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抽象的理论,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表现方法,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形象的图片,可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赶进度,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律性比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低,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抗拒数学。总之,诸多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结构失衡,主次不分明,教学方法单一,就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几个见解:
一、借助思维导图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理论水平,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习惯性的按照常规方法教学,他们仅仅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对教学的理解,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为此,教师应该要转变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以此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比如,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时,由于这个章节的知识点难度比较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吸收并掌握,而且在后期的练习中也可能遇到许多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一边讲解教材内容一边绘制思维导来辅助讲解,这样一来,在讲解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又对章节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巩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基础性知识,难度較低,但是总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学生复习起来会比较费劲。教师要强调体验思维导图的思维性,应该借助发射状与树状的思维导图形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独特的标记来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能够借助高效的设计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教材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针对性地去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此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整体层面把控自己的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实现自我提升。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教学,然后再利用树状思维导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教师再分发给学生一张基于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删除部分思维导图的分支,再让学生自己补充,然后让学生对比自己和教师的导图,从中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包括简便算法和四则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标记的方法来突出重点,掌握简便计算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促进学生学科水平的综合提高。
三、利用思维导图扩展学生思维、寻找解题思路
数学这个学科的教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扩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事实上,学生在结合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自发性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联想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发散自身的思维,并且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道难题重复出错的情况,这些难题会限制学生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克服这些错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收集整理这些错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章节时,教师可以把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公式加入思维导图之中,然后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点。在这之后,教师再准备一些题目给学生解答,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准备一些进阶题目,此时,学生可能无法单独解答,而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尝试利用折叠、补充图形等方法解题。再比如,学习方程的时候,刚开始学生可能无法接受这种类型的知识,他们还没有形成这类思考习惯。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未知数和方程等知识进行类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方程的解题技巧。除此之外,其他的难题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突破。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健兰.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21,28(4):1392.
[2] 钱小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5):73-74.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赶进度,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律性比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低,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抗拒数学。总之,诸多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结构失衡,主次不分明,教学方法单一,就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几个见解:
一、借助思维导图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理论水平,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习惯性的按照常规方法教学,他们仅仅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对教学的理解,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为此,教师应该要转变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以此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比如,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时,由于这个章节的知识点难度比较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吸收并掌握,而且在后期的练习中也可能遇到许多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一边讲解教材内容一边绘制思维导来辅助讲解,这样一来,在讲解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又对章节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巩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基础性知识,难度較低,但是总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学生复习起来会比较费劲。教师要强调体验思维导图的思维性,应该借助发射状与树状的思维导图形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独特的标记来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能够借助高效的设计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教材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针对性地去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此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整体层面把控自己的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实现自我提升。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教学,然后再利用树状思维导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教师再分发给学生一张基于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删除部分思维导图的分支,再让学生自己补充,然后让学生对比自己和教师的导图,从中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包括简便算法和四则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标记的方法来突出重点,掌握简便计算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促进学生学科水平的综合提高。
三、利用思维导图扩展学生思维、寻找解题思路
数学这个学科的教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扩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事实上,学生在结合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自发性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联想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发散自身的思维,并且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道难题重复出错的情况,这些难题会限制学生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克服这些错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收集整理这些错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章节时,教师可以把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公式加入思维导图之中,然后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点。在这之后,教师再准备一些题目给学生解答,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准备一些进阶题目,此时,学生可能无法单独解答,而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尝试利用折叠、补充图形等方法解题。再比如,学习方程的时候,刚开始学生可能无法接受这种类型的知识,他们还没有形成这类思考习惯。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未知数和方程等知识进行类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方程的解题技巧。除此之外,其他的难题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突破。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健兰.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21,28(4):1392.
[2] 钱小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