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耕的“群众路线”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声就是命令。在夏耕看来,能否“第一时间”体察民情,“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这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对群众的感情问题。
  
  “我将继续为青岛的发展倾我所智,为改善民生尽我所能……”,在2008年1月10日,夏耕再次当选为青岛市市长。
  屈指算来,自2003年2月以来,有着经济学博士头衔的夏耕任青岛市市长已有5个年头。夏耕主政青岛5年,青岛市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十强,连续获得“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公众向往的城市”、“最适宜居住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不可否认,这一切体现着这座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成果,更与夏耕始终坚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
  
  问策于民
  
  作为青岛市市长,夏耕喜欢从市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便民、利民、惠民,只有更好地了解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要求,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夏耕对青岛城市建设管理的关注,缘于两篇网络文章。
  2003年7月,一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青岛人给青岛新闻网发来一篇关于城市建设的文章,谈了对青岛东部新区建设的一些个人见解。“虽然有些看法不是特别的专业,但是远在异国他乡的青岛人对自己的家乡能有如此的关注,让我特别感动。”夏耕说道。
  另外一篇文章来自一个署名叫“路刚”的网友,《青岛的城市建设能否步子迈得大一些》的文章,出现在“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中,文章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青岛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城市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质疑。“尽管他无法考虑到政府的整体构想,但是饱含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受这两篇文章的触动,夏耕更加留意从市民的角度来观察城市。遇到普通市民,会经常停下来问一问他们的意见:青岛现在美不美?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让我一直感动的是,热情的老百姓总能给我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中的一些是我在办公室里、在政府会上听不到的。”站在市民的立场听取意见,回归市长的角色解决问题,夏耕坦言获益匪浅。
  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在抓好大事的同时,必须考虑好水、电、路、气、暖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对此,夏耕说道:“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GDP的增长他们无法直接体会到,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居住的舒畅和出行的顺便、安全。”2006年,青岛市政府投资数亿元,对2600多条小街小巷进行综合治理。这些小街小巷多为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没有硬化、路灯不亮、下水不畅的背街小巷和街巷甬道。通过对这些小街小巷实施路面硬化、路灯安装、雨污管道铺设等改造,周边市民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天黑路难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乐于征询市民的意见,让夏耕交了许多普通市民朋友,使他能及时发现困扰百姓的难题。一次,一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拿来几张照片给夏耕看,照片上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居民小区,居民住房破旧不堪,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并且卫生状况很差。夏耕当即督促有关部门马上解决。很短的时间内,居民区整修一新,居民送来了感谢信。但夏耕并没有轻松起来:这样的居民区还有没有?为此,市政府专门对全市的老楼旧院作了一次调查,2005年底开始,老楼旧院翻修改造工程在青岛全市全面展开。
  
  “新三民主义”
  
  有一次,一位媒体记者问夏耕:“青岛在确定这些事项并着手实施时,是怎样畅通反映渠道,把握群众的脉搏,更有效地实现群众的利益诉求,贴近百姓生活的?”
  夏耕回答:“总的是把握三点:即努力做到决策源之于民、效果见之于民、监督来之于民。”
  夏耕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决策源之于民”,就是政府确定每年要办的实事,出台关系民生的重大决策,都注意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两年,我们青岛市政府每年办的实事中,有60%以上源于‘市民月’中提出的建议。”
  其次是“效果见之于民”,就是每年确定的实事,既具有比较广泛的普遍性,又具有关系群众利益的直接性。在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要注重实效,使政府所办的实事、政府建设的项目其效果实实在在能见之于老百姓身上。
  所谓“监督来之于民”,就是为了确保成效,从去年开始,市政府将所办的实事全部在媒体公开,并且定期公布进展情况,依靠群众、依靠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比如,整治小街小巷工作由于涉及面大,夏耕要求把所有要整治的街道在当地报纸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这样做很麻烦,夏耕当即表示,“我不嫌麻烦,青岛市民不会嫌麻烦。”结果,小街小巷整治完了一大半,没有接到一个市民的投诉。
  “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感知群众的冷暖。”2005年2月,一场暴雪使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陷入堵塞、数万群众在严寒中等车,让夏耕更加感到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对百姓的重要。非典后建立的城市应急管理运行保障机制和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在青岛得到更好的完善,使青岛市基本实现了城市危机及灾害管理法制化、防范集约化、应急智能化、保障综合化。台风“麦莎”来袭,青岛依靠这一体系,化解了台风的威胁,确保了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2007年正月初九,暴雪又一次袭来,这一体系再次显露身手,当天晚上城市主要街道的积雪被迅速清扫干净,第二天交通畅通无阻。
  
