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日常评价与纸笔测试相结合,成为许多学校期末品德评价的重要方式。纸笔测试必须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时空,创设生活情境,关注社会热点,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凸显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评价提出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教师教学的改进。
关 键 词 品德课程评价;学习评价;纸笔测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6-03
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品德课程的难题。许多学校尝试采用日常评价和期末纸笔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一学期的品德课程学习作出评价。这一探索符合品德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要求[1],但同时也对纸笔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纸笔测试唯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回应品德课程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等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要求。近年来,余姚市尝试以期末品德开放性测试,创新品德课程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笔者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阐述在期末纸笔测试中的探索。
一、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时空
品德课程的开放性需要教学时空的拓展与延伸,相应地,课程评价也应当走向开放与多元,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因此,品德课程纸笔测试应当立足学生生活,拓宽命题时空,用评价引领师生、家长真正将日常学习与生活视为品德生长的场域。
[例1] 建立家庭小档案,和爸爸妈妈互动起来吧!
这是三年级期末测试的一道试题。本试题立足第二单元“我的家庭”板块,设计了“建立家庭小档案”和“亲子互动卡”。这一试题的测试过程贯穿整个学期。在教学本单元时,由学生与家长一起建立“家庭小档案”,约请家长关注孩子一学期的成长。期末测试时,孩子在试卷中写下对爸爸妈妈要说的话;家长则根据孩子一学期以来的成长情况,写下期末评价与寄语。通过测试答题,孩子表达了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家长则对孩子提出了表扬和成长希望。亲子在互动交流中,回顾一学期的生活,增进了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了更加深刻的成长感悟与体验。这样的纸笔测试,从课堂到家庭,从一个学习节点延伸至整个学期生活,极大拓展了评价时空,既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更有助于引领师生家长关注日常学习与生活。
二、创设试题情境,激活儿童生活
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纸笔测试命题也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试题情境,激活儿童生活,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2] 邮政局除了可以传递信件、邮政储蓄、订阅报刊,还可以发行明信片。快过年了,快写上你对朋友最真诚祝福吧!要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信封哦!
本试题针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漫话邮政》一课的学习而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在信息社会,邮政带给人们生活的快捷便利,认识到邮政局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学习过明信片的写作。本试题引导学生回顾与使用写明信片这一生活基本技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写明信片,让学生回顾一学期的同伴生活,传递友谊,沟通情感。
三、捕捉社会热点,拓展儿童视野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注重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容整合。这要求品德课教学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不断拓展学生视野。纸笔测试命题自当立足这一要求,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试卷,引领儿童读试题,看生活,拓展视野,了解社会。
[例3]阅读材料后,请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歌曲《常回家看看》道出了所有老人的共同心声,因而一夜之间就唱红了大江南北。人们通常认为,“常回家看看”只是对子女孝道上的要求,子女不这样做仅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其实,当我国已走入老龄化社会时,“常回家看看”已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是子女法律上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明确将精神赡养作为子女的法定义务。该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就是说,对老年人的赡养,除了要给予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外,还应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可见“常回家看看”已经被法律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子女赡养老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1.你从这组材料中读懂了什么?
2.我们余姚有哪些关爱老年人的相关措施呢?
3.如果你给家里的老人打电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本试题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板块的学习,旨在考查“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尊老敬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衍生了“常回家看看”被法律赋予新意义等诸多社会问题。将这一社会现象引入试题,既契合品德课程学习主题,又深化了学习主题,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对“尊老敬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测试,不仅检测了学生知识的习得情况,更开阔了学生的社会视野。
四、丰富试题层次,观照学生个性成长
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应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品德课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品德课程评价在命题上要观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丰富的可选择性和层次性,引领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自主成长。
[例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都要自觉遵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行为,完成下表:
自我评价标准:自觉遵守得五星;基本遵守得四星;有时遵守得三星;经常不遵守得二星或一星。
本试题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中《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通过让学生描述课间、超市、马路上的规则,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试题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孩子自我反思,作出自我判断,督促学生学会“知行合一”。
同时,在试题编排中,我们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题排版注意使用宽松的字间距与行间距,以缓解学生的答题焦虑;注重图文并茂,或配以相关活动照片,或将简单的线条变为丰富的图形,帮助学生读懂试题,领会命题意图;同时,试题配以清晰而温馨的指导语,如“亲爱的同学,在这收获的时节里,祝愿大家在《品德与社会》的果园里用智慧、自信和细心去收获成果吧!相信你是最棒的”等,从而唤起学生的答题兴趣和信心。
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纸笔测试只有克服重知识考查的困境,才能与日常评价相得益彰,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正如浙江省特级教师、学军小学副校长许宏强调的:“我们做这些评价,是要去激励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一些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唤醒学生成长的力量,改进教师教学的行为。”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课程基于活动作业的作品评价之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5(03):25.
