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系统观点初探

来源 :人文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纳入系统论 的视域下考察就不难发现,朱德同志在辩证法的指导下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全局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思考。首先,指出了抗日游击战争是一个大的客观系统;其次,强调了抗日游击战争中各要素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的重要性;再次,从系统结构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最后,明确了发挥游击队的主观能动性是抗日游击战争系统最优化的重要方法。分析《论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系统论观点,不仅可以深化对抗日游击战争的研究,而且对研究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战略问题也有裨益。
  【关键词】:朱德 《论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游击战争 系统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atic theory, Zhu De developed a systematic thinking in his article “on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under dialectic guidance,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arfare. Firstly, he pointed out that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was a big objective system; secondly,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lity and organic-relevance of war elements; thirdly, he analy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combin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in his analysis; lastly, he stated that the exertion of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guerrilla played a vital role in optimizing the system of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The study of the systematic views in “on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has its special significance: on the one hand it can intensify the studies of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be of great advantage for the researches on the war strategy in modern times.
  Keywords: Zhu De; “on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anti-Japanese guerrilla warfare; systematic theory.
  《论抗日游击战争》是朱德同志抗战初期的一篇著作。他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各作战要素的优劣,并对如何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给与了理论上和战略上的指导。该著作的地位和影响力无疑是斐然的,很多人对该文中所体现出的战略、战术和统战性等思想都进行了研究分析,但还并没有人对该文中的系统观点进行分析探究。笔者通过阅读研究发现,朱德该著作中所体现的系统论观点非常明确,这些战争系统论观点不仅是对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也是对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战争进行科学预测的重要方法论。
  一、抗日游击战争是一个大的客观系统
  朱德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首先把抗日游击战争视作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持久性和广泛性的客观系统。他根据游击战争的实际情况,把战争中的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五个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把握,向我们全面展现了一副精妙的战争图景。朱德认为,抗日游击战争系统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它跟抗日正规军的战争共同组成抗日战争这个大的系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时,抗日游击战争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它又是由政治战争、经济战争、人员战争、武器战争、交通战争这五个最基本的子系统组成,这五个子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朱德指出,“抗日游击战争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中的一种形式和阶段”[1]32。抗日游击战争作为一个子系统同抗日正规军的战争共同构成抗日战争这个大的系统,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呢?他认为,抗日游击战争虽然与正规军的战争存在着规模上和形式上的种种差别,但是这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首先,当抗日游击队在敌人炮火的洗礼中逐渐成长起来后,或者几个游击队的力量集中后,也能跟敌人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其次,对于正规军队来说,只要他们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就可以化整为零,将部队分散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朱德通过对这两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性分析,找到了游击队发展壮大成为正规军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正规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途径,这就为抗日游击战争系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基础,预示着抗日游击战争的光明前途。同样,在抗日游击战争系统内部,政治战争、经济战争、人员战争、武器战争、交通战争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朱德认为,游击队在某些方面特别薄弱,所以更要善于综合把握五个要素的特质,运用游击队在某些要素方面的长处,扬长避短,以战胜敌人。在当时的情形下,游击队在武器、经济、交通要素方面不如敌人,但是在政治要素、人员要素(数量方面)方面游击队是优于敌人的,因此我们只有把抗日游击战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才能从中去研究其内部每个要素的优劣、消长,才能去用我们的优势弥补我们的劣势,并对整个抗日游击战争进行综合考量。朱德通过把抗日游击战争看作一个系统,既看到了战争系统内部要素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重要作用,又看到了战争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从而为正确的认识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   二、强调了战争要素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的重要性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一项最基本原则,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整体并不仅仅是组成它的各个部分的简单堆砌,而是使各部分在堆砌后能够发挥出原先所没有的效能。朱德在研究抗日游击战争时,把系统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原则相结合,从总体和联系的角度,全面透彻的分析了抗日游击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整体性方面,朱德指出,“一切战争,离不了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包括地形)五个要素,在这五个要素的具体条件和敌我对比之下来定出具体的战略战术,游击战争也当然不能例外”[1]39。朱德在其著作中一针见血的批判了唯武器论者的根本错误,那就是他们只看见武器一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而完全忽略了其他要素。唯武器论者只看到了敌人的优良武器,大炮、飞机、坦克以及毒瓦斯等等,而看不到游击队在政治和人员方面的优势,只根据问题的一个侧面、一时候的表现去预计整个问题的结果,以整体的部分功能去替代整体的全部功能。只有把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这些要素进行综合考虑、统筹把握,使他们密切配合,发挥各自最大的效能,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朱德把整个抗日游击战争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用系统的观点去考察战争,驳斥了唯武器论者的观点,得出了抗日游击战争必将发展壮大以致影响到全面抗战结局的正确结论。
