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确立了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改革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吴雪峰(1980-),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薛铜龙(1965-),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教改项目“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项目编号:2012SJGLX1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07-02
  一、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提出人才培养的方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组织实施的一个重大高等教育项目计划。卓越计划更加突出了大学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对于全方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更加合理地优化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结构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表述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向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1]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无疑可为这一转型提供人才基础及人才队伍保障,工科院校创建以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更加强化了学生的服务企业的工程意识及工程素质。高等院校作为工程教育的高地,大力发展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是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在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应用,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卓越计划”中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素质的重要一环。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对学生学习相关机械技术和机械类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知识繁杂,理论抽象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即便经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所培养的学生也只能是工程师的“毛坯”,而非掌握最新工程知识技术、勇于创新、适应现代工程环境的卓越工程师。因此,实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推动卓越计划实施的有力驱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是理论教学,另一个就是课程设计。
  在经过理论教学后所进行的课程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2]对于没有实践经验、前期力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极易感觉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学习理论课之后再更行课程设计往往效果不佳。
  目前大部分工科院校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选题通常是进行各类减速器的设计。如何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训练目标,使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已经成为创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总的来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设计题目单一,缺少对学生创新性、综合能力的培养
  选题通常是进行各类减速器的设计。一方面有的学生书中课后习题可以完成得非常正确,但遇到课程设计中的问题或者略为接近工程一点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从学生设计过程及结果来看,有的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减速器的图纸,或者经过几届学生的设计,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从高年级的同学获得设计图纸,因此设计方案与结果雷同度高,学生基本设计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很难培养出严谨的工程设计态度。[3]
  2.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脱离严重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各高校都在教学师资、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课堂教学是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各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都尽力做到配置合理,但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却难以保证。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多数院校均以减速器为设计实例,但由于缺乏直观、典型和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剖析和拓展,很多学生对减速器整体结构和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特点了解不足,设计流于形式,且设计过程监管不足,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设计理论课过程中,没有接触到工程实践现场,对于工程设计原理只能从习题中去体会,出现学了就忘的现象,学习间隔时间长,前后知识孤立,致使在课程设计中没有总体框架的认识,无法活学活用进行创新设计。由于应用场合和知识联系不紧密,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规律很难掌握,无法想象完整的情景,无法准确地弄清过程,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脱节。
  3.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各类零件的计算校核,以及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及零件图。虽然有时几个学生做一个题目,但通常是一个学生要进行整个过程的设计计算,工作量大,无法体现出团队合作能力。在整个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按照统一模式闷头做,进行齿轮、轴的设计计算,箱体的计算,最后提交设计图纸与设计任务书。这种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不利于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悖。
  三、机械设计课程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卓越计划”以提升高等学校学科研究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性工程技术人才。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改革选题
  课程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改革原来由指导教师统一布置设计课题的做法。在确定设计课题时,教师仅讲明教学基本要求,而由学生个人或组成小组结合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或是从工程实际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题,自主拟定设计课题,指导教师仅在课题的可行性方面予以把关。比如选择外墙清洁车、自动压面机等题目,不仅扩大了题目的数量和类型,如表1,而且学生觉得既有趣又不陌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表1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题目
  编号 设计题目
  1 电动磨刀机
  2 自动拖把清洗机
  3 多功能手杖
  4 人工甩干机
  5 自动制钉机
  6 一次性手套加工机
  7 面点切片机
  8 一次性塑料杯加工机
  9 剥豆机
  10 自动打印机
  2.开发综合课程设计
  将企业工程师进行项目进展及规划的方法适当引入到课程设计,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根据其特点形成几个项目模块,例如:总体方案设计模块、结构设计模块、运动分析与仿真模块等,每个项目模块除涵盖机械设计的教学内容之外,还涉及到了学生已经学过的机械原理的部分教学内容。虽然学生的设计工作量有所增加,但通过将前期学生进行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联系起来,可实现有效的衔接,而对于不同模块的任务分配也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开发出综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设计题目,不仅使学生扎实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机械类基础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3.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作为减速器这样的题目通常是要求学生完成减速器装配图以及零件图的绘制。并不是按照生成三维结构模型再进行图纸绘制的顺序来完成设计工作,这与企业的机械设计工程师设计过程并不一致。为了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及认识,可安排学生先做模型再出图纸。由于学生在大一学习机械制图时已经接触到三维绘制软件,这种设计模式也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使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
  4.课程设计与实习活动联系
  理论教师命题是目前课程设计采用的方式,而题目经常是虚拟,学生在设计时很难体会到参与工程项目的感觉。[4]例如在布置减速器设计任务时,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或实验室,采用现场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装拆不同形式的减速器箱体实物,直观地观察减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对减速器的结构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积极性,还可以将实践环节中生产实习、认知实习与课程设计连接起来,在各类实习当中,学生主要以参观为主,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便完成了实习过程。如果能够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引导学生发现现场的问题或者根据实习中的典型机械进行设计,一方面使学生接触到工程实物,实时实地学习,另一方面工程师的参与使学生与最新设计理念接轨,并且能够明确结构分析与运动分析的重要性。
  四、结语
  本文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引入项目模块设计过程、更新设计题目、改变绘图过程、将实习与课程设计相联系等一些列改革方案,增强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任济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席本强,王琦,曲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创新型教学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
  [4]隋涛,刘娟娟.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设计改革[J].价值工程,2011,(2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教学方法;专业能力;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舒辉(1976-),女,湖北嘉鱼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培训教学重点建设项目“电力系统运行与
摘要:针对“自动控制原理”难学、难教,理论性和抽象性强等特点,主要从消除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控制系统  作者简介:高春艳(197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教育要适应区域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需求,必须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突出学生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从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入手,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电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具体实施模式和任务体系设计原则。  关键词: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杜云明(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
摘要:“过程控制装置”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强的课程。针对如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尝试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新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装置;课程改革;六步教学;考核评价  作者简介:邵联合(1974-),男,黑龙江虎林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摘要:对“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在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实践、重开发的基本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的优势,在教学(培训)实践中改革课程体系与创新教学(培训)模式及评价手段。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曹玥洁(1982-),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中心,工程师;孙华(196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电力(集团)
摘要:为了提高“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发建立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通过对本课程网络功能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探索了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和网站互动师生交互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虚拟实验;网站互动功能;网络课件  作者简介:程启明(1965-),男,江苏盐城人,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
摘要: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分别就该课程课前准备、课堂讲解、课外实践几个方面,多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实现自我学习的目标。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具有类似特点的课程。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多角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吴旖旎(1977-),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吴建平(1954-),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
摘要: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将小项目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达到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工程实际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方式能适应“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小项目教学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无缝衔接  作者简介:戴雪晴(1964-),女,江苏滨海人,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宫能平(19
摘要:围绕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入手,立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改革,以及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介绍了“工程流体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建设;师资建设  作者简介:陈国晶(1971-),女,黑龙江讷河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赵存友(
摘要:针对目前“J2EE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实验设计与实施、考核方式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J2EE;课程体系;案例驱动;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何凤英(1979-),女,福建武平人,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