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在每个学校班级中都是存在的,这部分同学是客观的一部分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是可以发展的,有各种特长和不被人发现的能力和才华,因此本文从我们学困生不喜欢分析从发,逐步的关爱学困生,从心灵上去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温暖,对待学困生要做到真诚、真心,最终到达学困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力,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帮助 学困生 方法 探究
【分类号】G633.7
学困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存在的,对学困生的引导和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科任老师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影响着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对其一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思想活跃进,性格迥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爱好兴趣各异的每一个体,班级管理中“怎样帮助学困生”肯定是我们每位班主任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 要正确看待学困生的成因
为什么我们都会对一部分学困生不喜欢?有学困生的问题,但主要是我们对学困生的观念、评价标准、态度在作怪,也就是我们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成长中需要综合评价的人。要转变学困生首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掌握学困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困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相信每个学困生当然也有学困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困生要充满信心。但我们不可否认学困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困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意味着学困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学困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困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遇到的我们老师有极大的关系。学困生也是有高度可塑性的生命,是不断生成中的生命,是具有选择的权利和有待被赋予主动选择能力的生命,是具有开放性、未来性的生命。因此我们在看待学困生时要作为有生命的个体来看待,每个学困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因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困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困生的差异。使每个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二、关爱学困生,应当是如何从心灵上去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温暖。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是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智慧的。关爱学困生,应当是如何从心灵上去做好学困生的工作,热爱学困生是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只有用真诚和爱心跟他们交朋友,才能换来学困生的“亲其师,信其道。”优等生感受到的是老师寄予厚望、赞许的目光,学困生感受到的则是老师的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好差两极分化严重, 对待学困生就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偏心眼,要学会赏识学困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困生,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些赞美,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和谐共振,让每一位学困生都感受到老师最关心的是他。老师要经常通过与中间层同学的谈话,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学习方法上给以指导,并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信任,经常性的给他们以鼓励,给他们以关心,从而使众多学困生学有所获。对待学困生要采取的措施是创造成功的条件,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环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要懂的学困生有控制力不强、接受能力不强等特点,但他们本质上也有上进的强烈愿望。因此,在班干部的任用上,除了学习好的能力强的为班长外,其他均任用少言寡语学习不突出的学困生,在各文化课课代表的任用上,均用学习成绩排在最后的几名同学。这不仅让学习“尖子”扬眉吐气,而且让“学困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学习的希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找回失去的自身价值。同时要引导学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国家,紧密结合学校对患病同学的资助,有效地培育了同学们的爱心。
三、对待学困生要做到真诚、真心。
每个学困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困生怎么样,学困生就会怎么样。 他们是不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上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塑造。我们要想使学困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困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困生。在教育学困生上,以前我更多的是输灌强加我的思想,按照教师的思想教育他们,结果不但没有教育好他们,还会使自己生气不已,而且也挫伤学困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教师要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努力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有善心,每个学困生都有潜能,每个学困生都会改变,每个学困生都会成功。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困生。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我能让学困生丢脸,也能让学困生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学困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正确看待学困生的错误,学困生使问题不断,我们的学困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特殊而关键的时期,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教育。学困生犯错误、作错事,在所难免,也很正常,在考虑给予他们处罚,甚至准备采用某种做法的时候,总要慎重的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因为学困生顶撞我而心存不满,怀恨在心。在处理问题时,完全选择一些既不伤害學困生,但能妥善解决问题的两全之策,让学困生在老师的信任和关爱的中自省、自悟,从而自觉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从根本上改正错误。如果极端的处罚,那伤害的不光是学困生的身体,还有学困生极其敏感而脆弱的心。可能学困生一时屈服于老师不可抗拒的威势而就范,但留下的却是无法愈合的创伤。真诚的善待,每个学困生的家庭都期盼着孩子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但是有些学困生的家庭矛盾对他们的成长学习有不良影响,对待这种情况,我们要做他们的的朋友,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是能够教好的,只是因为偶然的、不幸的事件歪曲了他发展的道路,真诚的善待,他一定会成功成才。 真心的对待有个性的学困生,要想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但,不是不可为,得不厌其烦,真心的帮助他,的确要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
四、培養学困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力,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做舟” 在学困生身上的可能只有一个字“苦”,“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厌边学.越学越厌,厌了不学。”也是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为了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逐步有兴趣,我精心设计和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学困生的自控力,使其在学习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培养他们具有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学困生能够正确判断、选择从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最终是学困生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回首对学困生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必能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
