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余光中的散文饱含文人气息,读来朗朗上口,原因之一就是符合汉语中的节律之美,即他在字词上运用大量双声叠韵和各种形式的重字叠词,在句子和成分上运用排比、反复与顶针等辞格,使散文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余光中 散文《下游的一日》 节律美
散文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富有节奏性,“无论韵文、散文还是口语,只有运用优美的节奏表达思想感情,才能使言语发挥最佳的表达效果”[1],余光中的散文便把握住了优美的节奏与动人的旋律,用蓝墨水谱出了一首首天籁之曲。本文以散文《下游的一日》为例,从文中大量运用的双声叠韵、重字叠词和押韵情况,以及排比和顶针等辞格的角度欣赏余光中散文透出的音乐之美。
一、用词之美
“适当地运用重字叠词和双声叠韵,可以协调音调,使语言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2],余光中的散文和他的诗歌一样,都在用词方面颇为考究,词语中音色异同相间,形成一种回环往复、回味无穷的声韵之美,在突出表达情感的同时,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他作为诗人敏感的特质。
(一)双声叠韵
①“此刻,潜在他意识深处的,是一个含糊的,有点隐隐发痛的欲望。”
②“于是自豪之中,又感到深沉的哀伤。他的生日就是这样:名义是登高望远,慷慨逍遥,但脚下是不幸,是受苦受难的大地。”
①例是余光中在进行演讲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想要去自然中与真诚的朋友谈些真实的想法。面对着眼前这些听众,他渴望那盯着自己演讲的不是像希腊神话中令人心悸的百眼兽,不是失了灵魂只寻求获取表演乐趣的看者,但这在他看来似乎是种奢求。双声词“含糊”读音上给人一种类似联绵词的感觉,而“适当运用同声或同韵复叠的方法可以增添语言的音乐性,因为同声或同韵复叠犹如音乐中的和声,能产生音响和谐美”[31],富有很强的音乐效果,与叠词AABC式的“隐隐发痛”一同很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失望和心痛无奈的心理情绪。②例中双声词“慷慨”,叠韵词“深沉”和“逍遥”,以及叠词ABAC式的“受苦受难”同样犹如一把大提琴缓缓流出的相似而低沉哀伤的几个音符,加强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过往战乱年代回忆的忧伤之情与痛苦之感。
(二)重字叠词
①“湛湛的江水,巨幅长玻璃外自在地流,蓝悠悠,几只水禽在晚秋的艳阳里闪着白羽。”
②“上星期六他经过一方水池,见一朵孤莲在秋日的金阳里抵抗十月底的凉风,不禁立定了怔怔而视,直到他打出一个喷嚏。”
③“到现在他仍清晰记得,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森森,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
①例中作为典型优美的环境描写,“湛湛”和“蓝悠悠”不仅在画面上呈现出晴朗洁净之感,还在音乐节奏中给人一种重复与延长之味,使情感绵延不断,令人沉醉其中。在歌曲《历史的天空》曲谱中,有两个小节是 | 6 1 1 12 | 3 5 5 0 |, AA式与ABB式的叠词,相当于分别对应的1 1和3 5 5,颇有言不尽之意。且“流”和“悠”押韵,有信手拈来便成趣的意味,更有十足的声韵之美,读来更觉余音绕梁。②例中一朵凉风中的孤莲将作者的思绪固定在这偶然相遇的瞬间,惊异于它的孤独与顽强,竟在此季节如此安静地在自然中生存着,或许想到自己的生活现状,或许想到这世间的纷扰,作者竟“怔怔而视”。这个词非常准确地再现了作者彼时的姿态、情绪与心理,令人读之即深入其境。③例中作者回忆幼年因战争随母亲奔波逃命,躲于佛寺中害怕又恐惧的心理,“阴影森森”ABCC式有种笛曲中吐音略略停顿却相互连接的感觉,类似于《葬花吟》四小节中 | 1 - - 76 | 2 2 0 76 |和| 3 - - 63 | 2 2 0 62 | 中的76 2 2或者63 2 2,情感非常形象展现了出来,音乐感油然而生。
二、韵律之美
①“这是珐琅瓷油成的亮晴天,空中有许多蓝,蓝中有许多金,有谁要晴朗的作品,这就是。”