  “三真”的执政风格
  
  民声就是命令。在夏耕看来,能否“第一时间”体察民情,“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这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更是一个对群众的感情问题。
  被人们称为“房地产新政”的青岛现象,就充分体现出了夏耕施政过程中的“三真”风格。
  青岛一度曾是国内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夏耕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这样描述青岛市民住房的基本情况:“青岛市区60万居民中,户均住房面积65平方米以下的占62%,上世纪80年代前的住房占47%。2006年,普通住房销售价格在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的占到70%。房价与收入之比在13倍左右,是国际标准的2~3倍。”高房价成为青岛市民最大的公共话题之一。
  2007年初,夏耕提出“住房这一商品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要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好住房建设”等提法。在“两会”上,夏耕更是提出“城市土地出让收益应更多地惠及群众”。
  在谈到这一思路的形成时,夏耕说,住房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政府要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意味着必须突破‘以地生财’的模式,使土地收益更多惠及群众。”就这样,青岛市把土地出让的增值收益惠及百姓,更多用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青岛市正在进行18个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所涉土地如果全部用于商品房开发,土地价值约110亿元,除去拆迁费用75.4亿元,可收益34.7亿元。青岛市决定将预期收益的一半左右直接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007年,解决住房问题被列为青岛市要为群众办的10件实事之首。“市政府与市内四区政府已经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就是立下了‘军令状’,成立了推进住房建设的专门协调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住房建设的各个环节。”
  2004年11月,夏耕和其他7位入选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的市长们,分两批做客央视二套《对话》栏目,回答央视“名嘴”王小丫提出的问题。
  王小丫出的第一道题是:让8位市长把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写在答题板上,然后逐个与专家在相应城市调查得出的结果相对照,通过这种“背靠背”式的考核,测评各位市长是否真正了解民意。
  夏耕亮出答题板,只见上面写有6个字:奥运、住房、收入。“能肯定吗?”王小丫用充满神秘的语调问道。“起码有一个。”夏耕说。
  当“谜底”在节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后,观众席中掌声雷动。原来专家在青岛随机调查市民得出的结论列在首位的正是奥运。市长与市民的心想到了一起。
  “为什么把奥运放在第一位?”王小丫问。夏耕指出,这是青岛的一件大事,千载难逢,青岛720万市民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对此,当晚参加节目的嘉宾和专家都由衷地说道:青岛的市长和市民真正想到了一起。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蓄积、迸发、升腾,一股前所未有的气势,正在激荡合肥。  当下,最能感受到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合肥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勇于表达自己。在官方、媒体、专家和民间等不同话语体系中,“大合肥”成为热点词汇。而在3年前,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难觅“大合肥”一词。  这种变化就像细雨润物一样,在无声中渗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在这种改变的背后,有合肥的空间布局扩展和城市形态提升,也有发展“大湖
当面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公选时,参加者可能会因为公选组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不过,不管公选如何组织,公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残酷的淘汰式竞争,其体验、心得也在不同之外,具有相通之处。    周之峰:公选实职副科体验    前几天刚参加完市统筹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的面试,顺利通关,最终以总成绩全市第二顺利进入考察环节(全市公选5名)。通知参加资格复审和面试时,中间只有三四天的准备时间。说的是
如果把造成倦怠的工作压力比作小提琴的琴弦,就再恰当不过了。无压力就好比是松松垮垮的琴弦,怎能演奏美妙的音乐?而巨大的压力就好比崩紧到极限的琴弦,最终的后果可想而知。  程涛是一个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公务员,不论是业务能力还是为人处事,都被周围的人当作楷模,可以说是事业有成。可是,在他自己的心里却不这样看,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能力下降、无法胜任工作,经常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差错不断,工作能拖就拖,好像每
从1998年步云乡直选迄今,四川渐进式改革已整十年。十年间,其改革创新如此密集,以至于夹裹其中的个性官员之多,足以被看作一个群体。问题是这个群体、这群行动者为什么会出现在四川?他们是如何炼成的?是什么在背后推动他们走过十年的历程?又将走向何方?    在中国,地方政改冲动背后通常都站着一位“卓尔不群”的官员,四川也不例外。  从1998年步云乡直选到雅安、新都政改,再到城乡统筹改革,四川“快半拍”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写高考作文亦如此。考生文章只有体现新时代新高考的命题理念、紧扣命题指向,才有机会获得高分。而胸怀“豪气”“理气”“真气”,是写新高考作文的基本素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之豪气  全国教育大会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这体现了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由此可
[策划人语]   他們是机关不带“长”的小秘书,整天忙得像陀螺。  以文辅政、以笔树形,熬眼、伤神、掉头发、损颈椎的是他们;跟随领导、鞍前马后,拎包、端茶、守机子、开门子的也是他们。  在一些人眼里,他们是面目不清的机关“蚁族”,干着最苦、最累、最不招人待见的差事;在另一些人眼中,他们是前程似锦的未来领导,离权力中心最近,占据着能够一览政坛风景的有利“地形”。  小秘书,大生活。想要看清这个群体的
批斗张悟本告一段落,似乎最近又兴起了批斗马悦凌。一个“神医”倒下,过一段时间又有一个“神医”站起来。每次各界人士都在不断地反思,但是闹剧还是不断重复。  张悟本、马悦凌等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半真半假,先说一点公认的保健常识,然后信口开河,如果都是假的,那当然没人信了。他们的光环,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对他们的养生观念中的错误部分,普通大众很可能缺乏鉴别力而导致盲从,造成严重后果,被打压下去,是必
2017年9月,纪录片《零零后》开始在中央电视台9套播出。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道。10年前,张同道选择北京昌平区一所幼儿园里一群“00后”孩子作为拍摄对象,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从学校到家里再到公园、广场,10年间摄像头不间断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纪录片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8.7分,被观众评价为“一部有温度的、值得天下父母都去看”的纪录片。在此之前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此政策,何以出台?执法部门的权力太强而受到的监督约束欠缺,是一个重要原因。出台这样的政策,警方一个“新闻发布会”就可以了,没有经过人大等监督部门来质询其可行性和合法性。    城市    8万人被清出深圳  日前深圳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4月10日,“治安高危人员排查清理百日行动”中,已有8万余名“治安高危人员”受到震慑离开深圳。此举是为了今年8月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
“台上一分钟”的惊人力量  公司举办成立10周年庆典晚会,许姐一再推荐自己的儿子苏苏表演大提琴独奏。负责晚会的领导微微皱眉:“你确定苏苏可以?当天现场可有一两千人。”  我们也替苏苏担心,因为上次在我们部门的年会上,不过六七十人,苏苏非常紧张,演奏到一半时就放弃了,他妈鼓励他,这孩子不但不听,反而夺门而去。可许姐再三保证,苏苏这次一定可以。于是领导把苏苏的大提琴独奏排上了节目单。  晚会从早上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