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探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课堂教学手段 兴趣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有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会把这一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中就会自觉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思品课作为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之一,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好导语,引起学生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处理好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认真听讲,他就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那么怎样处理好开头呢?我认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名言、歌曲或游戏进行导入,也可以设置悬念导入。例如,在讲授《身边的诱惑》时,我先问学生:“老师最近收到了一条短信,说中了“中国好声音”的十万元大奖,我该不该要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踊跃地给我出主意,然后导出新课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要仪表端庄,教态和蔼,自信心十足,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就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那整体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二、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课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主题班会、小品、演讲比赛、辩论会、板报设计等,将这些形式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讲《我与父母交朋友》时,我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分组讨论,说出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困惑,从而找到了困惑的原因,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主题班会在一首《感恩的心》的主题歌声中结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掌握了知识,还解决了现实问题。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淡化了理论,更注重情感体验,而在教学中,情感体验需要有大量的素材做背景,多媒体的运用是增强课堂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具有试听兼备的独特优势,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利于增大课堂信息的容量,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应让学生感到亲切,这样学生才乐于接近老师,才敢于独立思考,师生间才能坦诚地交流思想,学生才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探索、开拓、上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老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会心灰意冷,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可亲可敬,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己的仪表,简洁、大方、得体,上课亲切自然,面带笑容,切勿居高临下;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应委婉地进行提示;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意见要多多鼓励。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调动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势在必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生、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关键词: 课堂教学手段 兴趣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有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会把这一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中就会自觉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思品课作为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之一,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好导语,引起学生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处理好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认真听讲,他就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那么怎样处理好开头呢?我认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名言、歌曲或游戏进行导入,也可以设置悬念导入。例如,在讲授《身边的诱惑》时,我先问学生:“老师最近收到了一条短信,说中了“中国好声音”的十万元大奖,我该不该要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踊跃地给我出主意,然后导出新课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要仪表端庄,教态和蔼,自信心十足,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就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那整体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二、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课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主题班会、小品、演讲比赛、辩论会、板报设计等,将这些形式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讲《我与父母交朋友》时,我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分组讨论,说出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困惑,从而找到了困惑的原因,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主题班会在一首《感恩的心》的主题歌声中结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掌握了知识,还解决了现实问题。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淡化了理论,更注重情感体验,而在教学中,情感体验需要有大量的素材做背景,多媒体的运用是增强课堂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具有试听兼备的独特优势,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利于增大课堂信息的容量,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应让学生感到亲切,这样学生才乐于接近老师,才敢于独立思考,师生间才能坦诚地交流思想,学生才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探索、开拓、上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老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会心灰意冷,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可亲可敬,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己的仪表,简洁、大方、得体,上课亲切自然,面带笑容,切勿居高临下;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应委婉地进行提示;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意见要多多鼓励。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调动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势在必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生、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