②“在苏州发高烧,劫后和桥的街上,踩满地的瓦砾,尸体,和死寂得狗都不叫的月光。”
③“这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建筑,设计人的品位显然倾向纯净主义,那样豪爽地大量使用玻璃,引进几乎是泛滥的光。真的,现代建筑是雕塑的延长。整座校舍像一颗坦然开放的心,开向天光。”
从古至今,作文常用句尾押韵的方式使阅读更顺畅,不仅达到了作者所要追求的传情达意之效,而且使读者对下文产生了相应的阅读期待,正是因为“押韵是使句子形成声韵律节奏周期的重要手段,它使句与句之间形成了同音色与异音色相间往复的韵律美”[4],所以大量的押韵方式的使用,令余光中的散文呈现出自然而然、巧夺天工的独特美感。现代诗文中,常有的押韵方式有随韵、抱韵、排韵、交韵等,不同的方式所表达的效果也各有差别。①例中“天”和“蓝”,“金”和“品”,随韵的使用,前后压了两个韵脚“an”和“in”,转韵正是避免了一韵到底的僵硬无趣。此处不仅有声音上相继而行的顺序美,而且有不同颜色在同一画面上的映衬之美,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现实与油画相融的晴天美景,安静而又悠远的情绪随之展开。②例中所用的是典型的抱韵即押韵方式为ABBA,前后的韵呈环抱之势,从而产生前后相接、回环往复的节奏之美。“上”和“光”,“砾”和“体”,前后压了“ang”和“i”两个韵,且句中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声韵律与长短律复合的美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回忆战争时的痛恨与孤独无言,在深层结构中也强调对过去战争生活的反思与对世人的惊醒之意,犹如一曲低沉直击心灵的哀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正是作者心中抹不掉的伤痕。③例中“义”、“璃”都压“i”韵,中途转韵“光”、“長”和“光”为排韵,都压“ang”韵,使整段话合乎阅读美感,自然地如流水一般,缓缓流动,“i”韵脚清晰短促,似一个石子掷入潭中,感情一步到位;“ang”韵脚较余味悠长,似山谷回响,或似钟声长鸣,感情悠悠然。此处情感丰富,节奏快慢协调,具有余光中独具特色的风格。 余光中的散文除了在用词和押韵方面富有节律之美外,在辞格的运用上也丰富多彩,比如排比、反复和顶针等,更加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话语与情感,从而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音乐美感。
三、辞格的运用之美
(一)排比之美
①“站在台上的,当然也是他自己,至少是他许多自己中的一个,那个自己为他赢得许多掌声,许多笑靥,许多眼睛的骤然发光。”
②“因为这也是诗和酒的日子,菊花的日子,茱萸的日子。”
③“有一把梳子,要收割他的落发。一柄剃刀,要刈尽他忧烦的髭须。几百亩的稿纸,要派克二十一去开垦。”
排比有成分的排比也有句子的排比,相同的形式,相似或逐步递进的意思或情感,三个或三个以上依次排列,形成节奏感极强的话语形式,增强语言整体的旋律美。①例中三个成分的排比,推进了情感的抒发,作者极不愿做那个自己,也不喜欢那个自己,那些“掌声”、“笑靥”和“眼睛的骤然发光”正是说明自己是“驯兽师”的有力证据,其中隐含的深深的讽刺与无力感正与无灵魂的“百眼兽们”的表现呈鲜明的对比,颇具现实意味。②例中三个“……的日子”,作为一个诗人,余光中时刻铭记重九的意义,这天不仅是自己的出生之日,还是古今中国文人登高饮酒怀人之日,此处的排比,传达出作者客居他乡思念故土、思念母亲,但也为过往登高却为避难为逃过大劫的深深哀思,如此复杂与难言的情愫,尽含在诗中酒中菊花中茱萸中,言有尽而意无穷。③例中为典型的句子排比,三句内容形式整齐划一,条理清晰,便于传情,音乐感倍增。作者厌倦这样每天无休止的烦忧的生活,文中还连续用了八个“因为”,和“通知通知通知”词的反复强调自己的厌恶情绪,形成强烈的节奏。厌烦这样令人窒息无一丝清爽的风的大都市,反过来考虑便是作者渴望生活于一个充满田园风与古典意味的小城,渴望返璞归真的生活,想必这也是当下生活中部分人的诉求。
(二)顶针之美
顶针,一般后一句或后一节的首字为前一句或前一节的尾字,首尾相接,句意相连,产生奇特的音响效果。
①“这是珐琅瓷油成的亮晴天,空中有许多蓝,蓝中有许多金,有谁要晴朗的样品,这就是。”
②“那是一双年轻的眼睛,里面有很多水,水面有很多光。”
