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各行各业倡导创新机制的时代步伐加快。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中流砥柱的产业,而“中国设计”问题成为了产业发展的软肋。在“自出创新”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机构与企业频繁的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望借此推进各个设计领域的原创力,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工业设计学生而言,参与设计比赛能更早的运用和掌握丰富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技能,以赛代练,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与定向设计能力,为今后进入专业行业打下良好基础。正因此国家教育部每两年进行一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提高专业能力。可以说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专业设计比赛的特点与实际教学条件,深入探讨创新、创意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的模式。
一.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而难点也在于创新。目前中国的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模仿西方设计或改造西方设计的阶段。当然,对于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若想要在设计质量、品质、品味与国际竞争力上真正腾飞,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工业设计比赛的评审重点也在于创新能力。而有些学生的设计方法主要采取模仿甚至盲从,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会令我们的设计质量大伤元气的。只有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恰当的创新设计方法,结合本土元素,推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丰富创学生的新能力,树立起学生“中国设计”的意识,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潜在力量。
产品开发设计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到工业设备类、数码产品类、家具类、 交通工具类、婴幼儿用品类、展示交互类等几十种类别,课堂上的基础理论学习无法有效的、针对性的覆盖各个项目类别,因此通过“以赛代练”的虚拟项目设计实践成为了全国工业设计教育阶段最为有效的培养手段。
(2)就“以赛代练”这一问题上,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新的针对性政策,如“学分奖励”、“素质拓展认证”、“综合考评奖励”等,以此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培养竞争意识、提高专业修养,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该培养人才主要问题剖析
(1)理工类工业设计大多是在机械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招生对象为理科学生,而工业设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缺乏美术训练与艺术素养成为学生创新的主要瓶颈,集中体现学生的思维模式陈旧和动手能力较差,所以设计方法的教学与美学意识引导势为基础教学中的重点。
(2)在我国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模式没有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征制定,体现在实践教学模式设置不合理和实践教学的学时不够充分等,而工业设计的专业赛事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学生参与设计实践提供综合的平台。
(3)目前个别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老师的命题设计积极性不够,部分学生对设计周期的把我还缺乏约束性,定时、定向的设计能力提高缓慢。而比赛模式能刺激学生的参与度,强制性的增强定时、定向的设计能力,迫使学生探索创新手段。
三.该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方式分析
借鉴国内外先进而成功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设计比赛的赛事属性,通过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比赛时间,明确设计定位,深入完善创新技巧等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并对此“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研究,探索更有效务实且切实可行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构建一套能过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理工类)创新能力,应对实际设计问题的教学体系。应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保持对设计的激情。
1.实施内容:
(1)补充现有教学环节中偏弱的设计方法教学,建立能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度进行合理调控的科学体系。创建“第二课堂”,对有能力较强的学生進行专项训练,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
(2)探索有效的科学团队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价值,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与他人建立团队关系,进而更好的完成设计课题,同时不断相互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
(3)根据不同专业比赛的赛事特性,探究能引导学生明确创新重点和方向的教学方法。
(4)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意方法,并指导学生熟练应用和掌握此项技巧。
2.主要特色:
(1)以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为教学平台,吸纳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获奖作品的创意特征,挖掘其创意方法。通过“赛事化”手段,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措施。
(2)以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为教学平台,通过激励学生参与比赛实践,建立能引导学生敢于竞争、参与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措施。
(3)以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为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科学设计手段的运用。指导学生科学的把握创意拓展度、合理筛选设计方案、逐步细化设计方案、深入完善设计内容,并探索完善相应教学体系。
(4)针对教学实际现状,借鉴国内外,尤其是国际工业设计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进行较科学而合理的界定,探索更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提高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结语
人才培养需要教学人员认真分析其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培养,其间需花费更多精力,不能死板套用某些成功教育模式。合理的引导与科学的定向培养,是该教育模式的工作重点。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促使学生吸纳、掌握该设计方法并将其合理运用在设计比赛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立合乎实际的创新模式,为“中国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教学模式的进行有价值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陆家桂.产品设计变奏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受之.产品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 2004, 第12期(12):20-20
