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作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将问题作为核心载体,将生活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创设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动手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 小学教学 数学素养
综合实践作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在综合实践中,带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问题,感受数学道理,以积累数学经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这也是当代数学不可忽略的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将综合实践放到一起,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 深入教材,理解综合实践的活动含义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综合实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不仅活动内容多样,还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探究性,这也是当代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很多数学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因为缺少参考资料,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学,这和综合实践的初衷大相径庭。实际上,只有深入课堂知识,从实践着手,将生活问题作为依据,学生才能形成动手能力与问题意识。
例如:在“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个内容中,可以以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为基础,设计实践活动课。数学老师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投入体育活动,四个学生为一组在原地分别进行30秒与60秒的抬腿活动,同时记录抬腿30秒与60秒之后的脉搏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经过不同时间段的脉搏变化,在分析、整理、搜集数据时,感受平均数。
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数学教材给出的定义是:两组对边都是平行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教学中会借助平行四边形,带领学生感受这类图形特征,但该操作很可能高估了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观察能力,让图形仅限于感觉层,单一的教学只能形成片面的认知。对此,可以通过增设图形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平行四边形,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该图片,同时对学生发问。如果学生不能肯定斜着的两边是否平行,可以通过画平行线的方式加以验证,从而揭示定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不再只是感知,外加手上动作的检查与验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对比与识别能力。
2 动手操作,做好教学积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表示:数学并非讲解式教学,学生也并不能一直处在被动倾听的状态,更多是假投式,为学生抛出令人兴奋的问题与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让其变成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在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具备操作能力,以此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例如:在“怎样滚的远”这个内容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圆柱体滚下的下面倾斜角度与长度。对此,数学老师可以从以下领域着手:第一,播放微课同时对学生创设情境实验,斜面和地面以30度角呈现,圆柱体通过斜面滚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物体重量、光滑度、斜坡长度与角度。第二,组织学生实验探索,在量一量、滚一滚、搭一搭中,与斜坡的角度分别是60度、45度与30度,同时做好记录,以便讨论,最后发现当斜坡角度是45度时,滚落距离最远。第三,站在特定角度进行拓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猜想距离,通过比较分析,验证猜想。在操作活动中,利用实践操作与观察,可以得到新发现,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又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结论很简单,但操作并不容易,需要认真处理操作问题与实践活动,才能体会、感受三边的关系。即使如此,由于认识不清,对某些问题的剖析很难到位。对此,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增强辨析力,在操作中明白目的,提高实践效果。对此,可以对该内容分步骤验证,从实践中提高认知。
3 反思教学,发掘综合实践价值
在综合实践中,数学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发掘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效果。除了活动教学,数学老师还要做好反思工作,挖掘综合实践价值。
例如:对于“一亿到底有多大”,数学老师引导学生从100颗大米的质量着手,以此类推1000、10000以及100000……的质量。虽然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亿”多大,但很难发散思维。对此,可以整合数学教学内容,对上面的内容进行改良,先给出100颗大米质量,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怎样通过100颗大米算出一亿颗大米质量。这类问题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会主动发散思维,利用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获得实验结论,培养数感。当整个实践活动告一段落,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反思的形式,引领学生做好实验总结、操作归纳,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反思,这样学生才能共同发展,真正感受到综合实践的学习价值。
4 结语
综合实践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与内容,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有目的的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观察与交流能力,通过积累数学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珂.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及学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9,(84):63-64.
[2] 黄兴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比较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为例[J].中小学教學研究,2019,(4):3-9.
[3] 彭俊蓉.让数学课既“有营养”又“好吃”——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设计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6,(2):54-56.
[4] 潘卫琴.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题目教学思考[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7):46.
关键词:综合实践 小学教学 数学素养
综合实践作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在综合实践中,带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问题,感受数学道理,以积累数学经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这也是当代数学不可忽略的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将综合实践放到一起,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 深入教材,理解综合实践的活动含义
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综合实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不仅活动内容多样,还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探究性,这也是当代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很多数学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因为缺少参考资料,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学,这和综合实践的初衷大相径庭。实际上,只有深入课堂知识,从实践着手,将生活问题作为依据,学生才能形成动手能力与问题意识。
例如:在“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个内容中,可以以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为基础,设计实践活动课。数学老师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投入体育活动,四个学生为一组在原地分别进行30秒与60秒的抬腿活动,同时记录抬腿30秒与60秒之后的脉搏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经过不同时间段的脉搏变化,在分析、整理、搜集数据时,感受平均数。
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数学教材给出的定义是:两组对边都是平行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教学中会借助平行四边形,带领学生感受这类图形特征,但该操作很可能高估了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观察能力,让图形仅限于感觉层,单一的教学只能形成片面的认知。对此,可以通过增设图形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平行四边形,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该图片,同时对学生发问。如果学生不能肯定斜着的两边是否平行,可以通过画平行线的方式加以验证,从而揭示定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不再只是感知,外加手上动作的检查与验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对比与识别能力。
2 动手操作,做好教学积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表示:数学并非讲解式教学,学生也并不能一直处在被动倾听的状态,更多是假投式,为学生抛出令人兴奋的问题与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让其变成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在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具备操作能力,以此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例如:在“怎样滚的远”这个内容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圆柱体滚下的下面倾斜角度与长度。对此,数学老师可以从以下领域着手:第一,播放微课同时对学生创设情境实验,斜面和地面以30度角呈现,圆柱体通过斜面滚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物体重量、光滑度、斜坡长度与角度。第二,组织学生实验探索,在量一量、滚一滚、搭一搭中,与斜坡的角度分别是60度、45度与30度,同时做好记录,以便讨论,最后发现当斜坡角度是45度时,滚落距离最远。第三,站在特定角度进行拓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猜想距离,通过比较分析,验证猜想。在操作活动中,利用实践操作与观察,可以得到新发现,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又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结论很简单,但操作并不容易,需要认真处理操作问题与实践活动,才能体会、感受三边的关系。即使如此,由于认识不清,对某些问题的剖析很难到位。对此,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增强辨析力,在操作中明白目的,提高实践效果。对此,可以对该内容分步骤验证,从实践中提高认知。
3 反思教学,发掘综合实践价值
在综合实践中,数学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发掘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效果。除了活动教学,数学老师还要做好反思工作,挖掘综合实践价值。
例如:对于“一亿到底有多大”,数学老师引导学生从100颗大米的质量着手,以此类推1000、10000以及100000……的质量。虽然这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亿”多大,但很难发散思维。对此,可以整合数学教学内容,对上面的内容进行改良,先给出100颗大米质量,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怎样通过100颗大米算出一亿颗大米质量。这类问题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会主动发散思维,利用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获得实验结论,培养数感。当整个实践活动告一段落,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反思的形式,引领学生做好实验总结、操作归纳,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反思,这样学生才能共同发展,真正感受到综合实践的学习价值。
4 结语
综合实践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与内容,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有目的的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观察与交流能力,通过积累数学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珂.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及学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9,(84):63-64.
[2] 黄兴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比较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为例[J].中小学教學研究,2019,(4):3-9.
[3] 彭俊蓉.让数学课既“有营养”又“好吃”——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设计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6,(2):54-56.
[4] 潘卫琴.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题目教学思考[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