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要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新课改;以人为本;持续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概念认识、问题解决,拓展思考,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的程度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数学教学课堂走入了一个误区:衡量一节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的是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的参与。尽管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利用仅仅停留在一个投影仪的作用,只是把传统的板书变成了电子屏幕,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屏幕听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想要真正理解并贯彻新课改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思路就应该有一个较大的改变。
一、加强理论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们都很注重新课改的思路,但就实际的教学方式上来看,尽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掌握的层面,而能够落实的也只是知识目标层面的内容。部分教师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要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动力。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不少教育家的共识。
(2)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在我们的中学教学中,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应该认识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出于学生本身的求知欲。
(3)要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这里的尊重学生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師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格平等的主题,一定要避免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认知的实际情况,教师单凭想象备课并以此设计去讲课,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也只是学生被动接受,只是短期记忆,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掌握、吸收、运用。我们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充分意识到自我角色的变化,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权威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华美转身。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主动讲授、总结,多引导学生探究、归纳,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对于很多传统教育者来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才能真正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
三、加强合作探究,转变教学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注重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略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可以由以下方式实现:(1)改变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把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这种“一对多”的模式转变为学生的分组合作交流模式,教师不但要指导组内交流,也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交流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交流;(2)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让学生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又能倾听他人的意见,相互启发,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转变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标准,杜绝“成绩就是一切”的老旧思维,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每一位学生,重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避免片面的评判手段,重视过程评价,从而促进教师由成绩结果的单一评价相课程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激励方式的转变。
五、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部分》;
2.《发展导报》(2017-11-02)《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Ada徐);
3.《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薛磊)。
关键词:新课改;以人为本;持续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概念认识、问题解决,拓展思考,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的程度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数学教学课堂走入了一个误区:衡量一节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的是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的参与。尽管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利用仅仅停留在一个投影仪的作用,只是把传统的板书变成了电子屏幕,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屏幕听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想要真正理解并贯彻新课改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思路就应该有一个较大的改变。
一、加强理论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们都很注重新课改的思路,但就实际的教学方式上来看,尽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掌握的层面,而能够落实的也只是知识目标层面的内容。部分教师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要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动力。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不少教育家的共识。
(2)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在我们的中学教学中,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应该认识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出于学生本身的求知欲。
(3)要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这里的尊重学生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師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格平等的主题,一定要避免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认知的实际情况,教师单凭想象备课并以此设计去讲课,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也只是学生被动接受,只是短期记忆,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掌握、吸收、运用。我们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充分意识到自我角色的变化,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权威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华美转身。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主动讲授、总结,多引导学生探究、归纳,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对于很多传统教育者来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才能真正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
三、加强合作探究,转变教学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注重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略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可以由以下方式实现:(1)改变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把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这种“一对多”的模式转变为学生的分组合作交流模式,教师不但要指导组内交流,也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交流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交流;(2)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让学生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又能倾听他人的意见,相互启发,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转变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标准,杜绝“成绩就是一切”的老旧思维,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每一位学生,重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避免片面的评判手段,重视过程评价,从而促进教师由成绩结果的单一评价相课程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激励方式的转变。
五、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部分》;
2.《发展导报》(2017-11-02)《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Ada徐);
3.《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薛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