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美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现阶段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美,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从而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指的是美德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各种艺术以及社会中美好的事物来发展学生鉴赏美德的能力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美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重视美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精神活动的丰富,使得学生激起情绪体验,还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现实,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在现今的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发现广大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美德教育,一味地以课本为中心讲解内容,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读死书。下面具体谈谈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以及教师如何进行美德教育。
一、小学中低段语文与美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美德教育与语文有着密切联系。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促进美德教育的进行,而美德教育的目标实现可以为语文德育奠定良好基础。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更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占据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莫大影响。在古代,“育德于教”“文道结合”的思想早就盛行,表明语文教育需要结合德育。学生以审美的方式认识和感受世界,可以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这就是美育的力量。实际上,语文中的德育就是美育,学生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投入审美的眼光,可以让语文更具特色,也可以体会语文中更加广阔、深刻的含义。把握语文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只有正确抓住两者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美育渗透。
二、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德
教材有着丰富的资源,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忽略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详细讲解,否则会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文章。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美是通过具体形象体现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充分品味文章中的词、字、句,从而感悟美、发现美。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能受作者审美思维的熏陶,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可以对基本事物进行对错判断。比如教师讲到二年级语文上册《清澈的湖水》时,首先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风景画,然后通过多媒体放映湖水清澈的图片。这有利于学生对湖水的清澈有深刻印象,从心灵深处产生保护湖水的想法。中低段年级的小学生处在爱模仿、喜欢被表扬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从文章中刻画的一位爱护环境的小女孩着手,引导学生去模仿主人公小洁的行为。这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讲文明的好习惯,从而做到美育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走进意境,想象、发现美
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发现作者善于意境描写。在教材中开头的部分或者在文中抑或是结尾处,都有渲染情调的地方,也有对事物做详尽描述的地方,更有留给学生思考的地方。这种种描述都可以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吸引着学生继续读下去,使得学生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类型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使他们感受到作者描述的美。比如教师在教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时,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加深学生脑海中对榕树的印象,指导学生开展想象。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平淡中发现美,满足审美的需求。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感悟美
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中低段年级的学生还处在语感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应重视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审美情趣,使他们在课文中感悟美,在生活中发现美。朗读的指导应该是正确、科学的,要避免学生出现会读却领悟不了意思的问题。正确的朗读指导实质上就是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课文中语言的魅力。这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帮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中的优美文字,使他们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育成为新课程语文的教学重点。因此,作为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作為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美育。这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智、美、体、德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要发挥自己传道解惑的作用,将美德教育彻底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付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5(3).
[2]张爱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思品课堂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6(2).
[3]刘艳.中职生美育教育研究——借鉴传统优秀教育思想为美育服务[J].读书文摘,2016(4).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指的是美德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各种艺术以及社会中美好的事物来发展学生鉴赏美德的能力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美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重视美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精神活动的丰富,使得学生激起情绪体验,还有利于学生认识生活、现实,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在现今的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发现广大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美德教育,一味地以课本为中心讲解内容,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读死书。下面具体谈谈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以及教师如何进行美德教育。
一、小学中低段语文与美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美德教育与语文有着密切联系。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促进美德教育的进行,而美德教育的目标实现可以为语文德育奠定良好基础。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更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占据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莫大影响。在古代,“育德于教”“文道结合”的思想早就盛行,表明语文教育需要结合德育。学生以审美的方式认识和感受世界,可以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这就是美育的力量。实际上,语文中的德育就是美育,学生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投入审美的眼光,可以让语文更具特色,也可以体会语文中更加广阔、深刻的含义。把握语文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只有正确抓住两者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美育渗透。
二、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德
教材有着丰富的资源,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忽略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详细讲解,否则会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文章。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美是通过具体形象体现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充分品味文章中的词、字、句,从而感悟美、发现美。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能受作者审美思维的熏陶,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可以对基本事物进行对错判断。比如教师讲到二年级语文上册《清澈的湖水》时,首先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风景画,然后通过多媒体放映湖水清澈的图片。这有利于学生对湖水的清澈有深刻印象,从心灵深处产生保护湖水的想法。中低段年级的小学生处在爱模仿、喜欢被表扬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从文章中刻画的一位爱护环境的小女孩着手,引导学生去模仿主人公小洁的行为。这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讲文明的好习惯,从而做到美育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走进意境,想象、发现美
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发现作者善于意境描写。在教材中开头的部分或者在文中抑或是结尾处,都有渲染情调的地方,也有对事物做详尽描述的地方,更有留给学生思考的地方。这种种描述都可以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吸引着学生继续读下去,使得学生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类型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使他们感受到作者描述的美。比如教师在教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时,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加深学生脑海中对榕树的印象,指导学生开展想象。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平淡中发现美,满足审美的需求。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感悟美
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中低段年级的学生还处在语感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应重视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审美情趣,使他们在课文中感悟美,在生活中发现美。朗读的指导应该是正确、科学的,要避免学生出现会读却领悟不了意思的问题。正确的朗读指导实质上就是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课文中语言的魅力。这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帮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中的优美文字,使他们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育成为新课程语文的教学重点。因此,作为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作為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美育。这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智、美、体、德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要发挥自己传道解惑的作用,将美德教育彻底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付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5(3).
[2]张爱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思品课堂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6(2).
[3]刘艳.中职生美育教育研究——借鉴传统优秀教育思想为美育服务[J].读书文摘,2016(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