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人的追求之歌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l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作欣赏》(2005年第6期)刊发了陈均、代琦合著《在现实和梦的两端》一文。对穆旦写于1940年的《玫瑰之歌》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本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宗旨,特撰此文,谨供参阅。
  穆旦的诗,素来艰涩难懂,阅读障碍多来自那些艰涩难懂的意象。但读《玫瑰之歌》的障碍,首先是诗中复杂多变的人称。其复杂程度,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是少见的。其次是本诗通篇都是象征和意识流结合,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我认为一要理清这些人称之间的关系,二要理清作者意识流动的线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此诗的钥匙。
  《玫瑰之歌》由三大段构成,每段三小节。每小节四句。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这三个标题形成全诗的基本线索:一个青年人站在现实和梦的桥梁上,现实的洪流冲毁了桥梁,他躲在真空里,新鲜的空气透进来了,他会健康起来吗?
  通过分析三个小标题可知,这首诗应该是“他”(一个青年人)的故事,关于现实与梦想的故事。但在诗中“他”却没有直接甚至间接地露过面,而是“我”“你”“她”“它”“我们”悉数登场,错综复杂。
  
  一、“他”既是“我”,也是“你”。
  
  第一段“他”的内心独白。对“我”对“你”进行反思。
  第二段还是“他”的内心独白。对“我”对“她”进行反思。
  “他”如果选择“她”会怎样呢?“他”还会“疲倦”吗?
  第一节写“我”遇上了“她”,第二、三节设想“我”和“她”的结局。
  “自然,我可以”表示是设想。“跟他走,走进一座诡秘的迷宫”。“诡秘的迷宫”,西方象征派常用意象,暗示女性子宫。设想“我”沉迷于“她”。
  “溽暑是这么快地逝去了,那喷着浓烟和密雨的季候”。“溽暑”“浓烟”“密雨”均指强烈性欲燃起的激情,然后这种激情很快会过去。
  激情过后,“我”会怎么样呢?有两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像一头吐丝的蚕,抽出青春的汁液来团团地自缚”和“像孤立在涨潮(欲潮)里的一块石头”,“对着火炉也感不到一点温热”。这时的“我”表面很悠闲:“散步,谈电影,吃馆子”,“朋友茶会”,有个“体面的家庭”,“然而我是期待着野性的呐喊,我蜷伏在无尽的乡愁里过活”。“乡愁”与“体面的家庭”相对,显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精神上。是对精神家园“那儿”挥之不去的怀念。“你可以看见我整日整夜地围着火炉”“渐渐老了”,却留不下一点值得回忆的回忆。
  
  二、“他”“期待深沉而明晰的固定”
  
  第三段,是“我”的自由联想。对历史对“我们“进行反思。
  “新鲜的空气透进来了,他会健康起来吗?”这里的“健康”呼应上文“病恹而虚空”,“新鲜的空气”呼应下文的“一片新绿”和“观念的突进”。
  “我”由“闲踱”时看见“一片新绿”展开联想。想到“播种的季节”种子的破土而出,想到“观念的突进”,再联想到“一次颓废的列车”“古诗词的山水”“太阳”“车站”“熔炉”。这是象征和意识流的完美结合。
  第一、二节触景生情,展开联想。
  “昆明湖畔”“一片新绿从大地的旧根里熊熊燃烧”,“大地的旧根”暗示传统思想、传统观念。
  “播种的季节——观念的突进——然而我们的爱情是太古老了”这句话有些跳跃,“又到播种的季节……观念的突进,新的观念应该像播种季节的种子,从大地的旧根里破土而出……我们的观念太古老了……”。“爱情太古老”不是字面的含义,而是指爱家、爱国、爱人类的观念太古老,急待“突进”。
  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像“一次颓废的列车”。中国人没有悲壮的死(“沿着细碎之死的温柔”),有的是永远压抑的生(“无限生之尝试的苦恼”)。
  “我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我们的太阳也太古老了”。“古诗词的山水”暗示遁世的传统。“太阳”指精神太阳、思想资源。“我们”包括“我”和“我”的前辈、“我”的后辈,有一种历史感。
  “没有气流的激变,没有山海的倒转,人在单调疲倦中死去。”由于精神的“太阳”太古老,所以文化的“生态”太稳定,人在麻木中死去。
  “一九四○年的”“车站”,对应“一次颓废的列车”,暗示这列车应该有新的方向,新的路线,新的目的地。(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荒诞派戏剧《车站》,意象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往最炽热的熔炉里”传达出强烈的渴望,渴望“熔炉”能化腐朽(“颓废的列车”)为神奇。
  