  抗日游击战争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不仅需要了解其各个要素,而且同样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朱德通过对中日双方在政治、经济、人员、武器、交通五个要素的研究比较指出,抗日游击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对政治要素的运用。其他要素都可以通过政治要素来进行相应的弥补,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可以用系统循环图表示如下:
  通过对政治要素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游击队员的政治素质,还可以使更多的群众参加到游击战中来,从而增强人员要素的实力。随着人员要素实力的增强,游击队通过在战争中对敌人资财的消耗,对敌人武器的缴获和对敌人运输线路的破坏,从而加强对经济、武器和交通的控制力。同时,政治、人员、经济、武器、交通这五个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增强,都会增强游击队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游击战争就会取得胜利。游击队的胜利反过来又会削弱敌人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进而削弱敌人对政治、人员、经济、武器、交通这五个要素的控制,达到此消彼长的效果。朱德通过运用整体性、有机关联性这两个系统论原则,从战争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中去分析,得出了反映抗日游击战争规律的正确结论,那就是“抗日游击队有了群众,再有了一点武器,有了相当的地形,就可以经常打胜仗”[1]55。
  三、从系统结构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
  合理的结构,决定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协调一致性,即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战争系统也是如此。朱德在研究抗日游击战争时,也特别强调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首先,朱德从人员结构方面出发,对游击队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说明。他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实质是一场抗日的大众战及民兵战,是军队、民兵和群众都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游击队的人员结构包括正规军、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三部分,但主要还是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这种人员结构其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够为游击战争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游击队员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民兵和人民群众,他们拿起枪就可以战斗,放下枪就可以劳作,与广大老百姓联系紧密,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同时,游击队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对游击战争积极地进行组织和宣传,使广大民众起来抗日自卫,参与到游击战争中来。第二,抗日游击队能够为正规军培养新的后备力量。抗日游击战争是民众的抗日学校,游击队从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成熟,然后补充到正规军中,他们在游击战争中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将是他们胜任新的岗位的重要保证。
  其次,朱德还从空间结构方面出发,对游击队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说明。他指出,“游击队是不大之武装的游击支队,当某一个领土被敌人占领时,这一支队即在该敌人后方动作” [1]31。抗日游击战争的空间结构以敌人后方为主,以配合正规军的正面战争,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收复部分被敌人占领的土地,使当地的人民群众看到希望。抗日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开展,可以给当地的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恢复对部分领土的控制;同时,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也会使当地的人民群众感受到军队的存在,给他们以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希望。第二,能够使敌人无法从它所占领的地区获得物资和经济上的补给。敌人占领一部分领土,就想从那里立即取得物资和经济上的补充,以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然而随着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就会阻止敌人从其占领区获得有效的物资和经济补充,使其在战争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第三,能够从侧面配合正规军的作战。对于正面战场上的战事,游击队可以从侧面予以配合,出其不意的破坏敌人的运输线、弹药库、粮库,袭击兵站等,从而给正面战场以有力的支持。朱德通过对抗日游击战争人员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剖析,充分认识到了抗日游击战争对于整个抗战胜利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明确了发挥游击队的主观能动性是抗日游击战争系统最优化的重要方法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其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战争不仅是兵力武器等因素的比拼,更重要的还是在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内主观因素的较量。朱德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阐发的战争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观点与系统论最优化的原则一脉相通。
  朱德指出,“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力量,完全以其编成分子的抗日精神为基础”[1]58,这种精神的存在,就成了游击队发挥主动性的源泉和保障。他认为,最优化的发挥战争自觉能动性,其具体地表现就是作战的积极、主动和集中。热心地、积极地行动,争取主动地位,集中自己的全力,用一切方法向敌人进攻,这就是抗日游击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了主观能动性才能在战场上充分发挥我方优势,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为什么要热心地、积极地行动呢?朱德指出,因为游击队在很多要素方面处于劣势,只有通过积极地行动才能降低甚至消除这些劣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游击队在武器装备方面不如敌人,所以必须利用地形、夜间或者特殊天气等方面的条件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怎样主动呢?朱德指出,主动的意义在于,游击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敌人进行不断地骚扰和袭击,使敌人想跟我们作战又找不到我们,不愿和我们作战而又不得不和我们作战,这样,我们就不仅使敌人疲于应付,而且还对敌人进行了打击。为什么要集中呢?朱德指出,这是由游击队的客观条件造成的。游击队的人员往往不是很多,武器装备比较差,训练也不好,如果老是处于分散的状态就很难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只有集中起来才能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才能给敌人以有效的杀伤。争取主动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而主动性又具体贯穿于作战过程中,朱德分别从积极、主动、集中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发挥游击队主动性对于游击战争的重要作用。把抗日游击战争看作一个大的客观系统,那么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使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系统观点无疑是斐然的。他把抗日游击战争看作是一个大的客观系统,不仅强调了战争要素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的重要性,而且还从系统结构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抗日游击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战争系统最优化的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这些战争系统论观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抗日战争的研究,同时对我们分析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德.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 丹尼斯·舍伍德.系统思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 何永红.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系统观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3(2):58-61.
