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商家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你怎么把这斧头再卖给奥巴马呢?”“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这些大学自主招生新颖搞怪的“脑筋急转弯式”题目,被戏称为“神题”,让不少考生觉得“很意外很囧”。(4月14日《新快报》)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神题”不断,引起的争议也不断。赞成者认为,“神题”破除了命题方式的“八股化”,值得鼓励;质疑者认为,“神题”除了越来越“神”之外,完全看不出跟学校的人才培养有多大关系,甚至说越“神”越说明“老师缺乏观察学生的能力”。可作为主角的命题高校,除了解释说“神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外,却从来不曾公布“参考答案”,这让舆论对他们打分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神题”看上去确实很“神”,但对于精于应试技巧的人来说,似乎一点也不“神”。依笔者来看,以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神题”为例,如果考生把握好三点,估计考试也差不到哪里去:一是凸显自信、换位思考、理顺逻辑,自信能把斧头卖给习近平,站在习近平的立场说明他需要买的理由,再通过确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奥巴马,不就成功了一半?二是反向思考、提炼真相,说明蚂蚁是节肢动物,没有骨骼,又怎么会骨折?三是找准对应的象征物,例如“面包”象征西方的饮食和文化,“馒头”象征中华传统饮食与文化,“打擂”就是市场争夺与文化交锋,将民族自信、时代精神、改革开放融进去……如此回答,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人类的思维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不是来自于专业知识的“神题”,只要根据思维规律将思维要素排列组合,一样可以将“神题”纳入应试技巧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神题”意在考验考生的思维能力,不如说命题老师的思维陷入了为“神”而“神”的形式主義误区。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神题”,几乎没有多少是命题老师原创的,其大都可以在已公开的资讯中找到原型,很多甚至只是简单的改编。这样的“神题”,不仅会对资讯不发达的农村考生造成极大的不公平,并且从形式上,也没有体现出题目的思维创造性,以此为标准选拔人才,多少有些偏颇和谬误。
其实,无论是“神题”还是一般考题,其基本功能都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尽管说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选拔人才也都有各自的标准,“神题”即使同时出现在不同学校的考题里,其参考答案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但考试毕竟是考试,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就应该有“答案”,即使没有“标准答案”,也应该有“参考答案”,否则,就完全成为了凭主观感觉的打分,失去了科学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基于凸显大学的独立精神,还是基于考试的科学公平原则,命题的高校都应该将“神题”的参考答案拿出来晒一下。
但问题是,这些高校的“神题”有参考答案吗?他们敢公布参考答案吗?他们做好了经受舆论“拍砖”的准备吗?恕笔者鄙陋,还真没有看见哪所出题的高校站出来解释的。要知道,“神题”在考验考生,其实也在考验高校,考生确实不应囿于思维定势,而高校也不应该在封闭的体系里独自玩着自己的游戏。(原载《青岛日报》,有改动)
(责编 欧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时评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或者对别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留言或投稿:
gxjydd@126.com。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神题”不断,引起的争议也不断。赞成者认为,“神题”破除了命题方式的“八股化”,值得鼓励;质疑者认为,“神题”除了越来越“神”之外,完全看不出跟学校的人才培养有多大关系,甚至说越“神”越说明“老师缺乏观察学生的能力”。可作为主角的命题高校,除了解释说“神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外,却从来不曾公布“参考答案”,这让舆论对他们打分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神题”看上去确实很“神”,但对于精于应试技巧的人来说,似乎一点也不“神”。依笔者来看,以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神题”为例,如果考生把握好三点,估计考试也差不到哪里去:一是凸显自信、换位思考、理顺逻辑,自信能把斧头卖给习近平,站在习近平的立场说明他需要买的理由,再通过确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奥巴马,不就成功了一半?二是反向思考、提炼真相,说明蚂蚁是节肢动物,没有骨骼,又怎么会骨折?三是找准对应的象征物,例如“面包”象征西方的饮食和文化,“馒头”象征中华传统饮食与文化,“打擂”就是市场争夺与文化交锋,将民族自信、时代精神、改革开放融进去……如此回答,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人类的思维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不是来自于专业知识的“神题”,只要根据思维规律将思维要素排列组合,一样可以将“神题”纳入应试技巧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神题”意在考验考生的思维能力,不如说命题老师的思维陷入了为“神”而“神”的形式主義误区。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神题”,几乎没有多少是命题老师原创的,其大都可以在已公开的资讯中找到原型,很多甚至只是简单的改编。这样的“神题”,不仅会对资讯不发达的农村考生造成极大的不公平,并且从形式上,也没有体现出题目的思维创造性,以此为标准选拔人才,多少有些偏颇和谬误。
其实,无论是“神题”还是一般考题,其基本功能都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尽管说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选拔人才也都有各自的标准,“神题”即使同时出现在不同学校的考题里,其参考答案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但考试毕竟是考试,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就应该有“答案”,即使没有“标准答案”,也应该有“参考答案”,否则,就完全成为了凭主观感觉的打分,失去了科学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基于凸显大学的独立精神,还是基于考试的科学公平原则,命题的高校都应该将“神题”的参考答案拿出来晒一下。
但问题是,这些高校的“神题”有参考答案吗?他们敢公布参考答案吗?他们做好了经受舆论“拍砖”的准备吗?恕笔者鄙陋,还真没有看见哪所出题的高校站出来解释的。要知道,“神题”在考验考生,其实也在考验高校,考生确实不应囿于思维定势,而高校也不应该在封闭的体系里独自玩着自己的游戏。(原载《青岛日报》,有改动)
(责编 欧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时评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或者对别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留言或投稿:
gxjy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