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校大多数彝族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彝区,平时都用彝语交谈,与外界联系较少,造成汉语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低年级的彝族小学生很少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导致他们在课上听不懂教师的讲话,课下无法和老师交流。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由于我校大多数彝族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彝区,平时都用彝语交谈,与外界联系较少,造成汉语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低年级的彝族小学生很少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导致他们在课上听不懂教师的讲话,课下无法和老师交流。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汉语与彝语在语法上也有很大区别,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见彝数学生这样的语误:“姐姐在读县民中。”“我饭吃了。”在表达时语句也不通顺,词语搭配不当,语音混淆等。 这给彝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想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汉语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呢?经过长期教学与不断反思,我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彝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 激发兴趣,倾注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起老师就要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彝族小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课堂像块巨大的磁场牢吸引每个学生,使他们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课文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贴近生活,编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读。这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上好资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播放歌曲《小星星》,带动学生边唱边表演,在歌唱表演中身心愉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引导学生美美地读,培养学生语感。教材中的儿歌小诗更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法宝,教师可以边读边表演,在表演中划分出儿歌的节奏,学生在欢乐中语言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2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
由于彝族学生从小在母语中成长,刚学汉语时难免会出错,甚至闹笑话。有的学生一旦遭到同学嘲笑就永远不开口讲汉语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教育。
2.1 创建一个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 降低他们在讲话中的过度焦虑。教师应利用课间十分钟用汉语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难时可以用实物帮忙或让普通话说得较好的孩子当翻译,让汉语表达强的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课前5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和教师用普通话聊天、交流,讲前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他们说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并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出我的错误,达到互动互补的效果;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发言,力求说一句完整的话;周末及时对汉语表达进步快的学生和“小老师”发奖鼓励。
2.2 缺乏语境是阻碍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关键。 应该说,在母语的影响和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提高彝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很难的。应用语言学家弗顿斯认为:语境是人们生活中的经验,不是一般的零碎的经验,而是完整的生活经历,或者说人们的生活模式,任何语言都不能与使用语言的人的完整生活经历分割开来。 这就是说,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语言规则,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交际规则。我常常发现,彝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得慢,与他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只有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才能迅速提高。
(1)定期让学生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教师进行口头会话;学生相互进行汉语口头会话;用课文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会话训练。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制用彝语授课;要求学生必须用汉语提问,回答问题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都必须用普通话。
(3)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家长和孩子多使用汉语表达,有条件的把孩子带到汉族家庭玩耍,学习。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
(1)通过训练学生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来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坚持使用汉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汉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学中遇到有些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越解释越糊涂。在这种情况下, 我经常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实物演示来解释,达到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
(2)在拼音教学中,矫正容易混淆的语音。长期的彝腔使彝族小学生说普通话时语音常常含混模糊。如“沙发”说成“山发”,“老鹰”说成“老衣”“上街” 说成“上机”等。拼音教学必须让学生看教师口型,先听几遍,再读,如果读不好,教师还要配以手势加以纠正。同时,注意收集整理容易发错的音,利用晨读教学生多读,多用。
(3)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组词比赛,用组的词来说话,让每位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这样以来,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抢着说,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让学生乐中学。
(4)利用“连词成句”“看图写话”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有效矫正汉语与彝语在语法上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我先设计简单的含主语、谓语、宾语的词组句,再逐渐加入定语、状语、补语的词组句,彝族小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学会汉语的正确表达。看图写话教学我会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模式说话,长期训练后彝族小学生就会改正彝族惯有的“倒装句”的现象。
(5)注重“纠正”。彝族学生在阅读中常常夹带一些 “彝腔”,使得彝族学生的发音不够标准。教学中,教师更要坚持有错必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语感培养
4.1 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直观教学手段很多,如实物、图片、 简笔画,多媒体都可以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在汉语小学低阶,教师可以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进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
4.2 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学习语言的方法。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培养语感能力,正是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感官,激活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觉能力。
总之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工作。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会做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由于我校大多数彝族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彝区,平时都用彝语交谈,与外界联系较少,造成汉语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低年级的彝族小学生很少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导致他们在课上听不懂教师的讲话,课下无法和老师交流。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汉语与彝语在语法上也有很大区别,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见彝数学生这样的语误:“姐姐在读县民中。”“我饭吃了。”在表达时语句也不通顺,词语搭配不当,语音混淆等。 这给彝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想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汉语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呢?经过长期教学与不断反思,我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彝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 激发兴趣,倾注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起老师就要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彝族小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课堂像块巨大的磁场牢吸引每个学生,使他们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课文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贴近生活,编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读。这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上好资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播放歌曲《小星星》,带动学生边唱边表演,在歌唱表演中身心愉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引导学生美美地读,培养学生语感。教材中的儿歌小诗更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法宝,教师可以边读边表演,在表演中划分出儿歌的节奏,学生在欢乐中语言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2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
由于彝族学生从小在母语中成长,刚学汉语时难免会出错,甚至闹笑话。有的学生一旦遭到同学嘲笑就永远不开口讲汉语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教育。
2.1 创建一个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 降低他们在讲话中的过度焦虑。教师应利用课间十分钟用汉语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难时可以用实物帮忙或让普通话说得较好的孩子当翻译,让汉语表达强的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课前5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和教师用普通话聊天、交流,讲前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他们说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并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出我的错误,达到互动互补的效果;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发言,力求说一句完整的话;周末及时对汉语表达进步快的学生和“小老师”发奖鼓励。
2.2 缺乏语境是阻碍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关键。 应该说,在母语的影响和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提高彝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很难的。应用语言学家弗顿斯认为:语境是人们生活中的经验,不是一般的零碎的经验,而是完整的生活经历,或者说人们的生活模式,任何语言都不能与使用语言的人的完整生活经历分割开来。 这就是说,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语言规则,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交际规则。我常常发现,彝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得慢,与他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只有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才能迅速提高。
(1)定期让学生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教师进行口头会话;学生相互进行汉语口头会话;用课文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会话训练。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制用彝语授课;要求学生必须用汉语提问,回答问题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都必须用普通话。
(3)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家长和孩子多使用汉语表达,有条件的把孩子带到汉族家庭玩耍,学习。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
(1)通过训练学生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来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坚持使用汉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汉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学中遇到有些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越解释越糊涂。在这种情况下, 我经常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实物演示来解释,达到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
(2)在拼音教学中,矫正容易混淆的语音。长期的彝腔使彝族小学生说普通话时语音常常含混模糊。如“沙发”说成“山发”,“老鹰”说成“老衣”“上街” 说成“上机”等。拼音教学必须让学生看教师口型,先听几遍,再读,如果读不好,教师还要配以手势加以纠正。同时,注意收集整理容易发错的音,利用晨读教学生多读,多用。
(3)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组词比赛,用组的词来说话,让每位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这样以来,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抢着说,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让学生乐中学。
(4)利用“连词成句”“看图写话”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有效矫正汉语与彝语在语法上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我先设计简单的含主语、谓语、宾语的词组句,再逐渐加入定语、状语、补语的词组句,彝族小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学会汉语的正确表达。看图写话教学我会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模式说话,长期训练后彝族小学生就会改正彝族惯有的“倒装句”的现象。
(5)注重“纠正”。彝族学生在阅读中常常夹带一些 “彝腔”,使得彝族学生的发音不够标准。教学中,教师更要坚持有错必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语感培养
4.1 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直观教学手段很多,如实物、图片、 简笔画,多媒体都可以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在汉语小学低阶,教师可以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进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
4.2 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学习语言的方法。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培养语感能力,正是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感官,激活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觉能力。
总之彝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工作。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会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