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手机礼仪吗?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八旬老人,还是一两岁的孩童,几乎人手一机。手机的普及程度相當的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问题,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骚扰和痛苦。不少的朋友在公众场合大声的讲着电话,就如同到了无人之境,好像在场的人都要是透明的,还振振有词的说:在我这里没有秘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秘密公众并不想了解,也不想你的秘密对公众进行骚扰,或许对于公众来说它是垃圾。
  还有不少的年轻人都患有手机综合症,时时刻刻都将手机拿过在手上,无论是在学习、开会、听讲座、还是与家人聊天时,时不时的翻看一下,玩QQ游戏、聊天、发微博等,根本无视于他人的存在,这些行为是对他人的一种渺视和不尊重,让上级、老师、家人备受冷落,从而对手机使用者产生一种放弃的心理,这将给手机使用者带来各种各样的明显或潜在的损失。
  以往我们主要谈论电话礼仪,一般都是以办公电话礼仪为主,很少谈及手机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很有必要谈谈手机礼仪,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更和谐,减少不必要的精神污染和噪音污染,提高个人素质,增强社会文明程度,那么,手机礼仪应该怎么样做呢?
  第一、在公众场合手机应该尽量调整为低音量同时可以震动,这样可以使手机的主人知晓又不会打扰他人;
  第二、在公众场合接听来电时,尽量选择到不影响他人的地方接听;
  第三、进入工作场所的时候,应该将手机调至无声或震动,在办公室尽量不要接听私人电话,若需要接听私人电话,应离开办公室,尽快接听完毕后迅速回到办公室,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
  第四、在多人使用的办公地点讲话的音量尽量放低,只要对方可以听清即可;
  第五、不要将巨大音量、呱躁的彩铃作为一种炫耀,这让人显得不沉稳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还会造成一种噪音污染;
  第六、电话铃响三声后应立即接听,不要让对方等待太久,这也是一种尊重;
  第七、拨出电话后,给接听方留有充分的时间接听(10-15声),这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八、参加会议、学习,为尊重与会者和讲师、领导,尽量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震动,更不可在下面玩手机游戏、发微博、QQ聊天。
  第九、鉴于安全原因在医院、加油站不可以接打手机;
  第十、在乘坐飞机时,飞机起飞后至落地前,请不要接打手机。手机在搜寻信号时会影响飞机的正常通信,即使包括一些声称具有飞行模式的功能手机,也会影响飞机的正常通信仪表的工作。
  以上十点是我们在使用手机时的一些必备的基本礼仪,希望全民都能行动起来,每天改变一点点,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那么我们将会创造一个更和谐、更优美的环境。
其他文献
不可知论者对于一切超验的事物(例如上帝)的存在性持怀疑的态度,而使他们拥有如此观点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我们的一切认识均来自对客体的表象的感觉,并以由这种感觉形成的经验为基础进而形成我们现在拥有的全部知识学基础。既便在康德那里先验范畴脱离了我们所有的经验,且也不作为一种概念形式的存在仅是一种脱离了一切外部的杂多纯然地在逻辑上先于经验且使我们的感觉经验转化为观念成为可能的东西存在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康
期刊
《区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本部分知识虽然难度不是太大,但知识点众多、零散,怎样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很好的被大多数学生消化吸收,是摆在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为此我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知识点的可视性、直观性、趣味性,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卷,增强学生的有感记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
期刊
一、教材整合的内涵  课程整合就是对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教材为依托,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整合的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 “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师
期刊
【摘 要】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张熊飞教授智慧的结晶。张教授多次来我校辅导,讲授诱思探究教学法。利用该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
期刊
【摘 要】新闻主持人经常是频频出镜、采访,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事件本身,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并接受了解新闻,满足电视受众更高级别的信息需求和捕捉。而在众多的采访方式中,新闻的连线报道以一种新颖、现场感强烈、直播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听众和观众的喜爱,这种方式也是更广泛的被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所运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连线;技巧  一、新闻连线  新闻连线是一种运用先进的视音频对接技术,让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草船借箭》一课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意在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看;谈;品;得  叶圣陶曾说过:“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通过几本薄薄的教材就让学生掌握
期刊
“二郎山”、“二郎沟”、“二郎店”、“二郎川”、“二郎神”、“二郎庙”———类似这样带有“二郎”的地名在中国比比皆是,但凡这样的地名多多少少都和“二郎神”崇拜有关。在中国多神崇拜的宗教体系中,“二郎神”具有响当当的名头;在民间信仰中,“二郎神”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敬奉“二郎神”的庙宇在全国各地更是屡见不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对“二郎神”有专篇的描述,《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二郎神”都是颇
期刊
【摘 要】大卫·刘易斯在反事实条件句一书中有很多见解独到的论述,充分展现了其天才的思考能力。本文作者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小节来写,来叙述其基本的思想。  【关键词】大卫·刘易斯;反事实条件句  刘易斯把“会”反事实条件句作为可变的严格条件句来解说,同时给出用“会”反事实条件句定义“可能的”反事实条件句,并推导出如下的“可能的”反事實条件句的真值条件。
期刊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风情美、形式美、山水美、意境美,使读者更好地获得文学艺术美的享受。  一、《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  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把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是沈从文一贯以之的审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天国。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
期刊
縱观这几年的高考数列问题,重点考查数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同时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同时又强调追本溯源.
期刊