(作者单位: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浙江宁波 315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关 键 词 品德课程评价;学习评价;纸笔测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6-03
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品德课程的难题。许多学校尝试采用日常评价和期末纸笔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一学期的品德课程学习作出评价。这一探索符合品德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要求[1],但同时也对纸笔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纸笔测试唯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回应品德课程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等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要求。近年来,余姚市尝试以期末品德开放性测试,创新品德课程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笔者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阐述在期末纸笔测试中的探索。
一、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时空
品德课程的开放性需要教学时空的拓展与延伸,相应地,课程评价也应当走向开放与多元,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因此,品德课程纸笔测试应当立足学生生活,拓宽命题时空,用评价引领师生、家长真正将日常学习与生活视为品德生长的场域。
[例1] 建立家庭小档案,和爸爸妈妈互动起来吧!
这是三年级期末测试的一道试题。本试题立足第二单元“我的家庭”板块,设计了“建立家庭小档案”和“亲子互动卡”。这一试题的测试过程贯穿整个学期。在教学本单元时,由学生与家长一起建立“家庭小档案”,约请家长关注孩子一学期的成长。期末测试时,孩子在试卷中写下对爸爸妈妈要说的话;家长则根据孩子一学期以来的成长情况,写下期末评价与寄语。通过测试答题,孩子表达了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家长则对孩子提出了表扬和成长希望。亲子在互动交流中,回顾一学期的生活,增进了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了更加深刻的成长感悟与体验。这样的纸笔测试,从课堂到家庭,从一个学习节点延伸至整个学期生活,极大拓展了评价时空,既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更有助于引领师生家长关注日常学习与生活。
二、创设试题情境,激活儿童生活
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纸笔测试命题也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试题情境,激活儿童生活,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2] 邮政局除了可以传递信件、邮政储蓄、订阅报刊,还可以发行明信片。快过年了,快写上你对朋友最真诚祝福吧!要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信封哦!
本试题针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漫话邮政》一课的学习而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在信息社会,邮政带给人们生活的快捷便利,认识到邮政局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学习过明信片的写作。本试题引导学生回顾与使用写明信片这一生活基本技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写明信片,让学生回顾一学期的同伴生活,传递友谊,沟通情感。
三、捕捉社会热点,拓展儿童视野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注重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容整合。这要求品德课教学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不断拓展学生视野。纸笔测试命题自当立足这一要求,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试卷,引领儿童读试题,看生活,拓展视野,了解社会。
[例3]阅读材料后,请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歌曲《常回家看看》道出了所有老人的共同心声,因而一夜之间就唱红了大江南北。人们通常认为,“常回家看看”只是对子女孝道上的要求,子女不这样做仅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其实,当我国已走入老龄化社会时,“常回家看看”已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是子女法律上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明确将精神赡养作为子女的法定义务。该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就是说,对老年人的赡养,除了要给予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外,还应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可见“常回家看看”已经被法律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子女赡养老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1.你从这组材料中读懂了什么?
2.我们余姚有哪些关爱老年人的相关措施呢?
3.如果你给家里的老人打电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本试题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板块的学习,旨在考查“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尊老敬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衍生了“常回家看看”被法律赋予新意义等诸多社会问题。将这一社会现象引入试题,既契合品德课程学习主题,又深化了学习主题,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对“尊老敬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测试,不仅检测了学生知识的习得情况,更开阔了学生的社会视野。
四、丰富试题层次,观照学生个性成长
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应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品德课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品德课程评价在命题上要观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丰富的可选择性和层次性,引领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自主成长。
[例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都要自觉遵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行为,完成下表:
自我评价标准:自觉遵守得五星;基本遵守得四星;有时遵守得三星;经常不遵守得二星或一星。
本试题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中《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通过让学生描述课间、超市、马路上的规则,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试题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孩子自我反思,作出自我判断,督促学生学会“知行合一”。
同时,在试题编排中,我们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题排版注意使用宽松的字间距与行间距,以缓解学生的答题焦虑;注重图文并茂,或配以相关活动照片,或将简单的线条变为丰富的图形,帮助学生读懂试题,领会命题意图;同时,试题配以清晰而温馨的指导语,如“亲爱的同学,在这收获的时节里,祝愿大家在《品德与社会》的果园里用智慧、自信和细心去收获成果吧!相信你是最棒的”等,从而唤起学生的答题兴趣和信心。
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纸笔测试只有克服重知识考查的困境,才能与日常评价相得益彰,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正如浙江省特级教师、学军小学副校长许宏强调的:“我们做这些评价,是要去激励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一些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唤醒学生成长的力量,改进教师教学的行为。”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课程基于活动作业的作品评价之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5(03):25.
(作者单位: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浙江宁波 315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