  作者简介
  王坤(1989-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工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风电场电气部分的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包括与风电场电气相关的各主要内容,对于研究风力发电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系统设计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电场 垂直轴 水平轴  【中图分类号】:TK0 【文献标识码】:A  1 风力发电机的类型  风力发电机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①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旋转轴与风向平行;②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旋转轴垂直于地面或
期刊
自1976年建站至今,经过30多年的保护,漓江源头的猫儿山上,大片的原始阔叶林植被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维持着鬱鬱葱葱的原貌,野生动物们也活跃于这片绿色海洋之中,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离不开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决策,离不开广大护林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周围百姓们主动的配合。30年中,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统一战线”,就这样在不断的磨合中逐渐建立起来了。  社区共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保护区建
期刊
【摘 要】:20世纪初新学的兴起和大量外来语输入,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梁启超、革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评价,虽在理论上也各有偏颇,但又在语言文字上实现了与中国文化的贯通。各派社会主张的相互辉映,反映出中国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思想前提。  【关键词】:新学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评介与判断 命题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
期刊
漓江的孕育和发生要追溯到距今300多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地球上最新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位于板块缝合线的喜马拉雅山剧烈上升。此时,位于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以及桂北的越城岭同时上升。越城岭以南。东西两个支脉,海洋山、架桥岭也相继隆起。这样在桂林附近的原始地面上,出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外貌,漓江的雏形就在这一盆地内出现了。  平原分水岭  在30
期刊
猫儿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站的建站目的就是保护漓江的水。漓江水有两个特点:长流、清澈。后者保护区无法顾及,但对于前者却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保证漓江水能够长年累月的奔流下去。但是,近几十年来,漓江源的水却越来越少。  据资料记载,上百年前,猫儿山水源充足,溪流随处可见。在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旁有一条江叫做龙塘江,它是漓江的源头之一。江上有个地方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三跳,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想去对岸。必须在江中的礁
期刊
我是工生土长的广西兴安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县里从事水产养殖和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1996年,为响应国家科技下乡的号召,我下到乡镇,担任乡党委书记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2002年,我担任华江瑶族乡党委书记。一干就是七八年。在此期间。乡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毛竹产业大做文章。地方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鉴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我于2010年被调到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全
期刊
【摘 要】: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提高党内科学管理水平,要坚持从严管理、人本管理、民主管理和效率管理的原则;在基本思想上要把严守理想信念阵地、严管党员干部队伍、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 坚决反对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管党治党的必要环节。  【关键词】:管党治党 党章 信念 制度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通过对猫儿山山顶一带的初步考察,不但完全可以证实这里确实有大量冰川漂砾分布。同时经过考察取证,还有大量冰川作用形成的众多其他冰川遗迹。如:在形态上具有底平,顶部向上凸起,似龟背的形状,科学上称之为“龟背石”的冰川遗迹有些岩块,在冰川的刨蚀、磨蚀和挤压作用下。两端翘起,中间下凹,形似马鞍状,故称之为“马鞍石”的冰川遗迹。由于基岩岩石中的一些岩块与古冰川之间,冻结得特別坚实,因此,当冰川运动时。就将这
期刊
汉语中有个常用的成语叫做“雨后春笋”,用以形容一件事物的快速发展。迅速生长的竹子据说甚至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竹子的速生性和多用途性也总能给人们带来福音。就像其他被竹林围绕的地区一样。猫儿山人对竹子的感情也如同孩子对母亲般深厚。  84岁的周忠文老人是猫儿山山脚下一名普通的乡民,虽已年逾八旬,但老人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说起当年的故事时神采飞扬。周忠文说,他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竹子;他的一
期刊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铁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苞铁杉,一种是南方铁杉。长苞铁杉一般零星分布在海拔1200~1600米之间山脊土层比较浅薄的地方,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000米的山坡上。这两种铁杉同属松科铁杉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古裸子植物。长苞铁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南方铁杉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它们作为第三纪地质时代遗留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生态和气候科学都具有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