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寒自2014年成为跨界导演以来,其电影作品饱受争议。从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来看,其处女座《后会无期》有被冠以鸡汤电影、剧情简单、没有起伏的评价,整部电影如同在叙述一个平淡的附带一句句金句佳言的故事;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虽有着完整个的剧作结构,但也被指出缺乏戏剧性,缺少人物形象的刻画与转变,影片如同浪漫的空中阁楼,没有外界的联系与时代的共性;而第三部电影《飞驰人生》可以看出韩寒电影技法、视听语言、编剧水准的逐渐成熟,不过影片的主题表达显得普通和粗鄙化,没有前两部来的诗意与深刻,因此略显中庸。但是,韩寒的电影却有着不俗的票房与良好的口碑,三部电影累计票房超33亿,大众反映也是好评居多。
作为一位非科班出身的跨界导演,专业能力是弱势,但其作品却是超越国内许多电影作品水准的。因此,其电影必然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这包括作家出身的韩寒精通大众心理,使得电影情感与观众心意相通。这是作家感知能力带来的天生优势。也营造出了更加具有文学范的电影质感。此外,韩寒电影的喜剧效果极具个人特色与风格,与自身是相得益彰。等等这些独具一格的作者性优势,都在特定的电影表达命题之下,弥补了专业基础上的不足,呈现了更加良好的电影效果。
一、大众感知与情感渲染能力
作为一个从作家跨界的电影导演,韩寒本身对于时代变化、大众现象与世俗感受有较强的捕捉能力。这是成为作家天生需要具备的素质。高中辍学的经历,而后通过写作成名,文学作品如《杯中窥人》《三重门》《一座城池》等的风靡与流行,说明了这一点。这也为其电影的拍摄做了铺垫。在电影《乘风破浪》中,观众被带入到一个儿子穿越到过去,与父亲母亲发生许多趣事的梦幻空间之中。在这样一个本该脱离实际的、虚无缥缈的故事之中,却引发了观众真挚的感受与情绪。
故事设定中“儿子与父亲同一个年龄,成为朋友”,便直接击打了时代痛点。对于大部分80、90一代的人来讲,父亲的大部分形象是严厉、不容侵犯、武断的,就如同影片中徐正太对儿子徐太浪的行为模式。而当太浪在梦中穿越回过去与正太成为兄弟,现实中的严父潜意识被打破,观众在观影体验中与现实感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影像的叙事中完成了一次现实主义的,与父亲和解的宿愿。虽然这样的宿愿基于时代隔阂、经历差别、以及身份定位,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无法完成,但也因此这种情节变得更加理想化与浪漫化,观众内心体验到的情感幅度也就更高,引人入胜。在结尾彩蛋之中,这种情感通过台词与一段开车对话的场景达到了高潮。基于原本父亲与儿子的身份定位,太浪口中车技好是“遗传”一词与观众的现实心理达到了契合,伴随深情的音乐,达到细腻的共情。
通过这样的故事展现出来的不仅于此,也有小镇情怀的抒发与乌托邦空间的建构,在这样一个独立于世的空间内,激发出对过往的情怀。在太浪与父亲的共处时日,通过马化腾、电影院、手机、微博等一系列与小镇相悖的现时主体与名詞,妙趣横生地在大众内心中追溯乡镇的缅怀之情。与穿越过去的背景,代际代沟的隐形内容巧妙地共同组搭在一个轻喜剧的故事之中,不失巧妙。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融合性的故事中,在适时与附赠年代感的音乐中感受到作者传递的情感。这种情感很直接,却与缺乏人物张力的故事恰合在一起,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凸显了韩寒的情感表达与渲染能力之强。
二、独特的韩式喜剧
喜剧效果种类繁多,各个创作者也不尽相同。姜文的黑色幽默,冯氏喜剧的接地气,周星驰的无厘头,开心麻花的时髦与天马行空。而在韩寒的电影中,幽默、喜剧是三部电影中的共同点,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文学趣味都密不可分。
比如《乘风破浪》的开头,以及整部电影,都采取了儿童式的风格。太浪出了车祸开始回忆一生,出现的都是第一人称视角的,伴有搞笑音乐背景的,人物行为都是夸张式的,并且附带文字解说的剪辑片段。这样的效果显得影片更加卡通化,也和电影本身的人物设定相呼应。这样的特色在《飞驰人生》中也有,张弛与林林臻东初相见时,张飞的内心戏用了一段小孩意想的动画打斗画面,在他的想象中自己的爸爸是使用天马流星拳在与对手对峙,极其符合儿童的臆想心理。这样的喜好可能跟韩寒在现实中作为父亲的角色有关系。
冷幽默也是韩寒的惯用手法,在精心设计的剧情下,以荒诞的方式一本正经地逗乐观众。不使用正儿八经的切换镜头,却通过别样的全景展现太浪阿正制服小偷后裤子脱落却故意严肃的场景;六一可以轻易折断三根筷子,使得太浪团结的理念一度尴尬。