③“兽有大有小,愈大的愈像兽,而愈像兽的,驯起来,也就愈加刺激,富于冒险的意味。”
《下游的一日》中运用了多处顶针,同时隐含了许多比喻,非常形象地传达了他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有很强的音乐性。①例在上文有所论述,是纯粹风景的优美描写,画面感油然而生,配之顶针手法的使用,前后相接,如动人的乐曲流入人的心底。②例中是作者在演讲时发觉的一双年轻的眼睛,水是灵动的\自由的,不受形式束缚的,运用顶针既突出了作者对这双眼睛的羡慕之情进一步增强,又体现了作者平静安然的生存状态,年轻的日子已经过去,同样的情感也是回忆,类似于小提琴在温柔地低语,感怀那已经走过的青春。③例中的自然停顿大致遵循了首尾相接的法则,在意思上一层一层递进,一点一点生发,非常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戏化与讽刺意味,使情感顺着节奏一步一步爆发,类似于歌曲《鸿雁》中前两句 | 3 16 5 - | 5 6 1 6 - | 6 53 12 53 |22 2 - - |,具有前后承接、音不断意不断情亦不断的美感。
正是因为在遣词造句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余光中的散文才具有突出的节律美和很强的音乐性。除此之外,余光中作为一个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想必是其散文具有音乐性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4]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第一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2:90,99.
[2]郭怀玉.游走在曹禺研究的边缘(第一版)[M].郑州:新华出版社,2011.6:152.
[3]张静,郑远汉.修辞学教程(第一版)[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9.9:64.
本文系安陽师范学院文学院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培育项目“中国百年现代散文的节律性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余光中 散文《下游的一日》 节律美
散文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富有节奏性,“无论韵文、散文还是口语,只有运用优美的节奏表达思想感情,才能使言语发挥最佳的表达效果”[1],余光中的散文便把握住了优美的节奏与动人的旋律,用蓝墨水谱出了一首首天籁之曲。本文以散文《下游的一日》为例,从文中大量运用的双声叠韵、重字叠词和押韵情况,以及排比和顶针等辞格的角度欣赏余光中散文透出的音乐之美。
一、用词之美
“适当地运用重字叠词和双声叠韵,可以协调音调,使语言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2],余光中的散文和他的诗歌一样,都在用词方面颇为考究,词语中音色异同相间,形成一种回环往复、回味无穷的声韵之美,在突出表达情感的同时,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他作为诗人敏感的特质。
(一)双声叠韵
①“此刻,潜在他意识深处的,是一个含糊的,有点隐隐发痛的欲望。”
②“于是自豪之中,又感到深沉的哀伤。他的生日就是这样:名义是登高望远,慷慨逍遥,但脚下是不幸,是受苦受难的大地。”
①例是余光中在进行演讲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想要去自然中与真诚的朋友谈些真实的想法。面对着眼前这些听众,他渴望那盯着自己演讲的不是像希腊神话中令人心悸的百眼兽,不是失了灵魂只寻求获取表演乐趣的看者,但这在他看来似乎是种奢求。双声词“含糊”读音上给人一种类似联绵词的感觉,而“适当运用同声或同韵复叠的方法可以增添语言的音乐性,因为同声或同韵复叠犹如音乐中的和声,能产生音响和谐美”[31],富有很强的音乐效果,与叠词AABC式的“隐隐发痛”一同很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失望和心痛无奈的心理情绪。②例中双声词“慷慨”,叠韵词“深沉”和“逍遥”,以及叠词ABAC式的“受苦受难”同样犹如一把大提琴缓缓流出的相似而低沉哀伤的几个音符,加强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过往战乱年代回忆的忧伤之情与痛苦之感。
