的学生当时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偷懒心理,不认真研究案例,不积极思考,而是不负责任地陈述观点或做出决策,即产生了案例讨论中的所谓“道德风险”。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准备情况,尽量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结束语
我国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要在总结其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在某个或某些环节中进行创新,形成自身课程建设的特色,树立课程的品牌。
参考文献:
[1]詹雷,王竞达.MBA财务管理课程教育的中外比较[J].财会月刊,2010,(3).
[2]陈榕.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财会月刊(综合),2007,(1).
[3]李春玲,朱清香.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05,(3).
[4]何瑛.完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赵晋琳.“公司理财”教学创新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