关键词:帮助 学困生 方法 探究
【分类号】G633.7
学困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存在的,对学困生的引导和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科任老师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影响着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对其一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思想活跃进,性格迥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爱好兴趣各异的每一个体,班级管理中“怎样帮助学困生”肯定是我们每位班主任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 要正确看待学困生的成因
为什么我们都会对一部分学困生不喜欢?有学困生的问题,但主要是我们对学困生的观念、评价标准、态度在作怪,也就是我们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成长中需要综合评价的人。要转变学困生首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掌握学困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困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相信每个学困生当然也有学困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困生要充满信心。但我们不可否认学困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困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意味着学困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学困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困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遇到的我们老师有极大的关系。学困生也是有高度可塑性的生命,是不断生成中的生命,是具有选择的权利和有待被赋予主动选择能力的生命,是具有开放性、未来性的生命。因此我们在看待学困生时要作为有生命的个体来看待,每个学困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因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困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困生的差异。使每个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二、关爱学困生,应当是如何从心灵上去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温暖。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是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智慧的。关爱学困生,应当是如何从心灵上去做好学困生的工作,热爱学困生是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只有用真诚和爱心跟他们交朋友,才能换来学困生的“亲其师,信其道。”优等生感受到的是老师寄予厚望、赞许的目光,学困生感受到的则是老师的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好差两极分化严重, 对待学困生就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偏心眼,要学会赏识学困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困生,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些赞美,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和谐共振,让每一位学困生都感受到老师最关心的是他。老师要经常通过与中间层同学的谈话,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学习方法上给以指导,并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信任,经常性的给他们以鼓励,给他们以关心,从而使众多学困生学有所获。对待学困生要采取的措施是创造成功的条件,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环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要懂的学困生有控制力不强、接受能力不强等特点,但他们本质上也有上进的强烈愿望。因此,在班干部的任用上,除了学习好的能力强的为班长外,其他均任用少言寡语学习不突出的学困生,在各文化课课代表的任用上,均用学习成绩排在最后的几名同学。这不仅让学习“尖子”扬眉吐气,而且让“学困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学习的希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找回失去的自身价值。同时要引导学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国家,紧密结合学校对患病同学的资助,有效地培育了同学们的爱心。
三、对待学困生要做到真诚、真心。
每个学困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困生怎么样,学困生就会怎么样。 他们是不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上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塑造。我们要想使学困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困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困生。在教育学困生上,以前我更多的是输灌强加我的思想,按照教师的思想教育他们,结果不但没有教育好他们,还会使自己生气不已,而且也挫伤学困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教师要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努力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有善心,每个学困生都有潜能,每个学困生都会改变,每个学困生都会成功。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困生。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我能让学困生丢脸,也能让学困生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学困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正确看待学困生的错误,学困生使问题不断,我们的学困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特殊而关键的时期,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教育。学困生犯错误、作错事,在所难免,也很正常,在考虑给予他们处罚,甚至准备采用某种做法的时候,总要慎重的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因为学困生顶撞我而心存不满,怀恨在心。在处理问题时,完全选择一些既不伤害學困生,但能妥善解决问题的两全之策,让学困生在老师的信任和关爱的中自省、自悟,从而自觉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从根本上改正错误。如果极端的处罚,那伤害的不光是学困生的身体,还有学困生极其敏感而脆弱的心。可能学困生一时屈服于老师不可抗拒的威势而就范,但留下的却是无法愈合的创伤。真诚的善待,每个学困生的家庭都期盼着孩子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但是有些学困生的家庭矛盾对他们的成长学习有不良影响,对待这种情况,我们要做他们的的朋友,要相信每个学困生都是能够教好的,只是因为偶然的、不幸的事件歪曲了他发展的道路,真诚的善待,他一定会成功成才。 真心的对待有个性的学困生,要想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但,不是不可为,得不厌其烦,真心的帮助他,的确要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
四、培養学困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力,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做舟” 在学困生身上的可能只有一个字“苦”,“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厌边学.越学越厌,厌了不学。”也是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为了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逐步有兴趣,我精心设计和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学困生的自控力,使其在学习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培养他们具有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学困生能够正确判断、选择从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最终是学困生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回首对学困生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必能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