(二)重字叠词
①“湛湛的江水,巨幅长玻璃外自在地流,蓝悠悠,几只水禽在晚秋的艳阳里闪着白羽。”
②“上星期六他经过一方水池,见一朵孤莲在秋日的金阳里抵抗十月底的凉风,不禁立定了怔怔而视,直到他打出一个喷嚏。”
③“到现在他仍清晰记得,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森森,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
①例中作为典型优美的环境描写,“湛湛”和“蓝悠悠”不仅在画面上呈现出晴朗洁净之感,还在音乐节奏中给人一种重复与延长之味,使情感绵延不断,令人沉醉其中。在歌曲《历史的天空》曲谱中,有两个小节是 | 6 1 1 12 | 3 5 5 0 |, AA式与ABB式的叠词,相当于分别对应的1 1和3 5 5,颇有言不尽之意。且“流”和“悠”押韵,有信手拈来便成趣的意味,更有十足的声韵之美,读来更觉余音绕梁。②例中一朵凉风中的孤莲将作者的思绪固定在这偶然相遇的瞬间,惊异于它的孤独与顽强,竟在此季节如此安静地在自然中生存着,或许想到自己的生活现状,或许想到这世间的纷扰,作者竟“怔怔而视”。这个词非常准确地再现了作者彼时的姿态、情绪与心理,令人读之即深入其境。③例中作者回忆幼年因战争随母亲奔波逃命,躲于佛寺中害怕又恐惧的心理,“阴影森森”ABCC式有种笛曲中吐音略略停顿却相互连接的感觉,类似于《葬花吟》四小节中 | 1 - - 76 | 2 2 0 76 |和| 3 - - 63 | 2 2 0 62 | 中的76 2 2或者63 2 2,情感非常形象展现了出来,音乐感油然而生。
二、韵律之美
①“这是珐琅瓷油成的亮晴天,空中有许多蓝,蓝中有许多金,有谁要晴朗的作品,这就是。”
②“在苏州发高烧,劫后和桥的街上,踩满地的瓦砾,尸体,和死寂得狗都不叫的月光。”
③“这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建筑,设计人的品位显然倾向纯净主义,那样豪爽地大量使用玻璃,引进几乎是泛滥的光。真的,现代建筑是雕塑的延长。整座校舍像一颗坦然开放的心,开向天光。”
从古至今,作文常用句尾押韵的方式使阅读更顺畅,不仅达到了作者所要追求的传情达意之效,而且使读者对下文产生了相应的阅读期待,正是因为“押韵是使句子形成声韵律节奏周期的重要手段,它使句与句之间形成了同音色与异音色相间往复的韵律美”[4],所以大量的押韵方式的使用,令余光中的散文呈现出自然而然、巧夺天工的独特美感。现代诗文中,常有的押韵方式有随韵、抱韵、排韵、交韵等,不同的方式所表达的效果也各有差别。①例中“天”和“蓝”,“金”和“品”,随韵的使用,前后压了两个韵脚“an”和“in”,转韵正是避免了一韵到底的僵硬无趣。此处不仅有声音上相继而行的顺序美,而且有不同颜色在同一画面上的映衬之美,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现实与油画相融的晴天美景,安静而又悠远的情绪随之展开。②例中所用的是典型的抱韵即押韵方式为ABBA,前后的韵呈环抱之势,从而产生前后相接、回环往复的节奏之美。“上”和“光”,“砾”和“体”,前后压了“ang”和“i”两个韵,且句中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声韵律与长短律复合的美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回忆战争时的痛恨与孤独无言,在深层结构中也强调对过去战争生活的反思与对世人的惊醒之意,犹如一曲低沉直击心灵的哀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正是作者心中抹不掉的伤痕。③例中“义”、“璃”都压“i”韵,中途转韵“光”、“長”和“光”为排韵,都压“ang”韵,使整段话合乎阅读美感,自然地如流水一般,缓缓流动,“i”韵脚清晰短促,似一个石子掷入潭中,感情一步到位;“ang”韵脚较余味悠长,似山谷回响,或似钟声长鸣,感情悠悠然。此处情感丰富,节奏快慢协调,具有余光中独具特色的风格。 余光中的散文除了在用词和押韵方面富有节律之美外,在辞格的运用上也丰富多彩,比如排比、反复和顶针等,更加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话语与情感,从而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音乐美感。
