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患者气道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观察组重点从患者体位的放置、气道湿化和吸痰等方面进行循证,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循证护理;气管切开;气道管理
循证护理简而言之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了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不畅而对其采取气管切开的方式,这是紧急却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是一个复杂却又很重要的工作,同时这也是护理气管切开术患者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年龄在(34±3.2)岁。对照组患者人数3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在(32±3.1)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在体位的放置、气道湿化和吸痰等方面进行治疗。
体位放置:气管切开患者的体位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定[1],采取平卧位的患者一般是危重、昏迷、烦躁的患者。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将患者的头颈部与躯干放置于同一水平位,可用沙袋将患者颈部两侧进行固定。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将其双手固定,以免患者不配合治疗拔出气管导管。
气道湿化:选用湿化液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2],或根据患者痰量、痰液粘稠度、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湿化气道。用注射器抽取灭菌注射用水,在患者吸气末时缓慢注入气道内,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对灭菌用水的量及间隔时间进行增加或者递减。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接头皮针,剪去头皮针前的针头,将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用胶布将其外周进行,通过微量注射泵将湿化液匀速滴入气道内,在这过程中根据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及痰量调节滴速,这样才能达到湿化目的。利用室内加湿器控制病房内湿度,在这过程中配合雾化吸入
吸痰:掌握吸痰时机,在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痰鸣音和听诊有啰音等现象时应对患者进行及时吸痰。在吸痰的时候要注意先吸净患者口、鼻腔内分泌物,将吸痰管更换后,再对气管切开处进行吸痰,组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吸痰管不能重复使用。抽吸动作保持轻柔,边吸痰边转动吸引管向内插,插入到一定深度后迅速撤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吸痰。在患者出现痰液较多且黏稠的情况时,要及时调整吸痰时间,充分吸氧后再进行[3]。吸痰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
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雾化吸入2—3次/d,雾化液则由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构成,在患者吸痰前后都对气道滴注生理盐水,但不宜过多,吸痰前2—3ml即可,吸痰后4—5ml.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经过治疗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完全消失,好转:治疗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和护理之后,气管切开患者患者出现各种病症均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上述方式护理后,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患者为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为6例、好转为10例、无效的患者人数为14例,总有效率为53.3%,详见表1。在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很多,详见表2。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症状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湿化气道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症中起到很好作用。对于气道湿化采用微量注射泵使其保持均衡[4],使得气道内壁湿化程度达到护理要求,最终将痰液稀释,能够有效防止痰液粘稠或痰痂的形成。要掌握好吸痰方法和时机,患者肺部物理疗法和气道管理等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并发症。这些护理措施大大使得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活动中,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情况远远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远低于对照组。循证护理是在对大量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之后进行的护理措施,有着科学依据。循证护理以改进护理质量为目的,它促使了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在护理方面提出新的护理目标,为制定护理措施和对护理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保证护理实施效果。在护理实践中要求护士善于用眼去观察问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更加照顾患者的主观感受,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服务。循证护理能够帮助护士提升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玉萍,孙召美.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18-1020.
[2]胡悦,何欢,刘玉红等.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45-46,43.
[3]王敏,贾小平.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病人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25-127.
关键词:循证护理;气管切开;气道管理
循证护理简而言之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了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不畅而对其采取气管切开的方式,这是紧急却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是一个复杂却又很重要的工作,同时这也是护理气管切开术患者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年龄在(34±3.2)岁。对照组患者人数3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在(32±3.1)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在体位的放置、气道湿化和吸痰等方面进行治疗。
体位放置:气管切开患者的体位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定[1],采取平卧位的患者一般是危重、昏迷、烦躁的患者。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将患者的头颈部与躯干放置于同一水平位,可用沙袋将患者颈部两侧进行固定。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将其双手固定,以免患者不配合治疗拔出气管导管。
气道湿化:选用湿化液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2],或根据患者痰量、痰液粘稠度、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湿化气道。用注射器抽取灭菌注射用水,在患者吸气末时缓慢注入气道内,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对灭菌用水的量及间隔时间进行增加或者递减。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接头皮针,剪去头皮针前的针头,将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用胶布将其外周进行,通过微量注射泵将湿化液匀速滴入气道内,在这过程中根据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及痰量调节滴速,这样才能达到湿化目的。利用室内加湿器控制病房内湿度,在这过程中配合雾化吸入
吸痰:掌握吸痰时机,在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痰鸣音和听诊有啰音等现象时应对患者进行及时吸痰。在吸痰的时候要注意先吸净患者口、鼻腔内分泌物,将吸痰管更换后,再对气管切开处进行吸痰,组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吸痰管不能重复使用。抽吸动作保持轻柔,边吸痰边转动吸引管向内插,插入到一定深度后迅速撤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吸痰。在患者出现痰液较多且黏稠的情况时,要及时调整吸痰时间,充分吸氧后再进行[3]。吸痰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
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雾化吸入2—3次/d,雾化液则由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构成,在患者吸痰前后都对气道滴注生理盐水,但不宜过多,吸痰前2—3ml即可,吸痰后4—5ml.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经过治疗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完全消失,好转:治疗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和护理之后,气管切开患者患者出现各种病症均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上述方式护理后,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患者为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为6例、好转为10例、无效的患者人数为14例,总有效率为53.3%,详见表1。在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很多,详见表2。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症状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湿化气道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症中起到很好作用。对于气道湿化采用微量注射泵使其保持均衡[4],使得气道内壁湿化程度达到护理要求,最终将痰液稀释,能够有效防止痰液粘稠或痰痂的形成。要掌握好吸痰方法和时机,患者肺部物理疗法和气道管理等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并发症。这些护理措施大大使得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活动中,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情况远远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远低于对照组。循证护理是在对大量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之后进行的护理措施,有着科学依据。循证护理以改进护理质量为目的,它促使了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在护理方面提出新的护理目标,为制定护理措施和对护理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保证护理实施效果。在护理实践中要求护士善于用眼去观察问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更加照顾患者的主观感受,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服务。循证护理能够帮助护士提升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玉萍,孙召美.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18-1020.
[2]胡悦,何欢,刘玉红等.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45-46,43.
[3]王敏,贾小平.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病人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