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维高分子是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在二维平面内具有周期性排列结构的分子片,因其具备质轻、柔性、可调结构和高适应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可控制备二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高分子是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在二维平面内具有周期性排列结构的分子片,因其具备质轻、柔性、可调结构和高适应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可控制备二维高分子对于研究二维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特定功能化改性的二维高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为出发点首先围绕一种天然二维高分子材料(石墨烯)的快速制备、组装、功能性复合及其电化学应用进行总结,然后针对新型合成二维高分子材料(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硅烯和二维共价三嗪框架(2DCTF))的制备方法、有效的分子设计和电化学应用进行总结,用于理解二维高分子的构效关系,为实现二维高分子的可控制备和高效应用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氧空位是材料缺陷工程的重要组成.基于光生氧空位的直接热利用,实现纯水分解制氢的光热耦合实验,被认为是太阳能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以多种制备方法合成的TiO2纳米材料为基础,研究了多种形貌纳米TiO2及其Fe掺杂改性材料的光热耦合反应能力.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对晶体特征进行表征,利用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PL)和三电极测试法表征了材料的性能,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产氢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相比水热
采用预修饰方法对UiO-66进行配体官能团改性,通过引入—F调控UiO-66的表面亲疏水性质;其次,通过引入—NH2在UiO-66骨架上锚定MoO(O2)2.接触角测试表明,氟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载体表面的疏水性;热重分析证明,氟修饰的UiO-66骨架上存在更多配体缺失,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体MOF骨架的Lewis酸性.以二苯并噻吩(DBT)氧化为氧化脱硫模型反应,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氧化剂,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氧硫比及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其中氧硫比是影响DBT转化率的决定性因素.经过氟改
高中物理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物理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物理课堂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三点阐述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在高中教育之中,物理属于重要学科,通过物理教学,能够对高中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加以有效培养,为他们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积极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技能建立起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在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素养的本质,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大幅振荡剪切试验方法,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的非线性流变学行为,揭示了长链支化结构与非线性黏弹响应的关系.利用傅里叶变换流变学方法得到试样的三次倍频相对振幅I3/1与应变的标度关系,用于界定线性聚丙烯和长链支化聚丙烯非线性流变行为的差异,并定义了非线性系数来量度长链支化程度.在高应变下, I3/1与应变的变化关系可以进一步描述长链支化在非线性流场下的特性,并得到了长链支化程度与其非线性响应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应力波的Lissajous曲线分解,发现了环内和环间黏弹性的差异,长链支化结构在大应变流场下的非
将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共试剂添加在间苯二胺水溶液中参与界面聚合反应,以改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PA-RO-x,x代表添加DMAc的质量分数)的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表明,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结构中交联聚酰胺含量相对于线性羧基部分有所增加;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结果显示,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膜表面的粗糙程度逐渐增大;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添加DMAc后,膜的亲水性增强.结
制备了2种耐高温可溶型聚酰亚胺树脂(PI-1, PI-2)及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树脂的工艺性,纯树脂固化物的热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界面形貌、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树脂低聚物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熔体黏度较低,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两种树脂固化物在空气中的5%热失重温度均高于550℃, PI-1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30℃, PI-2树脂的Tg为380℃.石英纤维/PI-1和石英纤维/PI-2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碳纤维/PI-1复合材料在420℃下
稀土催化剂在开环聚合中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稀土催化剂在内酯、交酯、环醚、环碳酸酯、环羧酸酐等单体开环聚合中的应用,结合催化剂结构与聚合效果总结
在可溶性高分子量芳醚型聚苯并咪唑(OPBI)基体中引入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H-VBC),通过便捷的溶液共混-浇铸法,制备了基于聚苯并咪唑/超支化聚合物的新型交联体系(OPBI/H-VBC-1和OPBI/H-VBC-2),并对膜进行季铵盐化处理(OPBI/H-VBC-QA-1和OPBI/H-VBC-QA-2),实现了复合膜综合性能的提升.与原始OPBI膜相比,交联型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和“抗塑化”能力.在85%磷酸中浸泡72 h后,OPBI/H-VBC-2和OPBI/H-VBC-QA-2的体
利用官能团反应活化能的差异,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制备了一种具有双交联网络结构的钛酸钡/聚芳醚酮纳米复合膜(BT-BCB/c-DPAEK).对比研究纯聚合物薄膜及未经交联处理和仅进行单交联处理的复合薄膜发现,BT-BCB/c-DPAEK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且其介电性能表现出良好的频率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由于双交联网络对于复合材料两相间界面的改善及高温下对聚合物分子链运动的限制,BT-BCB/c-DPAEK表现出十分优异的储能性能,特别是在150℃,300 MV/m场强下依然保持1.75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