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个人角度看,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本分和职责,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谋事之道。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情怀是其必备的优秀品质。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已深深融铸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立根铸魂,固本培元,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更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和最好的老师,它记录过去、承接现在、启迪未来。历史思维是一种把现实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和把握的长时段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以贯通古今的历史视野,看到历史的连续性,避免碎片化,又要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态度,总结历史经验,走好现实的路,更要以科学求真的精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思维的运用,要在历史视野的建构、历史资源的运用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下功夫。
建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视野。以历史视野省思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坐标,为涵养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历史意识、家国情怀、精神品质、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奠定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此,一方面需要葆有历史的纵深感。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有大的历史视野,把其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据此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夯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基础,把握其历史方位,进而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历史。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历史的比较视域,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进行审视,以此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经验,厘清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特色和鲜明优势,以更加坚定的历史定力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资源。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历史资源,为培育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亮丽的历史底色。这就需要一方面致敬学习伟大的爱国人物,“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历尽千辛万苦回国的钱学森、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等等。我们要把这些伟大人物身上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涵育人们的家国情怀,为此要建好用好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日、传统和现代节日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浸润式、渗透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总结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经验。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总结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与经验,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参照和历史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包括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基本要求等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要特别强调的是,总结爱国主义教育经验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刻意歪曲、否定党史和国史,贬低、丑化革命领袖和正面历史人物,美化汉奸、叛徒等反面历史人物,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以此挖掉爱国主义的历史根基。对此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敢于担当,与其作坚决斗争,筑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基础。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思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思维强调全局,注重把握大势,聚焦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未来。从战略上考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着重在把握战略背景、强化战略基点、进行战略规划上下功夫。
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战略背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机遇与挑战共生。身处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凝集社会发展共识,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其面临的内外环境、鲜明主题、本质特征、形势任务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情境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定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意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透过纷繁复杂的爱国主义现象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走向,做到把握重点与统筹兼顾、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有机统一,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实现提质增效。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战略基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在人的思想意識里搞建设,培根铸魂离不开认同教育,立德树人更需要价值引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基点在于增强认同,其表现主要是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祖国的情感眷顾,深层持久、真挚深厚、神圣高贵、不易改变。这种情感不会自然生成,而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它会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中孕育,在热爱伟大人民中增强,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升华。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还是一种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原则。作为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强调的是了解自己的政治规范,认同自己的政治制度,并为完善和维护该政治制度而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爱国主义。“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只有坚持这一点,“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因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是新时代中国增强政治认同的精髓要义,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所在。 认清爱国主义教育战略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具有深厚的战略价值。从国家层面看,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构成,爱国主义是中国实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有效应对国内外挑战的精神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这种笃定的精神信念都不能丢,必须大力涵养与培育。从民族角度看,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流淌在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独特而强大的作用。从社会视角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价值理念,爱国主义是凝聚社会发展共识、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这种理念穿越时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个人角度看,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本分和职责,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谋事之道。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情怀是其必备的优秀品质。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一种整体观、全局观,注重各要素的内在协调,以联系发展辩证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生发展,充分考虑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需要用系统思维进行整体性规划。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规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关键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工作。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他围绕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五个必须”,这为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随后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发了《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是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尝试,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同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纲要》,这是继1994年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5年后,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和战略部署。该《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群体对象、载体手段和氛围营造以及组织保障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部署,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有力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厚植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使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但理论上的共识要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探索。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我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良好经验。如国民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把相关内容融入教材和教学之中。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根据时代的客观变化、教育对象的接受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丰富实践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教育效果,努力实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单靠一个主体或一个组织、群体,使用一种方法和载体,都是无法实现的。为此就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的构建,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3]。在工作格局上,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4],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及时有效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重点群体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要增强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模范实践者。在关键主体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动起来,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涵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协同发力;各级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根据各自所在领域和群体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动员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5]。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思维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6]制度思维是一种规范思维,强调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规矩,不能超越制度规定的边界。实践证明,制度完善、执行到位,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反之,党和国家事业则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混乱局面。以制度思维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结合实际,遵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完善制度的运行逻辑。
筑牢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之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如何,能否持久,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从制度的表现形态上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作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序言与具体条文中对爱国主义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最高法律地位。如果说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证了爱国主义的最高法律效力,那么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反间谍法、保密法、反恐怖主义法、国家情报法、英烈保护法等,从具体层面规定了爱国主义的应然要求,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党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14)、《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2016)、《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9)、《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19)等重大文件中,这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实践遵循。三是各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各个地方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非强制性规范,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要求。 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实践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如果不能执行和落实,就如同白纸,不会产生任何效力。制度执行到位就能够从根本上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合力,弥补带有临时性、说服性的爱国主义动员的不足。为此就要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不同表现形态,建构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主抓、各主体执行的工作格局,注重制度的运行逻辑。尤其要注意的是,执行主体很关键。有了良好的制度,若主体素质跟不上,就会把制度效力打折扣,甚至起著反向的侵蚀作用。这就要求各级各类主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提高自身素养,强化制度意识,加强理性自觉,树牢底线思维,遵循程序要求,警惕制度执行搞变通,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效力,彰显制度效能。要完善制度实施后反馈评估机制、督查问责机制,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补齐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之短。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当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制度也应随之进行完善。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制度的重要构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务实管用。因此,补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之短,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适用条件,通盘考虑,全局规划,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适时清理较早出台的各种制度,及时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中不衔接、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努力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防止为了制度而制定制度以凑数量、谋政绩的不良现象,造成看似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较多,但实为制度不协调,存在明显瑕疵,无法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3][4][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2019:19,19,2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1.