当然韩寒电影的幽默点还有很多,自带笑点的六一,约会看电影时的反转,借用李荣浩的眼睛梗,包括太浪在见到母亲时的惊恐等等。《乘风破浪》在电影院上映时,全程有一百多次笑点。除了保持电影剧情的搞笑性质,在总体上,电影喜剧的背后是具有情感温度的表达,在《乘风破浪》中是如此,在《后会无期》中是喜是对人生的观点,在《飞驰人生》中则是对赛车青春的自我表达。在每一部影片中,喜剧本质都为电影服务。
三、文学情怀
妙语连珠与精彩的台词是身为作家的韩寒的长处,尤其在第一部《后会无期》中这种使用被运用到了极致。《乘风破浪》虽然在数量上比不上前作,却依旧不缺经典的,解释主题表达与人物刻画的话语,并且这种话语充分的杂糅了韩寒本身的作家与文学气质。例如彩蛋中的天赋与遗传一句,便将父子间的隐秘联系在现实中勾勒出来,通过简单随意的对话,真情就在观众内心缓缓流淌开来。或是太浪穿越回过去的感慨“这个世界真好,当你想静静的时候,没人问你静静是谁”、抑或是正太的呐喊“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的固执与坚守,在或是罗力的“都是小人物,人活着就行”。
这些金句和电影情节紧密融洽,也直接勾画出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本身不仅限于台词。在第一部电影《后无会期》之中,人物的深刻性便具有安排,江河的理想主义,浩汉的极端现实,正是暗喻了本我与自我的冲突融合,其余的人物也具有极致的文学典型性。而在《乘风破浪》同样具有韩寒安排的隐喻。在剧中,角色之名便有暗示情节、主题、强化电影风格的作用。正太、罗力(萝莉)、六一等都是儿童色彩的名字,与影片喜剧风格一致,也与人物性格相符。正太的热血与年少轻狂,六一的傻与真挚,小花的贤惠形象,小马的迷茫,罗力小人物的辛酸无奈下也含有对老婆的可爱。在故事结构散漫,平缓叙事的框架下,文学性的表达,与诗情化、浪漫化的台词话语,以及人物刻画相联,表达了不仅限于父子和解的主题,更包含了人世沧桑变幻以及时代潮流下的人物底色,具有浓厚的旧相片感和情怀之味。
四、结语
综合来讲,韩寒目前的三部电影在编导与摄制上尚不完善,但已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三部电影的进步节奏,说明了韩寒对于电影趋于专业的步伐。不过,韩寒个人对于电影独到的理解与内容表达才是其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基础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征服大部分观众,本身便是电影天赋的另一种体现。通过不同寻常的方法与个性尝试,产出独特且质量良好的电影作品,本身便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相信在影视技法、专业实践的经验积累中,韩寒的电影也会伴随其自身的个人特色与作者性优势的发展历程,展现更加别具一格的成熟魅力。
作为一位非科班出身的跨界导演,专业能力是弱势,但其作品却是超越国内许多电影作品水准的。因此,其电影必然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这包括作家出身的韩寒精通大众心理,使得电影情感与观众心意相通。这是作家感知能力带来的天生优势。也营造出了更加具有文学范的电影质感。此外,韩寒电影的喜剧效果极具个人特色与风格,与自身是相得益彰。等等这些独具一格的作者性优势,都在特定的电影表达命题之下,弥补了专业基础上的不足,呈现了更加良好的电影效果。
一、大众感知与情感渲染能力
作为一个从作家跨界的电影导演,韩寒本身对于时代变化、大众现象与世俗感受有较强的捕捉能力。这是成为作家天生需要具备的素质。高中辍学的经历,而后通过写作成名,文学作品如《杯中窥人》《三重门》《一座城池》等的风靡与流行,说明了这一点。这也为其电影的拍摄做了铺垫。在电影《乘风破浪》中,观众被带入到一个儿子穿越到过去,与父亲母亲发生许多趣事的梦幻空间之中。在这样一个本该脱离实际的、虚无缥缈的故事之中,却引发了观众真挚的感受与情绪。
故事设定中“儿子与父亲同一个年龄,成为朋友”,便直接击打了时代痛点。对于大部分80、90一代的人来讲,父亲的大部分形象是严厉、不容侵犯、武断的,就如同影片中徐正太对儿子徐太浪的行为模式。而当太浪在梦中穿越回过去与正太成为兄弟,现实中的严父潜意识被打破,观众在观影体验中与现实感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影像的叙事中完成了一次现实主义的,与父亲和解的宿愿。虽然这样的宿愿基于时代隔阂、经历差别、以及身份定位,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无法完成,但也因此这种情节变得更加理想化与浪漫化,观众内心体验到的情感幅度也就更高,引人入胜。在结尾彩蛋之中,这种情感通过台词与一段开车对话的场景达到了高潮。基于原本父亲与儿子的身份定位,太浪口中车技好是“遗传”一词与观众的现实心理达到了契合,伴随深情的音乐,达到细腻的共情。