  三、玫瑰之歌,追求之歌
  
  “玫瑰”出现在大标题中,应该是统摄全诗的中心意象。“玫瑰”多用于表达男女爱情的追求,此处我认为应解读为广义的“追求”。“玫瑰之歌”即“追求之歌”。是“他”,一个青年人充满矛盾、痛苦的追求之歌。追求是他的宿命。
  我喜欢穆旦的诗。因为他的诗中,破碎的自我,永远的矛盾,鲜明的对比,奇特的暗喻,无不显示出穆旦现代诗的张力,深刻地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和痛苦追求。直到全诗结束,“他”的痛苦还未完成。只好“把未完成的痛苦留给他们的子孙”(穆旦《先导》)。作为子孙的“我们”大概只有将这痛苦进行到底了。因为追求也是“我们”的宿命。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责任编辑:李雪姣
其他文献
一、写作背景    2007年最新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将对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比较意识的培养放到重要的地位是必然也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在这里就如何积极有效地将大学英语教材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贯穿在英语教
期刊
一、课件总体设计要求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网络课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由课程教案、讲课录像、程序设计实验、答疑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教案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文字。文字教案主要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实现,师生可以根据需要分章节下载。通过网页的导航功能,将文字教案和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讲课录像主要重现课堂的教学意境。程序设计实验根据大纲要求,设置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期刊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但其词的创作成就亦颇高,《钗头凤》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的爱情悲剧。据载: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
期刊
“阿Q”之所以被称之为“Q”,按作者的说法,是“我”在对小说主人公姓氏查考无稽的情况下,权从其发音“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为阿Quei,略做阿Q”。一般读者,均能理解,先生是以此隐述当时毫无社会地位的贫苦农民的卑贱。但笔者认为,从文本解读的多样性,特别是符号意义的形象性来说,仍有广阔空间可拓。  我们知道,《阿Q正传》被全文辑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目的不仅是要学生领会其一般的文本意义,更是要使学生们通过学
期刊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模块---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是一篇阅读课文,由五篇小短文组成,其中四篇带有小标题,它们分别介绍了节日的起源,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媒体及英语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节日及庆典的了解,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音乐伴图片的欣赏,加深对节日及庆典的理解。    一、教学
期刊
陶潜(365-427),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说自己“少而穷苦”,《自祭文》中说“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看来他早年的生活是相当穷窘的。青年时期,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使他有“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壮志。不过,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登峰造极,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很难有进身之阶
期刊
高三数学联考卷中有一道这样的试题:已知数列{a}满足a=,a=(n∈N*)。(1)求a;(2)设b=lna ,求数列{b}的前n项和S(n∈N*)。  解:(1)由题设知:a(2-a)=2,令c=a-,  则c=-,∵a≠,c≠0,  ∴ (c+)(-c)=2。∴ c-cc-c=0,即-=-。  ∴ =+(n-1)(-)化为=-∴ c=-。  ∴ a=-+=(n∈N*)。  (2)b=lna=ln
期刊
大胆放手教语文,是语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目的、有组织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语文教师放胆教学的方法。以下就如何放手教语文谈几点尝试。    一、归还课堂:放手、放权    课堂,严格说来是师生活动的舞台,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课堂的主人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设计多么巧妙,方法多么先进,如果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不能内化为学生的需要,那也只能成为一个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一、大胆猜想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关于圆的周长,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那你们先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1:我认为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  生2:我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索    1.测量、计算
期刊
一、 药学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延续到实习单位,造成部分药学学生思想观念失控  实习单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高校这样有专人负责学生的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事无巨细,均由学生自理,这样就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学生失去约束,迷失方向,面对这种情况,有些高校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对实习生的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后果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