【蔡中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楚然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已深深融铸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立根铸魂,固本培元,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更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和最好的老师,它记录过去、承接现在、启迪未来。历史思维是一种把现实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和把握的长时段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以贯通古今的历史视野,看到历史的连续性,避免碎片化,又要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态度,总结历史经验,走好现实的路,更要以科学求真的精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思维的运用,要在历史视野的建构、历史资源的运用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下功夫。
建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视野。以历史视野省思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坐标,为涵养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历史意识、家国情怀、精神品质、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奠定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此,一方面需要葆有历史的纵深感。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有大的历史视野,把其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据此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夯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基础,把握其历史方位,进而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历史。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历史的比较视域,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进行审视,以此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经验,厘清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特色和鲜明优势,以更加坚定的历史定力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资源。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历史资源,为培育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亮丽的历史底色。这就需要一方面致敬学习伟大的爱国人物,“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历尽千辛万苦回国的钱学森、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等等。我们要把这些伟大人物身上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涵育人们的家国情怀,为此要建好用好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日、传统和现代节日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浸润式、渗透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总结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经验。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总结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与经验,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参照和历史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包括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基本要求等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要特别强调的是,总结爱国主义教育经验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刻意歪曲、否定党史和国史,贬低、丑化革命领袖和正面历史人物,美化汉奸、叛徒等反面历史人物,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以此挖掉爱国主义的历史根基。对此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敢于担当,与其作坚决斗争,筑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基础。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思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思维强调全局,注重把握大势,聚焦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未来。从战略上考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着重在把握战略背景、强化战略基点、进行战略规划上下功夫。
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战略背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机遇与挑战共生。身处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凝集社会发展共识,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其面临的内外环境、鲜明主题、本质特征、形势任务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情境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定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意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透过纷繁复杂的爱国主义现象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走向,做到把握重点与统筹兼顾、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有机统一,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实现提质增效。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战略基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在人的思想意識里搞建设,培根铸魂离不开认同教育,立德树人更需要价值引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基点在于增强认同,其表现主要是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祖国的情感眷顾,深层持久、真挚深厚、神圣高贵、不易改变。这种情感不会自然生成,而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它会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中孕育,在热爱伟大人民中增强,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升华。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还是一种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原则。作为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强调的是了解自己的政治规范,认同自己的政治制度,并为完善和维护该政治制度而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爱国主义。“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只有坚持这一点,“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因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是新时代中国增强政治认同的精髓要义,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所在。 认清爱国主义教育战略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具有深厚的战略价值。从国家层面看,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构成,爱国主义是中国实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有效应对国内外挑战的精神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这种笃定的精神信念都不能丢,必须大力涵养与培育。从民族角度看,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流淌在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独特而强大的作用。从社会视角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价值理念,爱国主义是凝聚社会发展共识、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这种理念穿越时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个人角度看,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本分和职责,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谋事之道。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情怀是其必备的优秀品质。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一种整体观、全局观,注重各要素的内在协调,以联系发展辩证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生发展,充分考虑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需要用系统思维进行整体性规划。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规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关键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工作。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他围绕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五个必须”,这为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随后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发了《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是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尝试,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同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纲要》,这是继1994年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5年后,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和战略部署。该《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群体对象、载体手段和氛围营造以及组织保障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部署,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有力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厚植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使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但理论上的共识要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探索。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我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良好经验。如国民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把相关内容融入教材和教学之中。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根据时代的客观变化、教育对象的接受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丰富实践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教育效果,努力实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单靠一个主体或一个组织、群体,使用一种方法和载体,都是无法实现的。为此就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的构建,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3]。在工作格局上,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4],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及时有效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重点群体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要增强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模范实践者。在关键主体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动起来,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涵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协同发力;各级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根据各自所在领域和群体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动员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5]。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思维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6]制度思维是一种规范思维,强调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规矩,不能超越制度规定的边界。实践证明,制度完善、执行到位,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反之,党和国家事业则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混乱局面。以制度思维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结合实际,遵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完善制度的运行逻辑。
筑牢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之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如何,能否持久,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从制度的表现形态上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作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序言与具体条文中对爱国主义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最高法律地位。如果说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证了爱国主义的最高法律效力,那么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反间谍法、保密法、反恐怖主义法、国家情报法、英烈保护法等,从具体层面规定了爱国主义的应然要求,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党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14)、《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2016)、《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9)、《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19)等重大文件中,这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实践遵循。三是各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各个地方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非强制性规范,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要求。 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实践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如果不能执行和落实,就如同白纸,不会产生任何效力。制度执行到位就能够从根本上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合力,弥补带有临时性、说服性的爱国主义动员的不足。为此就要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不同表现形态,建构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主抓、各主体执行的工作格局,注重制度的运行逻辑。尤其要注意的是,执行主体很关键。有了良好的制度,若主体素质跟不上,就会把制度效力打折扣,甚至起著反向的侵蚀作用。这就要求各级各类主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提高自身素养,强化制度意识,加强理性自觉,树牢底线思维,遵循程序要求,警惕制度执行搞变通,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效力,彰显制度效能。要完善制度实施后反馈评估机制、督查问责机制,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补齐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之短。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当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制度也应随之进行完善。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制度的重要构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务实管用。因此,补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之短,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适用条件,通盘考虑,全局规划,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适时清理较早出台的各种制度,及时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中不衔接、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努力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防止为了制度而制定制度以凑数量、谋政绩的不良现象,造成看似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较多,但实为制度不协调,存在明显瑕疵,无法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3][4][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2019:19,19,2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1.
【蔡中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