通过这样的故事展现出来的不仅于此,也有小镇情怀的抒发与乌托邦空间的建构,在这样一个独立于世的空间内,激发出对过往的情怀。在太浪与父亲的共处时日,通过马化腾、电影院、手机、微博等一系列与小镇相悖的现时主体与名詞,妙趣横生地在大众内心中追溯乡镇的缅怀之情。与穿越过去的背景,代际代沟的隐形内容巧妙地共同组搭在一个轻喜剧的故事之中,不失巧妙。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融合性的故事中,在适时与附赠年代感的音乐中感受到作者传递的情感。这种情感很直接,却与缺乏人物张力的故事恰合在一起,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凸显了韩寒的情感表达与渲染能力之强。
二、独特的韩式喜剧
喜剧效果种类繁多,各个创作者也不尽相同。姜文的黑色幽默,冯氏喜剧的接地气,周星驰的无厘头,开心麻花的时髦与天马行空。而在韩寒的电影中,幽默、喜剧是三部电影中的共同点,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文学趣味都密不可分。
比如《乘风破浪》的开头,以及整部电影,都采取了儿童式的风格。太浪出了车祸开始回忆一生,出现的都是第一人称视角的,伴有搞笑音乐背景的,人物行为都是夸张式的,并且附带文字解说的剪辑片段。这样的效果显得影片更加卡通化,也和电影本身的人物设定相呼应。这样的特色在《飞驰人生》中也有,张弛与林林臻东初相见时,张飞的内心戏用了一段小孩意想的动画打斗画面,在他的想象中自己的爸爸是使用天马流星拳在与对手对峙,极其符合儿童的臆想心理。这样的喜好可能跟韩寒在现实中作为父亲的角色有关系。
冷幽默也是韩寒的惯用手法,在精心设计的剧情下,以荒诞的方式一本正经地逗乐观众。不使用正儿八经的切换镜头,却通过别样的全景展现太浪阿正制服小偷后裤子脱落却故意严肃的场景;六一可以轻易折断三根筷子,使得太浪团结的理念一度尴尬。
当然韩寒电影的幽默点还有很多,自带笑点的六一,约会看电影时的反转,借用李荣浩的眼睛梗,包括太浪在见到母亲时的惊恐等等。《乘风破浪》在电影院上映时,全程有一百多次笑点。除了保持电影剧情的搞笑性质,在总体上,电影喜剧的背后是具有情感温度的表达,在《乘风破浪》中是如此,在《后会无期》中是喜是对人生的观点,在《飞驰人生》中则是对赛车青春的自我表达。在每一部影片中,喜剧本质都为电影服务。
三、文学情怀
妙语连珠与精彩的台词是身为作家的韩寒的长处,尤其在第一部《后会无期》中这种使用被运用到了极致。《乘风破浪》虽然在数量上比不上前作,却依旧不缺经典的,解释主题表达与人物刻画的话语,并且这种话语充分的杂糅了韩寒本身的作家与文学气质。例如彩蛋中的天赋与遗传一句,便将父子间的隐秘联系在现实中勾勒出来,通过简单随意的对话,真情就在观众内心缓缓流淌开来。或是太浪穿越回过去的感慨“这个世界真好,当你想静静的时候,没人问你静静是谁”、抑或是正太的呐喊“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的固执与坚守,在或是罗力的“都是小人物,人活着就行”。
这些金句和电影情节紧密融洽,也直接勾画出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本身不仅限于台词。在第一部电影《后无会期》之中,人物的深刻性便具有安排,江河的理想主义,浩汉的极端现实,正是暗喻了本我与自我的冲突融合,其余的人物也具有极致的文学典型性。而在《乘风破浪》同样具有韩寒安排的隐喻。在剧中,角色之名便有暗示情节、主题、强化电影风格的作用。正太、罗力(萝莉)、六一等都是儿童色彩的名字,与影片喜剧风格一致,也与人物性格相符。正太的热血与年少轻狂,六一的傻与真挚,小花的贤惠形象,小马的迷茫,罗力小人物的辛酸无奈下也含有对老婆的可爱。在故事结构散漫,平缓叙事的框架下,文学性的表达,与诗情化、浪漫化的台词话语,以及人物刻画相联,表达了不仅限于父子和解的主题,更包含了人世沧桑变幻以及时代潮流下的人物底色,具有浓厚的旧相片感和情怀之味。
四、结语
综合来讲,韩寒目前的三部电影在编导与摄制上尚不完善,但已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三部电影的进步节奏,说明了韩寒对于电影趋于专业的步伐。不过,韩寒个人对于电影独到的理解与内容表达才是其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基础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征服大部分观众,本身便是电影天赋的另一种体现。通过不同寻常的方法与个性尝试,产出独特且质量良好的电影作品,本身便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相信在影视技法、专业实践的经验积累中,韩寒的电影也会伴随其自身的个人特色与作者性优势的发展历程,展现更加别具一格的成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