三、辞格的运用之美
(一)排比之美
①“站在台上的,当然也是他自己,至少是他许多自己中的一个,那个自己为他赢得许多掌声,许多笑靥,许多眼睛的骤然发光。”
②“因为这也是诗和酒的日子,菊花的日子,茱萸的日子。”
③“有一把梳子,要收割他的落发。一柄剃刀,要刈尽他忧烦的髭须。几百亩的稿纸,要派克二十一去开垦。”
排比有成分的排比也有句子的排比,相同的形式,相似或逐步递进的意思或情感,三个或三个以上依次排列,形成节奏感极强的话语形式,增强语言整体的旋律美。①例中三个成分的排比,推进了情感的抒发,作者极不愿做那个自己,也不喜欢那个自己,那些“掌声”、“笑靥”和“眼睛的骤然发光”正是说明自己是“驯兽师”的有力证据,其中隐含的深深的讽刺与无力感正与无灵魂的“百眼兽们”的表现呈鲜明的对比,颇具现实意味。②例中三个“……的日子”,作为一个诗人,余光中时刻铭记重九的意义,这天不仅是自己的出生之日,还是古今中国文人登高饮酒怀人之日,此处的排比,传达出作者客居他乡思念故土、思念母亲,但也为过往登高却为避难为逃过大劫的深深哀思,如此复杂与难言的情愫,尽含在诗中酒中菊花中茱萸中,言有尽而意无穷。③例中为典型的句子排比,三句内容形式整齐划一,条理清晰,便于传情,音乐感倍增。作者厌倦这样每天无休止的烦忧的生活,文中还连续用了八个“因为”,和“通知通知通知”词的反复强调自己的厌恶情绪,形成强烈的节奏。厌烦这样令人窒息无一丝清爽的风的大都市,反过来考虑便是作者渴望生活于一个充满田园风与古典意味的小城,渴望返璞归真的生活,想必这也是当下生活中部分人的诉求。
(二)顶针之美
顶针,一般后一句或后一节的首字为前一句或前一节的尾字,首尾相接,句意相连,产生奇特的音响效果。
①“这是珐琅瓷油成的亮晴天,空中有许多蓝,蓝中有许多金,有谁要晴朗的样品,这就是。”
②“那是一双年轻的眼睛,里面有很多水,水面有很多光。”
③“兽有大有小,愈大的愈像兽,而愈像兽的,驯起来,也就愈加刺激,富于冒险的意味。”
《下游的一日》中运用了多处顶针,同时隐含了许多比喻,非常形象地传达了他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有很强的音乐性。①例在上文有所论述,是纯粹风景的优美描写,画面感油然而生,配之顶针手法的使用,前后相接,如动人的乐曲流入人的心底。②例中是作者在演讲时发觉的一双年轻的眼睛,水是灵动的\自由的,不受形式束缚的,运用顶针既突出了作者对这双眼睛的羡慕之情进一步增强,又体现了作者平静安然的生存状态,年轻的日子已经过去,同样的情感也是回忆,类似于小提琴在温柔地低语,感怀那已经走过的青春。③例中的自然停顿大致遵循了首尾相接的法则,在意思上一层一层递进,一点一点生发,非常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戏化与讽刺意味,使情感顺着节奏一步一步爆发,类似于歌曲《鸿雁》中前两句 | 3 16 5 - | 5 6 1 6 - | 6 53 12 53 |22 2 - - |,具有前后承接、音不断意不断情亦不断的美感。
正是因为在遣词造句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余光中的散文才具有突出的节律美和很强的音乐性。除此之外,余光中作为一个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想必是其散文具有音乐性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4]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第一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2:90,99.
[2]郭怀玉.游走在曹禺研究的边缘(第一版)[M].郑州:新华出版社,2011.6:152.
[3]张静,郑远汉.修辞学教程(第一版)[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9.9:64.
本文系安陽师范学院文学院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培育项目“中国百年现代散文的节律性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