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塑造品质、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基于此,在小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既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又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影响,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品质素养又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道德品质修养,同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通过道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质
道德品质对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之间自觉达成共识,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并且自觉以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同时,个人的言行举止也会受到社会舆论、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等的监督和约束。由此可见,道德品质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根基,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个体实现长远发展。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道德品质正处于形成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中的《我们不乱扔》《我们小点儿声》《大家排好队》等都包含着道德品质教育内容。现代社会中,很多学生是“独生子”“独生女”,因此,家人比较宠爱,这就导致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如随意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懂得自觉排队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人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并且這些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通过道德教育,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应克制自己、小声与他人交谈,并且能够做到自觉排队、不乱扔垃圾等。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其日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精神境界与物质发展存在不平衡,所以,社会中的一些人会产生错误想法,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因此,想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接受法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必要需求。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其通过实践调查了解社会生活的中法律、规则。活动中,学生通过采访交警了解了交通法,通过采用社会超市工作人员了解了食品法,还有的人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法律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伤害懂得寻求法律保护等。小学生对社会生活认知有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使其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既受法律保护,又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三、贴近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文明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于社会生活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以树德育人为宗旨,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对生活缺乏客观认识,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生活经验不足,一方面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由课堂走向生活,由理论走向实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陪爷爷奶奶聊天,培养其形成敬老爱老的优良品质。再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强化精神文明教育。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家长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还有助于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个体身心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法律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到德润心灵,法护成长,使得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理性、客观地评判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从而为其日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梅. 呵护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浅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 时代教育,2017(2):204-205.
[2]张雪茸. 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 教师,2019(7).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影响,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品质素养又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道德品质修养,同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通过道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质
道德品质对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之间自觉达成共识,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并且自觉以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同时,个人的言行举止也会受到社会舆论、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等的监督和约束。由此可见,道德品质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根基,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个体实现长远发展。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道德品质正处于形成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中的《我们不乱扔》《我们小点儿声》《大家排好队》等都包含着道德品质教育内容。现代社会中,很多学生是“独生子”“独生女”,因此,家人比较宠爱,这就导致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如随意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懂得自觉排队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人也存在不道德的行为,并且這些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通过道德教育,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应克制自己、小声与他人交谈,并且能够做到自觉排队、不乱扔垃圾等。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其日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精神境界与物质发展存在不平衡,所以,社会中的一些人会产生错误想法,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因此,想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接受法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必要需求。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其通过实践调查了解社会生活的中法律、规则。活动中,学生通过采访交警了解了交通法,通过采用社会超市工作人员了解了食品法,还有的人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法律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伤害懂得寻求法律保护等。小学生对社会生活认知有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使其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既受法律保护,又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三、贴近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文明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于社会生活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以树德育人为宗旨,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对生活缺乏客观认识,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生活经验不足,一方面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由课堂走向生活,由理论走向实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陪爷爷奶奶聊天,培养其形成敬老爱老的优良品质。再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强化精神文明教育。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家长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还有助于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个体身心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法律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到德润心灵,法护成长,使得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理性、客观地评判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从而为其日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梅. 呵护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浅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 时代教育,2017(2):204-205.
[2]张雪茸. 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 教师,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