[4]李山.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2005(B12):31-34
[5]日本物学研究会.世纪设计提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董晨,李继芳,杨庆,金冉.团队合作结合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 2008
本文结合专业设计比赛的特点与实际教学条件,深入探讨创新、创意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的模式。
一.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而难点也在于创新。目前中国的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模仿西方设计或改造西方设计的阶段。当然,对于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若想要在设计质量、品质、品味与国际竞争力上真正腾飞,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工业设计比赛的评审重点也在于创新能力。而有些学生的设计方法主要采取模仿甚至盲从,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会令我们的设计质量大伤元气的。只有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恰当的创新设计方法,结合本土元素,推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丰富创学生的新能力,树立起学生“中国设计”的意识,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潜在力量。
产品开发设计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到工业设备类、数码产品类、家具类、 交通工具类、婴幼儿用品类、展示交互类等几十种类别,课堂上的基础理论学习无法有效的、针对性的覆盖各个项目类别,因此通过“以赛代练”的虚拟项目设计实践成为了全国工业设计教育阶段最为有效的培养手段。
(2)就“以赛代练”这一问题上,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新的针对性政策,如“学分奖励”、“素质拓展认证”、“综合考评奖励”等,以此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培养竞争意识、提高专业修养,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该培养人才主要问题剖析
(1)理工类工业设计大多是在机械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招生对象为理科学生,而工业设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缺乏美术训练与艺术素养成为学生创新的主要瓶颈,集中体现学生的思维模式陈旧和动手能力较差,所以设计方法的教学与美学意识引导势为基础教学中的重点。
(2)在我国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模式没有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征制定,体现在实践教学模式设置不合理和实践教学的学时不够充分等,而工业设计的专业赛事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学生参与设计实践提供综合的平台。
(3)目前个别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老师的命题设计积极性不够,部分学生对设计周期的把我还缺乏约束性,定时、定向的设计能力提高缓慢。而比赛模式能刺激学生的参与度,强制性的增强定时、定向的设计能力,迫使学生探索创新手段。
三.该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方式分析
借鉴国内外先进而成功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设计比赛的赛事属性,通过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比赛时间,明确设计定位,深入完善创新技巧等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并对此“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研究,探索更有效务实且切实可行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构建一套能过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理工类)创新能力,应对实际设计问题的教学体系。应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保持对设计的激情。
1.实施内容:
(1)补充现有教学环节中偏弱的设计方法教学,建立能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度进行合理调控的科学体系。创建“第二课堂”,对有能力较强的学生進行专项训练,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
(2)探索有效的科学团队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价值,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与他人建立团队关系,进而更好的完成设计课题,同时不断相互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
(3)根据不同专业比赛的赛事特性,探究能引导学生明确创新重点和方向的教学方法。
(4)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意方法,并指导学生熟练应用和掌握此项技巧。
2.主要特色:
(1)以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为教学平台,吸纳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获奖作品的创意特征,挖掘其创意方法。通过“赛事化”手段,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措施。
(2)以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为教学平台,通过激励学生参与比赛实践,建立能引导学生敢于竞争、参与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措施。
(3)以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为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科学设计手段的运用。指导学生科学的把握创意拓展度、合理筛选设计方案、逐步细化设计方案、深入完善设计内容,并探索完善相应教学体系。
(4)针对教学实际现状,借鉴国内外,尤其是国际工业设计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进行较科学而合理的界定,探索更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提高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结语
人才培养需要教学人员认真分析其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培养,其间需花费更多精力,不能死板套用某些成功教育模式。合理的引导与科学的定向培养,是该教育模式的工作重点。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促使学生吸纳、掌握该设计方法并将其合理运用在设计比赛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立合乎实际的创新模式,为“中国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教学模式的进行有价值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陆家桂.产品设计变奏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受之.产品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 2004, 第12期(12):20-20
[4]李山.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2005(B12):31-34
[5]日本物学研究会.世纪设计提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董晨,李继芳,杨庆,金冉.团队合作结合竞赛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