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呼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与新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我国上个世纪末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因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运作,它注重人性的完整性、潜质性、差异性、注重体现人的价值和尊重。这些性质是创新教育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但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心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之所以在人的普通素质中单独提出创新素质加以强调,是因为创新素质在本世纪人才的各种素质中具有统帅作用,更切合本世纪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因此,要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寻求整体素质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创新教育。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以及创新人格的培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既要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应该而且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创造性。因此,教育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彻并实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观的核心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知识的人才为教育目标。由此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方面看,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切实的转变:
1.1 教育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对知识的积累的过分孤立追求,强调灌输,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1.2 教育人才观。
传统的人才观集中表现为分数至上主义,应试分数成为人才的唯一尺度,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和途径。而创新人才观是以创新应变能力为本位的个体人才观。将教育的重点由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
1.3 教育文化观。
传统教育文化观提倡随大流,别冒尖;提倡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崇尚无为,这些文化倾向必然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教育文化观则倡导应该更加关心学生有什么样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应该经常的帮助学生把以前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1.4 教育动力观。
传统的教育十分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新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创新教育只有强化被传统教育所严重忽视的情感因素才能找到自己的不竭之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潜能。
1.5 教育方法。
1.5.1 创设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讲,学生背为主,这一教学方式是应试教学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产生了许多的“高分低能生”,这一教学永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这就要对创设新的教学理念,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2 创设学生新思维的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虚拟语气”时,出示一幅画有关一位学生买了一注彩票中了大奖,然后他用一部分钱买了好多玩具和好吃的。在出示图画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位学生买的东西遮住,然后问:“What did the boy buy with the money he won?If you were him,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money?”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1.5.3 创设先进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给学生以新颖和新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动,自控力差,课上“开小差”的机率较高,但他们求奇、求新、善于模仿,参与意识强,在许多情况下,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不是因为某一学科重要就去学,很多情况下,会根据这一学科的有趣程度决定学与不学,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气氛下学习,有趣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我们可以轻易地驾驭学生的注意力,不愁他不跟着你的思路去。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潜意识的运作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 。这种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十分舒服,播放一些音乐来松弛学生的压力,强化语言节奏感,加强学生的印象。同时,作为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更不可随意责备。心理学家洛斯蔡弗勒(Loschilffler)曾说:“学生——成年人比儿童更甚——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抑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或是怕用错或讲错。”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循序渐进。先跟读,后自己讲;先自己大声讲,后面向全班同学讲;先讲简单的内容,后讲复杂的内容。老师要多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谈,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另外还可以借助视觉的应用,创设视听课,这样使静态或动态的场景能声像并茂的映入学生的眼帘,极大的强化和丰富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为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型及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任务,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
4.激发直觉思维,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好方法
创新必须首先求异,而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直觉思维又称非形式逻辑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过程。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根纳因病在家修养,在观看地图时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两岸轮廓惊人的相互吻合,由此提出“大陆漂移说”。这种创新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实物、图片、多媒体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激励学生直觉推新,并且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如猜字游戏等。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根本无自主可言。实际上,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和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新一代的进取性的人格精神。创新自主学习观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有目的的学习;能主动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能有选择的学习;能独创性的进行学习;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的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法,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12期.
[2] 张国扬,黄子成.“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1992年12月.
[3] 廖晓青.“创新教学法介绍(四)”《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10期.
[4] 陈 瑛.“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2期.
[5]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7期.
[6]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
[7] 瞿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我国上个世纪末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因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运作,它注重人性的完整性、潜质性、差异性、注重体现人的价值和尊重。这些性质是创新教育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但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心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之所以在人的普通素质中单独提出创新素质加以强调,是因为创新素质在本世纪人才的各种素质中具有统帅作用,更切合本世纪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因此,要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寻求整体素质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创新教育。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以及创新人格的培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既要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应该而且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创造性。因此,教育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彻并实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观的核心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知识的人才为教育目标。由此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方面看,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切实的转变:
1.1 教育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对知识的积累的过分孤立追求,强调灌输,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1.2 教育人才观。
传统的人才观集中表现为分数至上主义,应试分数成为人才的唯一尺度,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和途径。而创新人才观是以创新应变能力为本位的个体人才观。将教育的重点由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
1.3 教育文化观。
传统教育文化观提倡随大流,别冒尖;提倡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崇尚无为,这些文化倾向必然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教育文化观则倡导应该更加关心学生有什么样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应该经常的帮助学生把以前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1.4 教育动力观。
传统的教育十分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新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创新教育只有强化被传统教育所严重忽视的情感因素才能找到自己的不竭之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潜能。
1.5 教育方法。
1.5.1 创设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讲,学生背为主,这一教学方式是应试教学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产生了许多的“高分低能生”,这一教学永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这就要对创设新的教学理念,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2 创设学生新思维的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虚拟语气”时,出示一幅画有关一位学生买了一注彩票中了大奖,然后他用一部分钱买了好多玩具和好吃的。在出示图画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位学生买的东西遮住,然后问:“What did the boy buy with the money he won?If you were him,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money?”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1.5.3 创设先进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给学生以新颖和新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动,自控力差,课上“开小差”的机率较高,但他们求奇、求新、善于模仿,参与意识强,在许多情况下,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不是因为某一学科重要就去学,很多情况下,会根据这一学科的有趣程度决定学与不学,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气氛下学习,有趣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我们可以轻易地驾驭学生的注意力,不愁他不跟着你的思路去。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潜意识的运作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 。这种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十分舒服,播放一些音乐来松弛学生的压力,强化语言节奏感,加强学生的印象。同时,作为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更不可随意责备。心理学家洛斯蔡弗勒(Loschilffler)曾说:“学生——成年人比儿童更甚——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抑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或是怕用错或讲错。”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循序渐进。先跟读,后自己讲;先自己大声讲,后面向全班同学讲;先讲简单的内容,后讲复杂的内容。老师要多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谈,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另外还可以借助视觉的应用,创设视听课,这样使静态或动态的场景能声像并茂的映入学生的眼帘,极大的强化和丰富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为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型及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任务,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
4.激发直觉思维,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好方法
创新必须首先求异,而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直觉思维又称非形式逻辑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过程。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根纳因病在家修养,在观看地图时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两岸轮廓惊人的相互吻合,由此提出“大陆漂移说”。这种创新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实物、图片、多媒体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激励学生直觉推新,并且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如猜字游戏等。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根本无自主可言。实际上,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和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新一代的进取性的人格精神。创新自主学习观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有目的的学习;能主动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能有选择的学习;能独创性的进行学习;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的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法,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12期.
[2] 张国扬,黄子成.“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1992年12月.
[3] 廖晓青.“创新教学法介绍(四)”《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10期.
[4] 陈 瑛.“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2期.
[5]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7期.
[6]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
[7] 瞿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