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我省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形势和学校实际,高职院校一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注重激发创新活力;二是要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围绕社会重大需求汇聚创新力量;三是要强化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四是要创新学生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五是要大力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排头兵。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14-02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唐红军(1981-),男,广东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思想史等。(广东 广州/510520)
科研体制机制直接影响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体制改革工作,关于科研体制改革举措文件出台不少:中央层面的主要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地方的主要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是深入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依据。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我省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在当前的改革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省高职办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教融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结合学校实际,加快推进“创新强校工程”,着力提升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着力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改革思路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应坚持“十六字方针”:协同行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务求实效。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统一部署,力争在三年内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打造好科研创新平台,使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效果,为改革的纵深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三、改革内容与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1. 重点推进科技评价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技评价改革就意味着: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完善科研项目资助、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开放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科研载体、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分类评价机制。为此,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须尽快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和学术诚信制度,完善分类评价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
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须加快建立人才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机制,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并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逐步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教职工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利用本人及其所在团队的科技成果在岗创业或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
3. 重视激发教职工科研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开放高效的科研创新机制。依托校内研发平台,积极与企业、校外研究机构联合申报各类纵向课题,并鼓励教职工承担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
二是完善高校科研人员成果分享机制。通过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切实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权益。
三是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设立科研启动基金。在加大学校自身投入的同时,努力争取财政资金和企业资金,成立校级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并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支持校内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成果中试及科技型企业孵化工作,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化。
(二)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围绕社会重大需求汇聚创新力量
一是扎实推进学校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在科研组织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科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为凝聚科研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和实现协同创新,学校应出台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相关办法,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可以广东工程职院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建设为试点,积极引入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共建研发平台。中心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和中心负责人负责制。中心负责人实行校内外公开选聘,专兼职均可,学校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并给予项目配套资助。中心负责人与学校签订科研和技术开发年度目标责任书,学校依据目标责任书对中心进行考核评估。中心负责人可根据项目研发的需要自行组建团队,以学校的名义承接各类项目。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通过依托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实行“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引入多方资源共建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协同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三是加快重大科研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学校科研仪器和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为此,学校须制定完善的校内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 (三)强化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
一是依托高职院校现有研发平台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围绕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
二是围绕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面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技术创新需求,针对地区重点发展行业和技术领域特点和需求,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扩散,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鼓励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攻关,加强协同创新。并推动技术研发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研促教,寓教于研,通过产、学、研结合,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创新学生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是吸取该校与迅达电梯公司合办电梯工程学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二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全面对接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做好建筑工程技术、摩托车制造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物业管理等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三是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健全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专业课程标准。四是进一步探索深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寻求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五)大力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排头兵
通过完善学分管理,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成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工作,建设好创业孵化基地。并由教务处牵头,改革学分制度和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支持在读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在读学生保留学籍,休学从事创业活动。休学创业的学生还可免修部分课程。此外,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制度,加大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所占的比重。
关于深化我省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中国政府网,2015-3-23.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政府网,2015-9-24.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粤府〔2015〕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5-2-15.
[4]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5〕5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5-11-20.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14-02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唐红军(1981-),男,广东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思想史等。(广东 广州/510520)
科研体制机制直接影响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体制改革工作,关于科研体制改革举措文件出台不少:中央层面的主要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地方的主要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是深入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依据。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我省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在当前的改革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省高职办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教融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结合学校实际,加快推进“创新强校工程”,着力提升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着力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改革思路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应坚持“十六字方针”:协同行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务求实效。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统一部署,力争在三年内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打造好科研创新平台,使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效果,为改革的纵深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三、改革内容与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1. 重点推进科技评价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技评价改革就意味着: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完善科研项目资助、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开放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科研载体、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分类评价机制。为此,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须尽快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和学术诚信制度,完善分类评价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
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须加快建立人才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机制,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并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逐步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教职工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利用本人及其所在团队的科技成果在岗创业或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
3. 重视激发教职工科研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开放高效的科研创新机制。依托校内研发平台,积极与企业、校外研究机构联合申报各类纵向课题,并鼓励教职工承担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
二是完善高校科研人员成果分享机制。通过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切实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权益。
三是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设立科研启动基金。在加大学校自身投入的同时,努力争取财政资金和企业资金,成立校级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并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支持校内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成果中试及科技型企业孵化工作,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化。
(二)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围绕社会重大需求汇聚创新力量
一是扎实推进学校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在科研组织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科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为凝聚科研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和实现协同创新,学校应出台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相关办法,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可以广东工程职院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建设为试点,积极引入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共建研发平台。中心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和中心负责人负责制。中心负责人实行校内外公开选聘,专兼职均可,学校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并给予项目配套资助。中心负责人与学校签订科研和技术开发年度目标责任书,学校依据目标责任书对中心进行考核评估。中心负责人可根据项目研发的需要自行组建团队,以学校的名义承接各类项目。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通过依托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实行“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引入多方资源共建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协同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三是加快重大科研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学校科研仪器和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为此,学校须制定完善的校内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 (三)强化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
一是依托高职院校现有研发平台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围绕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
二是围绕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面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技术创新需求,针对地区重点发展行业和技术领域特点和需求,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扩散,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鼓励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攻关,加强协同创新。并推动技术研发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研促教,寓教于研,通过产、学、研结合,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创新学生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是吸取该校与迅达电梯公司合办电梯工程学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二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全面对接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做好建筑工程技术、摩托车制造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物业管理等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三是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健全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专业课程标准。四是进一步探索深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寻求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五)大力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排头兵
通过完善学分管理,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成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工作,建设好创业孵化基地。并由教务处牵头,改革学分制度和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支持在读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在读学生保留学籍,休学从事创业活动。休学创业的学生还可免修部分课程。此外,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制度,加大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所占的比重。
关于深化我省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中国政府网,2015-3-23.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政府网,2015-9-24.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粤府〔2015〕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5-2-15.
[4]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5〕5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5-11-20.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